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退场,郭靖楚留香淡出江湖,谁记得思过崖、移花宫、绝情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3:00 1

摘要:当这句感慨悄然在网上开始流传,我们才蓦然惊觉,那个刀光剑影、侠骨丹心的武侠黄金时代,正随着70后这代人的青春一起,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渐行渐远。

随着我们70后退场,乔峰、郭靖、楚留香也淡出江湖,谁还记得思过崖、移花宫、绝情谷?谁还记得倚天剑、屠龙刀、孔雀翎?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当这句感慨悄然在网上开始流传,我们才蓦然惊觉,那个刀光剑影、侠骨丹心的武侠黄金时代,正随着70后这代人的青春一起,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渐行渐远。

思过崖上令狐冲的“顿悟”,移花宫里花无缺的“挣扎”,绝情谷中小龙女与神雕侠杨过的“十六年之约”,这些曾经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江湖地标,正在新一代的记忆中慢慢模糊。

这是一个武侠时代的落幕,更是一代人武侠精神、武侠文化的代谢凋零…

(一)武侠小说:70后记忆中最为柔软深刻的成人童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武侠文学的鼎盛时期。金庸的磅礴、古龙的奇诡、梁羽生的典雅、温瑞安的激越,共同构筑了一个让无数70后沉醉的江湖梦。

在那个精神食粮相对匮乏的年代,相比《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乱世佳人》那些看够了的西方文学,一本本武侠小说的横空出世成为满足我们青春心灵的“美味佳肴”。

金大侠从1955年《书剑恩仇录》起步,到1972年《鹿鼎记》封笔,十四部巨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武侠体系。“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里的每个字,都承载着70后最珍贵的阅读记忆。

租书店里泛黄的书页,被无数双手翻得已卷了边。课堂上争相传阅的《雪山飞狐》,藏在课本下面偷偷阅读的紧张与兴奋;课后围坐着讨论《天龙八部》中乔峰在聚贤庄喝断义酒、《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思过崖面壁悟剑桥段,这些情节至今想来依然心潮澎湃。

古大侠笔下的江湖则更加写意,“小李飞刀”的例不虚发,楚留香的踏月留香,陆小凤的灵犀一指,都是江湖中最装逼的文化符号。《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的咳嗽声与手中的飞刀一样令人难忘,傅红雪扛着一把黑刀拖着一支跛腿踽踽独行,“他只不过是个很孤独很可怜的人。”这句评价道尽了古龙式悲情英雄的宿命。

这些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成人童话”,不仅在于它们提供了成为英雄的幻想空间,更在于它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

尤其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郭靖困守襄阳、虽知必败却依然践行的抉择,非为一己功名,而是对这个精神图腾的身体力行。

张丹枫在《萍踪侠影录》中的家国情怀,乔峰在雁门关外的自戕救赎,都在告诉当年年轻的我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情怀也越大。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神州奇侠》系列则带来了另一种侠义。“冷血”的热血、“无情”的深情、“铁手”的温柔、“追命”的洒脱,四大名捕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正义的不同角度。

在那个道德水准还没有多元化的年代,这些作品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我们70后的道德启蒙。

(二)武侠影视:70后记忆中最为绚烂精彩的时代情怀

如果说武侠小说是文字描述出来的“梦境”,那么武侠影视就是让这个“梦境”仿佛变成了“现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初《大侠霍元甲》引入内地开始,一股武侠影视的狂潮便席卷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作品,每到播出时间,晚上20点05分,几乎是万人空巷,每个村落仿佛都能听到“靖哥哥”的清脆声音。黄日华的郭靖、翁美玲的黄蓉,成为70后这一代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经典情侣,当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傻傻的郭靖当了“榜样”,才让我们这些憨傻的农村草根也得以谈上了恋爱。

随后,《天龙八部》《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笑傲江湖》、《鹿鼎记》等接连登场,构筑了70后青春期的晚间娱乐主阵地。古龙系列也不甘示弱,《楚留香》《陆小凤》《绝代双骄》《边城浪子》以其独特的悬疑风格和人性探讨,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郑少秋的楚留香,一把折扇、一袭白衣的形象,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风流倜傥”的标准注解。

