“时代楷模”走进西政,师生同上一堂青春大思政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4:20 1

摘要:10月28日上午,“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分享“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故事,为师生带来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青春大思政课”。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周玉庆,重庆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守“未”初心使命

致敬“时代楷模”

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

来西政啦!

让我们一同在这堂“大思政课”上

汲取榜样的力量

10月28日上午,“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分享“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故事,为师生带来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青春大思政课”。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周玉庆,重庆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梁经顺,二级巡视员秦梅影,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党委副书记刘革等出席活动。西南政法大学机关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500余人参加分享会。

活动现场

初心如磐:

二十一年护苗成长路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自2004年成立以来,由1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拓展到45个维权岗,成员发展到500余人。2025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近日,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号召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宣传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决定,在各级人民检察院、全体检察人员中广泛开展向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学习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要向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学习。

分享会上,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等7名同志,以及重庆检察未成年保护工作负责人、服务对象、新闻记者一一上台,生动讲述了21年来坚持“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感人故事。

活动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作报告的成员中,有6人为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他们从西政出发,将“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精神融入未检事业,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书写了西政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讲述,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官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为西政学子树立了德法兼修的人生标杆。

德法相伴:

一堂温暖而坚韧的青春大思政课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系87级校友詹文渝作分享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詹文渝以《为了孩子,他们竭尽所能》为题,讲述了渝检护“未”团队二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团队代表“为党护苗、为国护未”,倾情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故事。她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是重庆未检人21年不曾动摇的初心和坚守。”她期盼,全社会、各行业、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德法相伴,携手同行,护卫孩子成长的路,温暖孩子稚嫩的心,成为孩子前行的光!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2007级校友梅玫作分享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梅玫分享了《我和孩子共成长》的故事。21年前,她看到法庭上一个少年的哭诉,便有了“为孩子多做一点”的朴素心愿。她用心传递“莎姐”的温暖,把一个岗位,做成一个品牌,又推动“一个品牌”成为一座城市对未成年人的温暖守护。梅玫说,从事未成年人保护这项事业,是她最大的骄傲。她将与大家携手,用法治的阳光,陪伴孩子们向阳而生。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2002级、诉讼法学专业硕士2006级校友龚珊作分享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龚珊以《为了孩子眼里的光》分享了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她不满足于个案的办理,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创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把对孩子的爱化为行动,构筑全方位防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制度“防护林”。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

唐焕然作分享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唐焕然,讲述了《做护未领域的戍边人》的故事。作为团队代表中最年轻的成员,从橄榄绿到检察蓝,他将卫国戍边的忠诚,复刻到了守护未来的新哨位,高质效办理了全国首例涉未成年人网络公益诉讼案,推动文身等社会治理,并创作普法情景剧走进校园,用法治力量为孩子筑牢防护网。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

吴波作分享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吴波以《在法治威严中传递温暖》为题,分享了他扎根库区从事未检的工作体会。在他眼里,案件的背后,既有法律的威严,也有司法的温情。为了一封来自高墙的信,他驱车百里,只为无人照管的孩子。他扎根基层,用“望闻问切”的质朴,为法治的威严添上温暖注脚。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2004级校友李非白作分享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讲述了《以国家之名站在孩子身后》的故事。面对亲人离去留下的三个孤儿,她和同事用七年陪伴,成为三个孤儿身后最坚实的依靠。一声“检察官妈妈”,是她们收到的最高褒奖。她说,办案有期限,“守护”没有。穿着检服,就扛着国家的托付,不管多难,都要以国家之名,竭尽全力,守护孩子茁壮成长!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孙文静作分享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孙文静以《守护迷途青春是永不放弃的承诺》为题,讲述了帮助迷途少年的故事。一份临终的名单,是师父的嘱托,更是她永不放弃的承诺。15年办理了600多件未成年人案件,创新探索了“检察官+观护人员+司法社工+亲属”帮教方式。她坚信,以法之名,用心浇灌,扭曲的枝丫也能挺直腰杆。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本科2006级校友王莉作分享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王莉以《有家的孩子,像块宝》为题讲述。她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坚决将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追诉4名漏犯。同时,她倾力找出未成年人成长根源,让一个家庭重拾温暖。她还推动数智赋能,研发“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数字模型,对未成年人成长进行预警。

重庆市璧山区法院法官助理韩丹作分享

重庆市璧山区法院法官助理韩丹讲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十年前,一堂法治课在她心中种下光的种子;十年后,她追光而来,坚定报考法学院校,刻苦攻读法学研究生,终于穿上了一身政法制服。从被守护到守护者,她是“渝检护‘未’”路上最动人的回响。她说,未来的日子里像重庆未检人一样,做有意义的事,将法治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检察日报社记者、《方圆》杂志首席记者刘亚作分享

