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我们需正视一个事实:脑卒中从不是“意外”——脑血管堵塞或破裂的表象下,藏着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血管内皮损伤等全身问题。今天我们来聊聊“根源治理”的三氧血液净化,看它如何为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今天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我们需正视一个事实:脑卒中从不是“意外”——脑血管堵塞或破裂的表象下,藏着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血管内皮损伤等全身问题。今天我们来聊聊“根源治理”的三氧血液净化,看它如何为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一、传统治疗重急救,但病根不除
传统治疗在脑卒中急性期作用关键:缺血性卒中的溶栓、取栓能快速恢复血流,出血性卒中的降压、减压术可控制病情。
但药物仅能调节血压、血脂等指标,无法清除血管斑块或根本上改善血液黏稠,停药易反弹;
支架植入等有创治疗,对高龄、基础病患者不适用,术后还需抗栓,有出血风险。
要降低发病与复发率,需从“对症”转向“源头改善血液血管状态”。
二、认识三氧血液净化
提到血液净化,很多人会联想到透析机的机械过滤,但三氧血液净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机制,且在医疗界已有超过百年的应用历史。
19世纪末欧洲用臭氧消毒抗感染,20世纪中期意、德医生探索其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80年代后标准化臭氧治疗仪出现,如今我国将其纳入医疗器械监管,在多科室规范应用。
它通过特殊装置将自体血与医用三氧(非工业臭氧,浓度纯度可控)体外混合后回输。核心不是过滤废物,而是利用医用三氧的生物活性产生的良性生化反应,实现对血液的深度调理,这也是它在脑卒中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作用的核心逻辑。
三、三氧如何给血液“洗澡”?
三氧血液净化的作用机理可以概括为“一清二活三修复”,每一步都精准针对脑卒中的致病根源:
1、清除血液垃圾,降低流通阻力
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代谢废物,以及异常聚集的血小板,是导致血液黏稠、血管堵塞的元凶。三氧具有温和的氧化作用,改变它们的化学结构——比如将不易溶解的脂质颗粒转化为易被肝脏代谢的小分子物质,将聚集的血小板分散开。让血液流动更顺畅,从根本上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激活红细胞,提升供氧能力
脑卒中患者即使脑血管未完全堵塞,也常存在脑组织缺氧问题。三氧能穿透红细胞膜,激活红细胞的代谢功能,增强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同时提高红细胞的柔韧性,让其更容易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把氧气精准送到缺氧的脑组织和神经细胞。
3、修复血管内皮,筑牢防御屏障
血管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点,也是血栓形成的突破口。三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氧化酶系统(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清除损伤血管内皮的元凶——过量自由基。同时,三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释放,帮助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为血管内皮修复提供良好环境。
4、调节免疫炎症,改善内环境
慢性炎症是导致血管病变的重要推手,也是脑卒中后神经损伤加重的原因之一。三氧能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同时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坏死细胞,从而减轻全身的慢性炎症状态,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更好的身体内环境。
四、规范操作下的绿色疗法
1、安全性:浓度可控,风险极低
三氧血液净化的安全性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三氧的治疗浓度和操作规范性。医用三氧的浓度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精准调整,既保证疗效又避免损伤;规范操作下,治疗前会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禁忌证,治疗中实时监测反应,能有效规避风险。
2、主要应用场景
结合脑卒中的疾病特点,三氧血液净化的核心应用场景如下:
高危人群预防: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者,定期治疗可降血黏、清脂质、改善血管弹性,缓解脑供血不足症状;
恢复期康复:急性期后治疗能提供氧、减炎症,促进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恢复,尤其适合不耐受高强度训练的高龄患者;
还可辅助改善卒中后肺部感染、下肢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五、结语
脑卒中的防治不应是“头痛医头”,而是针对全身血液和血管的“系统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耀尘谷医疗应用的三氧血液净化治疗被称为「OHT细胞增殖疗法」,这里的OHT即“高浓度高剂量臭氧治疗”。其核心在于治疗中使用的臭氧浓度和单次治疗剂量,高于常规三氧治疗,能更高效地激活血液生物活性;同时改善血液供氧和微环境,为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修复与再生提供支持,间接促进机体细胞功能的恢复,更贴合脑卒中预防与康复的需求。
【重要提示】 本文为科普介绍,不构成医疗建议或产品使用指导。具体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2020). 医用三氧治疗疼痛病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6(6), 401-40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神经科杂志, 51(9), 666-682.
3、Bocci, V. (2007). *Ozone therapy: A clinical guide*. Imperial College Press.
4、Horvath, K., Mikus, K., & Juhasz, V. (2013). The role of ozo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 6*, 657-664.
5、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2021).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54(12), 1099-1107.
6、王光林, 李志强, 张艳丽. (2019). 医用臭氧治疗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5(11), 1-3.
来源:耀尘谷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