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B手机突然集体消失?上游缺料+AI抢内存,厂商都撑不住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3:38 2

摘要:先把话摆明白。红魔游戏手机产品总经理姜超在微博直接点名:24GB、10700Mbps 的高速 DRAM 产能极其有限,供货拿不到位,成本又飞起来了。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手机配置表上那种“24GB+1TB”的超顶配,突然少得像绝版周边了。

不是厂商突然慈善,也不是大家集体审美疲劳——而是现实逼着他们别再玩命堆内存了,真没料也真不划算。

先把话摆明白。红魔游戏手机产品总经理姜超在微博直接点名:24GB、10700Mbps 的高速 DRAM 产能极其有限,供货拿不到位,成本又飞起来了。

厂商要是硬上,BOM 会暴涨,利润表一看就头秃。红魔的应对是直截了当——把产品线集中到更可控的 16GB+1TB 档位,满足用户大容量需求同时把成本拉回可接受范围。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原因很直白:上游价格和需求结构性变化,把这一切都推到了临界点。

先看供给面。三星、SK 海力士这些大厂最近已经开始调价——DRAM、NAND 价格普遍上扬,个别档位涨幅接近三成。厂商不傻,价格一上来,谁还敢随便囤货、随便大肆备高配版本?

再看需求端,问题更复杂:AI 正在把整个行业的胃口撑大。训练大模型要堆显存、内存;数据中心为推理升级硬件;端侧 AI(手机、PC 能本地跑更多智能功能)也在推高对高性能内存和高速闪存的需求。

简单说,服务端、云端、终端三路同时来抢料,供不应求就成了常态。

供需双向发力,结果就是:部分高频规格稀缺且溢价。从代工厂到手机厂,再到渠道层层传导,最终消费者看到的是——要么涨价,要么少了一个“天花板”配置档。

这对厂商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残酷。以往靠“堆料”做噱头的机型,比如某些游戏手机、影像旗舰,突然发现顶配成本飙升,产品定位预算表被打乱。

厂商面临三选项:涨售价、砍规格、或改版本策略(比如把 24GB 留给限量版、实验性机型)。现实里大多数选择了更务实的中间路——16GB+1TB,体验够用、成本可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其实并非世界末日。

24GB 听上去很爽,但绝大多数人的日常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存:社交、刷剧、流媒体、日常拍照,16GB 就能撑得住。

真正会吃满 24GB 的,是极限多任务、移动端专业视频剪辑、或某些专用工作流的少数用户。如果你是普通玩家或拍照爱好者,16GB+1TB 在性价比上更合理。

现在更值得关注的是时间维度: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轮由 AI 拉动的存储紧张,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可能会持续 3 到 4 年。

换句话说,消费端想要看到“24GB 回归平价主流”,得等到上游扩产跟得上、价格回归理性那天。

1. 不是极限玩家:选 16GB+1TB,稳妥又划算。

2. 真有专业需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极大量内存,提前准备接受溢价或考虑专用设备(平板/笔电/云端方案)。

3. 想要性价比:关注厂商如何在软件层做优化(内存融合、内存压缩)——这比堆硬件更实在。

结论很直白:AI 把行业推向了新周期,但短期内对消费者并不友好——红利正在被“抢占”,价格和稀缺性在上游被放大。

24GB+1TB 从“标配想象”回归“稀有玩物”,这波风暴恐怕还会继续刮一阵子。

你身边有人真用得上 24GB 吗?留言告诉我,咱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内存怪”。

来源:报告副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