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经口腔、食道和胃初步处理后,主要在小肠完成分解并吸收其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当小肠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即可引发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损伤或疾病通常是其诱因。
怎么吃都不胖
甚至越吃越瘦
别急着羡慕
可能是“营养小偷”在作怪
今天乐乐带你一起了解
吸收不良综合征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经口腔、食道和胃初步处理后,主要在小肠完成分解并吸收其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当小肠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即可引发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损伤或疾病通常是其诱因。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成因
可能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包括:
· 创伤或损伤。
· 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
· 乳糜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摄入含麸质食物后会损伤小肠内膜。
·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引发肠道炎症的疾病。
· 胰腺炎:胰腺发炎可影响消化酶的分泌。
· 囊性纤维化:一种遗传性疾病,可损害肺部和消化系统功能。
· 乳糖不耐受:身体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来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
· 胆囊疾病:胆囊炎症或遗传性疾病会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放。
· 肝脏疾病:可能干扰消化所需酶和胆汁的生成。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小肠内的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影响消化过程。
· 短肠综合征(SBS):一种罕见病症,多因手术切除大部分小肠后,剩余肠道无法充分吸收营养所致。
· 放射治疗:吸收不良和消化问题可能是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 长期使用抗生素。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风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风险:
· 囊性纤维化或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
· 过量饮酒(酒精依赖)
· 曾接受肠道手术
· 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泻药等药物
· 前往肠道寄生虫高发地区旅行数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也存在差异。部分症状仅在食用特定食物后或疾病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时)出现,而像短肠综合征等病因,则会导致消化功能长期异常。常见症状包括:
· 频繁腹泻
· 胀气
· 腹胀
· 大便稀溏、恶臭
· 脂肪泻(大便油腻)
· 便中带粘液
· 大便颜色变浅(陶土样便)
· 急性水样泻(爆发性腹泻)
· 大便粘稠,粘附马桶不易冲净
· 皮疹
· 体重下降
· 贫血(健康红细胞不足)
· 乏力疲倦
· 头发干枯易断、指甲脆弱
· 脱发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
若医生怀疑存在吸收障碍,通常会安排多项检查评估吸收功能并查找病因。常用诊断方法包括:
氢呼气试验:摄入含乳糖底物后,检测呼气中氢气的含量,用于诊断乳糖不耐受和SIBO等疾病。
粪便检测: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脂肪含量,脂肪含量超标是吸收不良的常见表现。
血液检查(验血):测定血液中营养物质的水平,吸收不良患者易出现营养缺乏。医生可能要求检测蛋白质、维生素B12、维生素D、叶酸、铁、钙等指标。
内窥镜检查:通过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软管(内窥镜)观察肠道内部。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超声波,用于观察肠道结构,检查肠壁增厚等异常。
活组织检查(活检):有时医生需取一小块小肠组织样本检查细胞健康状况。某些疾病(如乳糜泻)会损伤肠道内膜,通过观察细胞可诊断。小肠活检通常在胃镜检查时进行。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治疗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取决于具体病因。医生通常会先处理吸收不良引发的并发症,如脱水和营养缺乏,可能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营养。待初步补充后,重点转向治疗和管理原发病。例如,乳糜泻患者需严格无麸质饮食,乳糖不耐受者需避免乳制品。医生还可能建议咨询营养师,帮助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满足营养需求。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包括:
· 消化酶补充剂:
又称胰酶,帮助分解食物,促进消化。
·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可能需要大剂量补充以预防缺乏症。
乐乐温馨提示
面对吸收不良综合征,不必过度担忧,关键在于找准问题根源。通过科学的医疗干预与个性化饮食方案,助力营养吸收回归正轨,拥抱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De Flines J, Louis E, Paquot N. [Assessment of a digestive malabsorption syndrome]. Rev Med Liege. 2018;73(10):526-532.
2.Semrad CE.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diarrhea and malabsorption. Goldman’s Cecil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2012:895-913. doi: 10.1016/B978-1-4377-1604-7.00142-1
3.Webb GJ, Brooke R, De Silva AN. Chronic radiation enteritis and malnutrition. J Dig Dis. 2013;14(7):350-357. doi:10.1111/1751-2980.12061
4.Massironi S, Cavalcoli F, Rausa E, Invernizzi P, Braga M, Vecchi M. Understanding short bowel syndrom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Dig Liver Dis. 2020;52(3):253-261. doi:10.1016/j.dld.2019.11.013.M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Verywell Health官方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乐观健康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