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恙虫病的真正元凶并非恙虫本身,而是寄生在恙螨身上的“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恙螨是蛛形纲的小动物,其幼虫阶段(沙虱)会攀附在人类或动物身上,在皮肤柔软潮湿处叮咬吸血。若这只恙螨恰好携带病原体,便会通过叮咬将疾病传播给人。这
秋风起,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然而,在郁郁葱葱的草丛中
却可能隐藏着一位“看不见的刺客”
——恙螨
它体型微小,肉眼难辨
却能传播一种名为“恙虫病”的急性传染病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认识元凶:恙螨与立克次体
恙虫病的真正元凶并非恙虫本身,而是寄生在恙螨身上的“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恙螨是蛛形纲的小动物,其幼虫阶段(沙虱)会攀附在人类或动物身上,在皮肤柔软潮湿处叮咬吸血。若这只恙螨恰好携带病原体,便会通过叮咬将疾病传播给人。这种疾病多见于我国南方各省,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恙螨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草丛、灌木丛和河流岸边,因此农民、野外作业人员、野外活动者都是易感人群。
识别信号:焦痂与高热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有几个特征值得警惕:
1、焦痂与溃疡:
这是恙虫病最典型的特征。被叮咬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疱,破裂后形成黑色焦痂,周围红晕,不痛不痒,故常被忽视。焦痂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等隐蔽部位。
2、发热:
常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可能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类似重感冒的症状。
3、皮疹:
发病后数日,部分患者躯干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并扩散至四肢。
4、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常会明显肿大并伴有疼痛。
由于焦痂位置隐蔽且无不适感,许多患者早期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烧,极易被误诊为感冒、伤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从而延误治疗。
诊断与治疗:及时是关键
曾在流行区有过草丛接触史,并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烧,应仔细检查全身皮肤,寻找可能的焦痂,结合血清学检测(如外斐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来确诊。
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为恙虫病,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关键。多西环素、氯霉素等药物对恙虫病东方体非常有效,早期用药后体温往往能快速下降,预后良好。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展为重症,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防大于治:远离恙螨有妙招
预防恙虫病,核心在于避免恙螨的叮咬,尤其是在流行季节(夏秋季)和流行地区:
远离高危环境:
尽量避免在草丛、灌木丛中坐卧、晾晒衣物。
做好个人防护:
进入可疑环境时,建议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脚,穿高帮鞋袜,减少皮肤暴露。可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虫剂,如含避蚊胺(DEET)的产品。
及时清洁:
野外活动后,尽快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腹部、腹股沟等皮肤柔软处,换洗全身衣物。
整治环境:
清除居住地周围的杂草、垃圾,消灭鼠类等恙螨的宿主,减少恙螨滋生。
恙虫病虽有一定危险性,但它可防可治。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典型特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就能有效规避风险,安心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若在野外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高热,请务必及时就医,并主动提供野外暴露史,为医生的准确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供稿 | 感染科 曾景雄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来源:科学市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