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9日,是黄志强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这位从西安下乡知青走出来的金融人,历经动荡年代的磨砺,靠着“不服输”的劲,在人行、工行、中行,再到东方资产的岗位上,干出了一件件扎实事。今天回忆他,不只是念过往,更要看看他“紧跟党、接地气、会干事”的精神,
2025年10月29日,是黄志强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这位从西安下乡知青走出来的金融人,历经动荡年代的磨砺,靠着“不服输”的劲,在人行、工行、中行,再到东方资产的岗位上,干出了一件件扎实事。今天回忆他,不只是念过往,更要看看他“紧跟党、接地气、会干事”的精神,在当下还能给我们多少启发——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人物介绍
黄志强(又名黄自强),1947年12月生于西安,祖籍河北保定。历经下乡务农、电工务工,1978年考入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科员、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储蓄处副处长、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1999年筹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西安办事处并任党委书记、总经理,2007年退休,为陕西金融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引自《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史·2010》)。
黄志强同志
文明坐标 互生互鉴 史实说话
《金融实干家:黄志强同志“紧跟党、为群众、敢担当”的精神励今人》
上世纪60年代末,黄志强的青春撞上了“考学无望、艺术梦断”的困境——1968年11月,他到长安县玉田公社下乡,每天跟着农民扛锄头、种庄稼,“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知青点,累得倒头就睡,但心里总想着‘不能就这么耗着’”(引自黄志强《下乡日记·1969.5》)。
1970年10月回城,他成了西安市第一建筑公司的电工,爬电线杆、接电路,活儿又苦又险。同事回忆:“他手上磨出血泡也不喊停,还主动学电路图,说‘电工得懂原理,不然会出大事’”。这10年,他没被困境“困住”,反而像在“攒装备”——务农练出了踏实劲,电工教会了他“抓细节、讲逻辑”,为后来干金融埋下伏笔。
第一战:“求学充电”破起点(1978-1984)
1978年恢复高考,黄志强抓住机会考入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那时白天上课记满笔记,晚上在宿舍啃《货币银行学》,熄灯了就点煤油灯看”(引自黄志强《求学笔记·1979》)。
1980年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组织编写了《国家金融政策与人民银行文件汇编(1949-1979)》。
他搞调研不走过场,跑遍陕西10多个县的信用社,写出的《农村信贷需求报告》被省分行评为“年度优秀调研”,“他总说‘搞金融得接地气,不然报告就是空话’”(引自人行陕西省分行《1983年工作简报》)。
第二战:“储蓄突围”亮真招(1985-1992)
1985年调工行陕西分行任储蓄处副处长,当时工行储蓄存款增长慢,是“老大难”。黄志强的战法很实在:抓培训,给储蓄员讲“怎么跟老百姓聊存款”;建阵地,在社区设“便民储蓄点”;强宣传,用广播、海报讲“存钱安全还能支援国家建设”。1988年,陕西工行储蓄存款同比增长35%,“他不搞花架子,就靠‘跟群众近一点、服务细一点’”(引自《工行陕西分行发展史·2005》)。
1990年调中行陕西分行,他先补“存款短板”,提出“存款立行”,带头跑企业、访商户;后来任信托部主任,接手重组整顿国际信托公司,“他说‘重组像修房子,先拆危房,再搭新梁’”,用半年时间理清债务,还创建了陕西东方证券,当年就实现盈利(引自《中行陕西分行年度报告·1993》)。
第三战:“不良处置”啃硬骨(1999-2007)
1999年筹建东方资产西安办,任务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当时不良资产底数不清、团队没经验,他说‘咱们就像拆弹专家,得稳、准、狠’”(引自东方资产西安办《筹建日志·1999》)。
他的战法是“抓班子、带队伍、定目标”:每周开例会听进展,把任务分解到每个人;对副职充分授权,“他常说‘你们放手干,出问题我担着’”;还搞“目标管理”,按时汇报,检查考核,按处置进度评绩效。
2006年,西安办圆满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先后获“东方资产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金融系统优秀集体”,“他把‘举重若轻’的管理用到实处,队伍既紧张又活泼”,为处置不良资产,促进一大批企业轻装上阵,支持陕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引自东方资产西安办《2007年总结报告》)。
黄志强的“战果”不只是数据:工行储蓄存款的增长、中行两百亿存款的突破、东方资产的不良处置任务完成,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3笔“精神财富”。
第一笔是“紧跟党的方向”。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把“党叫干啥就干啥”落到实处,“他常说‘我是红旗下长的,跟党走肯定没错’”(引自黄志强《工作随笔·2000》)。
第二笔是“贴近群众的温度”。不管当副处长还是副行长,他从不摆官架子,生活上不搞特殊,一线调研吃准问题,既解决疑难杂症的大项目问题,又解决一线员工在工作、生活上的疑难愁盼,“基层员工家里有事,他也主动帮忙协调,说‘大家都是一家人’”。
第三笔是“举重若轻的智慧”。他抓大放小,不盯细枝末节,把权力分给副职,按周检查推进。他说“领导不是啥都干,是让大家能干好!”,这种管理风格让团队凝聚力特别强(引自《陕西金融人物志·2018》)。
正如时任东方资产总裁柏士珍在唁电中说:“黄志强同志为中国银行事业、为东方公司的创建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向他致敬!”(引自《东方资产官方唁电·2024》)
一年过去,黄志强同志的故事仍让人感动:从下乡知青到金融实干家,他靠的不是运气,是“不服输的劲、接地气的心、会干事的脑”。今天纪念他,不只是回忆他干成的事,更要学他“紧跟党、为群众、敢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干事创业的“金钥匙”,也是对他最好的告慰——他没走远,他的精神还在“带路”。
1.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黄志强同志《下乡日记》《求学笔记》《工作随笔》、金融机构公开史料(如银行发展史、年度报告)及官方唁电撰写,内容仅用于纪念缅怀与金融行业精神传承,不涉及任何涉密信息或商业宣传,读者若需引用史料,请联系相关机构获取授权。
2. 合规声明
本文内容已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金融机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审核,无涉密信息,无虚构史实或夸大贡献的表述,符合国家金融行业规范及纪念类文章的伦理要求。
3. 史料授权
本文引用的黄志强同志手稿(《下乡日记》《求学笔记》《工作随笔》)已获得其家属书面授权;引用的银行发展史、年度报告、工作简报等史料,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西安办事处的公开档案,无未授权使用的史料。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 下乡日记[Z]. 家属提供(2024年授权), 1969.
2. 黄志强. 求学笔记[Z]. 家属提供(2024年授权), 1979.
3.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 1983年工作简报[Z]. 人行陕西省分行档案库, 1983.
4. 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 工行陕西分行发展史[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
5.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 中行陕西分行年度报告[Z]. 中行陕西省分行档案库, 1993.
6.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西安办事处. 筹建日志[Z]. 东方资产西安办档案库, 2000.
7.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西安办事处. 2007年总结报告[Z]. 东方资产西安办档案库, 2007.
8. 黄志强. 工作随笔[Z]. 家属提供(2024年授权), 2000.
9.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东方资产官方唁电[Z]. 东方资产官网, 2024.
10. 陕西省金融学会. 陕西金融人物志[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来源:世事传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