检察日报社记者、《方圆》杂志首席记者刘亚以《致敬时代楷模:最动人的护“未”者》为题,讲述了她的采访见闻。作为一名法治记者,她以百姓的视角、专业的眼光,看见了渝检护“未”团队背后的故事:原来有一种力量,能打破隔阂、融化坚冰,那就是“温柔的坚硬”——“温柔的”是对孩子无条件的守护,“坚硬的”是对法律不动摇的捍卫。从这些温暖点滴中,她触摸到了中国法治最真实的脉搏,寻找到了这个时代最生动的答案。

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首席记者,西南政法大学本科2014级新闻传播学院校友王雪作分享

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首席记者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题进行讲述。她记录过许多故事,但渝检护“未”团队点亮万千少年归航的故事,让她追踪多年、反复感动、多次书写。她亲眼见证了团队如何将地方的创新探索,一步步熔铸为全国有影响的闪亮司法品牌。她说,一切为了孩子,是他们的起点;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他们的远方。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童心法援宣讲团

为报告团成员献花

作为同样以“法护童心”为使命的志愿团队,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童心法援宣讲团向报告团成员献花致敬。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童心法援宣讲团的同学们表示从楷模事迹中汲取到了专业智慧与责任担当,立志成为合格的护“未”基因传承者与践行者。

课堂回响:

在榜样故事中铸就青春理想

活动现场

这堂青春大思政课在师生中引发深刻共鸣。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瑞庆表示:“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事迹是最鲜活的思政教材。在今后的思政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搭建‘理论+实践+榜样’的育人平台,让学生从‘听故事’到‘明道理’,再到‘践行动’,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25级本科生何僖钰表示:“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明白,法治的真正温度不仅在于判决的公正,更在于其拯救的意义和修复的可能!未来我会以楷模为榜样,深耕专业学习,更加注重温情,传递温暖,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法治人。”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25级本科生石贝熙表示:“学习了时代楷模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受触于他们德法相伴的精神,让冰冷法条流淌出温暖的力量——这恰是我心之所向。作为西南政法大学童心法援宣讲团的一员,我将把渝检护‘未’的精神融入以后的宣讲,用自己的声音与行动,以孩子们喜爱的方式科普法律知识,为未成年人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本科生黄子倩表示:“今日的分享会令我受益颇多。时代楷模用21年的坚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对‘德法相伴、倾情护未’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步入社会提供有益经验。从法律条文中感悟法治精神,用爱诠释社会温度。此次分享为我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校友寄语:

西政情怀照亮法治征程

对于有志于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青年学子,詹文渝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实务岗位和校园是不一样的,希望你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实践相结合。”她鼓励师弟师妹们好好学习,十年磨一剑,相信大家在未来的司法领域一定会大有作为。梅玫提出殷切期望:“未成年人保护面临许多新问题、新风险,需要我们不断求索、勇于创新。”她呼吁年轻人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看见孩子的需求”,做孩子们真正的守护者与执行人。

当被问及重回母校的感受时,龚珊深情回忆:“这次回到西政,我看见道路两旁的树木已经成荫。我还清楚地记得,2002年我和同学们一起在植树节种下了这些小树苗。”她感慨道,如今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正如法治理想在一代代西政人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李非白也感慨万千:“我是04级的,那时毓秀湖还没建成,从南园到四教的路上一棵树都没有,同学还开玩笑说你们运柴火来了。”她对比今昔,寄语师弟师妹要珍惜校园时光。

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如何抉择未来的困惑,王莉温柔而坚定地建议:“不着急,可以慢一点,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把它坚持下去。”她鼓励大家不必焦虑于一时得失,“哪怕是一件平凡的小事,只要用心做好,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王雪作为记录渝检护“未”团队成长的党刊记者,表示这些年自己时刻不忘母校的教诲,在新闻行业努力生根,寄语师弟师妹们能够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始终将未成年人法治保护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向,依托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童心法援宣讲团等平台,积极推动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宣讲团累计走进20余个乡镇、社区和学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0余场,覆盖受众5000余人次。学校还加强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开州区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的合作,聚焦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留守儿童法治教育与权益保护等主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普法宣传工作,相关活动被人民网、央广网、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

西南政法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此次通过“时代楷模”进校园的形式,让师生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既是推动“大思政课”在校园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又是深化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贯通融合的有效探索。作为全国培养法学人才规模最大的高校,西政将通过认真学习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事迹,切实提升学生德法兼修理念与法治实践能力,精心打造“青春大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