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2025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基于六维度指标体系推出“2024—2025年度创新城市”,成都成功入选。
10月28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2025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基于六维度指标体系推出“2024—2025年度创新城市”,成都成功入选。
成都做对了什么?《报告》指出,从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靶向破解经营堵点难点,到做优要素保障供给、赋能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成都通过深入开展“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着力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服务品牌。
一流的营商环境生长出持续向好的经济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涉税市场主体活跃向好,达215.64万户,同比增长13.6%;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民间投资增长6.7%。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成都这片发展的沃土上,拔节生长、开花结果。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成都营商环境创新成效显著,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报告》观测指标包括市场机制改革、创新要素完善、对外开放提升、监管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优化和权益保护健全等六大维度,并分别推出各维度创新城市。其中,成都同时入选了“公共服务优化”“权益保护健全”两个维度的创新城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对话》栏目制片人、《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项目负责人齐文星表示,今年无论是从数据采集样本还是市场主体评价来看,成都市在营商环境创新中表现出诸多亮点,尤其在制度创新、企业服务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报告》显示,从企业感受度来看,成都市在对外开放提升、公共服务优化方面满意度较高。
在对外开放提升方面,成都市便捷高效的对外投资服务获得高度认可。此外,在服务贸易方面,成都市专业服务机构(如法律、会计、咨询等)的国际化视野和服务能力获得高度评价,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在公共服务优化方面,针对政务服务优化,成都市在“最多跑一次”有效落实以及审批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获得高度肯定。
“成都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成都发展得非常有活力。”在齐文星看来,成都下一步可以着力为年轻人和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精细化、更具个性化的营商服务,让所有创业就业群体能够更好地在成都安家落户和扎根发展。
深入开展“进解优促”,践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这份活力,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更源于企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成都将企业的“幸福指数”作为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通过一系列有温度、见实效的举措,让“像成都人一样生活”的闲适安逸,与“在成都办企业”的安心顺意,共同构成城市幸福的一体两面。
此次入选的创新案例《成都开展“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新实践》,聚焦助企纾困解难常态化服务,以“进万企”为方法、“解难题”为措施、“优环境”为保障、“促发展”为目的,坚持“用户”思维,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制度化安排固化创新机制,持续优化升级服务举措。
据介绍,通过开展“进解优促”工作,成都市政府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5.9万户,收集问题诉求4.19万个,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4.16万件,持续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品牌。
伴随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更加充沛,创新创业、拼搏奋斗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3%,连续4个季度回升向好,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局面进一步形成,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等重点指标增速均保持高于全国全省、领先国内重点城市的态势。今年上半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高于全国0.5个、全省0.2个百分点,增速居十大经济大市第一位。
巩固营商环境创新成效,更需做好顶层设计。成都始终站在企业视角推动服务变革,将政府的自我革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动力,常态化推动政策迭代升级。
为推动企业服务更加聚焦,精准赋能产业发展,成都以“圈链思维”为引领,聚焦重点产业链,升级“每周有链长接待、每天有局长坐班”服务机制,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实现对企业的全周期陪伴、全要素响应。
例如,“零门槛”照单全收企业问题诉求。通过线上渠道公开发布每周链长专场活动预告,做到报名企业“一个都不能少”,企业诉求“照单全收”,确保企业诉求原汁原味和广泛覆盖。
其次,“零距离”营造敞开式交流场景。突破传统会场布局,精准设置“产业生态圆桌”,定制化安排市级部门、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同桌入座,实现“问题当场商议、资源当场对接”。
同时,配套打造“1+7+365”链式护航体系。以每周链长专场活动为起点,配套为期7天的“局长坐班”产业链“攻坚周”,同步构建全年365天常态化“陪伴式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实现服务“不打烊”、响应“零时差”,真正与企业并肩前行、共谋发展。
近年来,成都聚焦企业生命全周期,深入推进政务、要素、市场、创新“四大环境”建设,全力为企业拓市场、降成本、搭平台、给场景,完成了营商环境建设既定目标,创新生态呈现“高活力”,经济发展呈现“高质量”,产业发展呈现“高韧性”特征。
面向“十五五”,成都将加快建设更具活力和幸福感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进一步提质打造产业生态,以激发要素市场活力为重点,推动营商环境从“便捷服务”向“生态赋能”迭代升级,让成都不仅是宜居宜游的幸福之城,更是宜商宜业的创新沃土。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