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登上航母,痛斥电磁弹射太差,下令都改回蒸汽弹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3:06 1

摘要:10月28日,正在日本访问的他,兴致勃勃地拉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起登上了停靠在横须贺基地的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

这回,特朗普又搞了个大新闻。

10月28日,正在日本访问的他,兴致勃勃地拉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起登上了停靠在横须贺基地的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

站在宽阔的飞行甲板上,面对集结的美军官兵,他拉着高市早苗,宣布了一项被他称为“非常重要”的决定:他将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未来建造的所有新航母,必须改回使用蒸汽弹射器,而不是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器;同时,升降机也要用回老式的液压装置,而非效率更高的电磁升降机。

此言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么,他为什么要做出这个看似“开历史倒车”的决策呢?

他的理由,听起来非常“特朗普”。

首先,他自称“非常懂造船”。然后,他现场搞起了“民意调查”,两次向在场的航母舰员发问:“你们觉得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哪个更好?”

据他描述,听到台下有人喊“蒸汽弹射”后,他像是找到了知音,立刻开始猛烈抨击电磁弹射器,用了两个非常个人化的形容词:“愚蠢”、“荒唐”。

在他的叙述里,电磁弹射这玩意,不仅造价贵得离谱,而且即便由“最顶尖的人才”维护,也还是“无法正常工作”。相反,老旧的蒸汽弹射器已经可靠地服役了半个世纪,性能不差,结构简单,用“简单的工具”就能修理。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还给出了一个极其主观的审美理由:他喜欢看蒸汽弹射时,甲板上喷薄而出的蒸汽构成的“美丽”景象。 他说,如果用了电磁弹射,就看不到这“壮观”的一幕了。

他再三强调,自己是“认真的”。

听起来,这像是一个注重实用、回归传统的务实决策?但稍微扒一扒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这事远没那么简单,甚至折射出美国军工体系乃至整体国力的深层困境。

在美军“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舰内,特朗普与高市早苗向美军士兵发表演讲

我们不妨来盘盘,这背后到底有几层意思。

第一, 这是对“技术先进=好”这一常识的公开挑战,背后是美方面对技术迭代的无力感。

电磁弹射技术,被普遍认为是航母发展的未来方向。

它能更平稳、更高效地弹射舰载机,尤其是未来更重的无人机和新一代战机,对舰体结构和能源系统的负担也更小。

中国的“福建舰”就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并已进入系泊试验阶段,进展顺利。

然而,在美国,由通用原子公司开发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却成了“福特”号航母的噩梦。自服役以来,故障频发,可靠性远未达标,严重制约了这艘耗资130亿美元的超级航母的战力生成。

所以,特朗普的抱怨,某种程度上说中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痛处:他们有能力设计出最前沿的概念,却似乎失去了将其转化为稳定、可靠装备的工程化能力。

当最精密的系统复杂到连自己都玩不转时,退回自己熟悉的、虽然落后但“够用”的技术,成了一种充满挫败感的妥协。

第二, “蒸汽更可靠”的论调,暴露了美军维护体系的老化与人才流失。

特朗普强调蒸汽弹射“用简单工具就能修”,这句话恰恰戳中了美国海军维持战备的辛酸。庞大的舰队、全球部署的压力,加上日益复杂的装备,对维护保养提出了极高要求。而熟练技术工人的流失、供应链的混乱,使得维护像EMALS这样的尖端系统变得异常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退回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基层官兵更熟悉的蒸汽弹射,表面上看起来是“务实”的选择,实则是在高端人才和健全供应链支撑不足的情况下,一种“降级以求生存”的无奈。 这不是进取,而是守成,甚至可以说是退守。

特朗普讲话

第三,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核心观众是国内的选民和军工利益集团。

选择在访日期间,在美国的航母上,面对美国的官兵宣布这个消息,特朗普深谙传播之道。这个画面充满了力量感:一位强硬的领导人,站在国家武力的象征上,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的新衣”,承诺要纠正“愚蠢的错误”。

他抨击电磁弹射浪费巨额军费,很容易引起国内纳税人的共鸣。他描绘的“蒸汽美景”,虽然在外行看来有些滑稽,但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形象化的宣传口号,简单直接,易于传播和记忆。

他本质上不是在向海军下达技术指令,而是在向他的选民做一场政治演说:看,我多么懂行,我多么为你们的钱袋子着想,我多么敢于挑战那些“华而不实”的精英设计。

乔治华盛顿号航母

第四, 这个决定如果成真,将对美国海军未来几十年的战斗力产生深远且危险的负面影响。

军事科技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中国等国家在电磁弹射、全电推进等领域稳步推进并逐步成熟时,美国若真的倒退回到蒸汽时代,无异于在关键技术上主动选择“代差”劣势。

这不仅仅是弹射效率的问题,它关乎整个航母作战体系的升级能力。电磁弹射系统与未来舰载机、能源武器系统是深度绑定的。

放弃电磁弹射,意味着为未来几十年美国航母的战斗力天花板提前封顶。这将不是一个战术性的调整,而是一个战略性的误判。

特朗普在航母上

第五, 此事也让他的盟友,尤其是日本,处境尴尬。

想象一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当时站在他身旁的心情。日本正竭力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自身也在大力发展军力,寻求突破“专守防卫”。

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技术绝对领先、实力无可匹敌的美国老大,作为其安全依赖的坚实后盾。

然而,特朗普却当着全世界的面,宣布美国最先进的武器平台要采用“复古”技术。这传递给日本及其亚太盟友的信号是复杂而令人不安的:美国是否仍然拥有引领军事科技革命的绝对自信和能力?

这种对老大技术实力的怀疑种子一旦种下,会在未来的危机时刻悄然发芽。

回过头看,这场“航母演讲秀”,远远超出了一次简单的技术路线选择。

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特朗普个人的决策风格——直觉化、表演化、反精英化;也暴露了美国军工体系的深层痼疾——创新与实践的脱节,概念的巨人与工程的侏儒;更反映了美国在维持其全球霸权时,所面临的内部张力与力不从心。

他喜欢蒸汽的“美丽景象”,或许是因为那代表着一种他能够理解、能够掌控的、旧日的工业荣光。

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他执着于甲板上的那团蒸汽时,时代的浪潮,正悄无声息地向着更 silent、更高效、也更强大的电磁方向,奔涌而去。

国际博弈,硬实力是根本。当一方开始因为驾驭不了最前沿的科技而选择“怀旧”时,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胜负的天平其实已经在悄悄倾斜了。

来源:远方风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