这些武侠影视剧不仅捧红了一批明星,更塑造了70后的审美口味:初出茅庐的天王刘德华在《神雕侠侣》中饰演的杨过,将“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梁朝伟在《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机灵狡黠而不惹人厌;周润发在《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洒脱中带着几分忧郁。

就连配角也眼熟能详、熠熠生辉,已故的许绍雄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的郭靖二师傅、圣手书生朱聪,温文尔雅中不失坦荡洒脱;石坚饰演的铁掌水上漂裘千仞,霸气外露却也不失一代宗师风范。

武侠影视的魅力,还在于它创造了一种可以玩味的角色体验。第二天上学、上班,大家讨论的都是前一晚的剧情,郭靖学会了降龙十八掌没有,杨过有没有找到小龙女,李寻欢的飞刀是否再次扭转乾坤.…

班里的男生有因为喜欢楚留香去买折扇的,有因为崇拜傅红雪总是瘸腿走路的,玩闹期间也总是施展自己最喜欢的绝学,不是落英神掌、就是弹指神功…

(三)武侠歌曲:70后记忆中最为荡气回肠的经典旋律

武侠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自称体系,而武侠歌曲则是这个体系中最能直接打洞我们内心的艺术体验。

每当《铁血丹心》的前奏响起,多少人会瞬间回到那个守在电视机前的夜晚?罗文与甄妮的合唱,将郭靖与黄蓉的忠贞爱情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的豪情,至今听来依然顿觉热血沸腾。

鬼才填词人黄霑与作曲人顾嘉辉这对黄金搭档,堪称武侠歌曲世界的“倚天、屠龙”。黄霑的词,大气磅礴而又意境深远;顾嘉辉的曲,婉转悠扬且又荡气回肠。

《沧海一声笑》中“滔滔两岸潮”的豪迈,《两忘烟水里》的“笑莫笑,悲莫悲,风中化作唏嘘句”的凄美,无不与原著精神高度契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原作艺术境界的二次升华。

《难念的经》被誉为“最难唱的粤语歌之一”,林夕的词将《天龙八部》中众生皆苦的佛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这等气魄与乔峰的命运多么契合?

周华健的《刀剑如梦》则唱出了令狐冲式的洒脱,“我醉一片朦胧,恩和怨是幻是空”的歌词,完美诠释了笑傲江湖的真谛。网友戏称,降龙十八掌都学成了,《难念的经》还是不会唱。

这些经典武侠歌曲不仅成就了作曲家、填词人,也捧红了一代歌手。罗文因演唱《小李飞刀》红遍东南亚,那句“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成为了李寻欢的真实写照。

关正杰的《万水千山纵横》气势磅礴,仿佛自带乔峰的音响气场;张德兰的《情义两相坚》温婉动人,道尽小龙女与杨过离别之苦。邝美云的《还有明天》,完全就是傅红雪对翠浓的深情告白…

(四)武侠尾声:70后的侠骨丹心、柔情一片从未走远

如今,70后已步入知天命之年,武侠文化的黄金时代似乎也渐行渐远。

移花宫前的花开花落,恶人谷中的恩怨纠葛,侠客岛上的腊八粥宴,思过崖的潇洒练剑,这些曾经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场景,正在被新的网络文化所取代。

独孤九剑的“破剑式”、小李飞刀的出手瞬间、弹指神通的精妙、灵犀一指的诡谲,这些想象中的绝学,也随着我们的青春一起,将会被封存在我们70后记忆的深处。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江湖豪言,“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论剑传奇,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中,对90后、00后来讲,已然变成了需要解释的“历史典故”。那些个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侠客江湖,正在变成新时代的“魔域桃源”。

但侠义文化真的在走向消失吗?或许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已经内化成了许多70后为人处世的原则。让我们在各自的职场上恪尽职守,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在社会中传递江湖道义。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行侠仗义”?

虽然新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但当我们偶尔再听到《沧海一声笑》的旋律,或者看到某个短视频中闪现的经典武侠片段,或者在评论区写下经典留言的“扫地僧”,我们心中仍将会为之一颤。

那是我们70后一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也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侠义江湖。

江湖不老,只是渐渐隐入桃源。只要还有人记得思过崖上的顿悟,移花宫中的执念,绝情谷底的十六年之约,那个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世界,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因为我们70后这代人,曾经真正地活在那个江湖里。

来源:戴着金箍的秋田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