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11月,南京总统府的灯亮到后半夜。蒋介石一个人站在作战地图前,手里的红蓝铅笔在平津那块儿画圈,圈了擦、擦了又圈。参谋总长顾祝同轻手轻脚进来,声音压得很低:“总统,东北野战军80万主力已秘密入关,傅作义那50万人被三面围住,这仗…… 怕是没胜算。”
1948年11月,南京总统府的灯亮到后半夜。蒋介石一个人站在作战地图前,手里的红蓝铅笔在平津那块儿画圈,圈了擦、擦了又圈。参谋总长顾祝同轻手轻脚进来,声音压得很低:“总统,东北野战军80万主力已秘密入关,傅作义那50万人被三面围住,这仗…… 怕是没胜算。”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傅司令请示,要不要赶紧南撤,跟徐州剿总汇合?好歹保住点兵力。”蒋介石盯着地图半天没吭声,最后才缓缓吐出四个字:“固守待变。”
这话一出口,身边懂军事的人都愣了。明摆着必败的仗,为什么还要硬打?在场没人敢问,但是心里清楚。那50万大军,早被蒋介石算成了棋盘上必须牺牲的 “弃子”。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刚打完,华北的危局已然显现。傅作义急得亲自跑南京,在国防部会议上拍着桌子说:“守江必须守淮!华北这60万人得赶紧南撤,在淮河扎稳防线,不然等林彪的人一到,咱们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傅作义
傅作义说的是实在话,可蒋介石心里另有小九九。他在11月8日的日记里写:“宜生(傅作义字)虽善战,终非嫡系,其心难测。华北各部,除中央军李文、石觉兵团外,余皆不可恃。”
说白了就是:傅作义再能打,也不是自己人,心里想什么没法完全拿捏。华北的部队里,只有李文、石觉这些自己人的兵才靠谱。
更关键的是,蒋介石需要时间干三件见不得人的事。第一,把国库的民脂民膏(黄金、文物)运去台湾。第二,把有用的人才接去台湾,第三,测试美国援助的真实意图,看美国到底愿不愿意再掏钱帮他打内战。
傅作义这 50 万人,就成了最好的挡箭牌。蒋介石打着如意算盘:用傅作义的非嫡系部队耗着解放军,给自己建长江防线争取 3 个月喘气时间。顺便试试傅作义到底忠不忠心,还能把要打仗的责任推给地方派系。平津这地方是棋盘,傅作义的兵是炮灰,真正的赌注早揣在他兜里,往台湾方向挪了。
后来新保安战役打起来,前线士兵在雪地里冻得直哆嗦,南京下关码头却忙得热火朝天。一箱箱黄金往军舰上搬,没人顾得上前线的死活,大家都在跟时间赛跑,抢着把掠夺来的财富运走。
1948 年 12 月 1 日深夜,上海外滩的中央银行地库跟白天似的亮堂。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盯着,士兵们扛着沉甸甸的黄金箱子往军舰上搬,一箱箱堆得跟小山似的,箱角磕在地上都能听见金子的响声。这是第一批运去台湾的黄金,足足 200 万两。这些可都不是蒋介石的私产,是国民党政权几十年从老百姓手里搜刮的民脂民膏。
同一时间,北平故宫里也乱成一团。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拿着紧急指令:“务必在一周内完成重要文物装箱。”毛公鼎、翠玉白菜这些压箱底的宝贝,还有明清档案、文渊阁的《四库全书》,都被小心翼翼地裹上棉纸,塞进木箱里。这些本是全体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却被蒋介石当成了退守台湾的 “私产”,强行要运走。
马衡
这些事能顺顺利利办,全靠平津前线的士兵用命拖着。那些士兵大多是被抓壮丁来的,家里都在盼着他们回家,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蒋介石抢运财富的 “活盾牌”。
据中央银行的档案记载,平津战役打了 64 天,国民党分五批往台湾运黄金。
第一批:200万两(1948年12月1日,由海军舰艇海星号等执行)
第二批:80万两(1948年12月29日)
第三批:60万两(1949年1月10日)
第四批:35万两(1949年1月20日左右)
第五批: 约15万两(1949年1月底至2月初,为最后的扫尾运输)
总计:约375万两黄金、1400万银元
1948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日记里说得直白:“华北军事虽处劣势,然黄金文物迁移事大,不得不以空间换时间。平津能多守一日,则台防多固一分。”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华北的仗输不输无所谓,只要能把抢来的黄金文物运到台湾,我就能接着当土皇帝。
除了抢钱抢宝贝,蒋介石还盯着那些有学问的人。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学者,清华、北大的教授们,都被军警护着往南边送。蒋介石还特意交代:“各校重要教授,务须劝说来台。”蒋介石怕这些有学问的人留在大陆,以后没人帮他搞建设,更怕这些人留在大陆帮中共搞建设。
蒋介石的异常明显,连美国军事顾问团都看不过去了。巴大维将军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蒋总统似乎更关心上海的黄金运输时间表,而不是北平的防御部署。”这话一点没掺假,在蒋介石眼里,前线的仗是幌子,运东西才是正经事。蒋介石用50万将士的牺牲,换取了台湾建设的启动资金。
平津危局还成为了蒋介石的政治试金石,是试怎么打胜仗,是试谁还愿意帮他,谁能当替罪羊。
蒋介石刻意渲染华北危局,不是为了浴血奋战的将士,而是为了测试杜鲁门政府的援助底线。
对美国,蒋介石原本还抱有希望。1948 年 12 月初,他急急忙忙约见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语气都带着恳求:“大使先生,美国现在不伸手帮一把,整个中国都要落到共产党手里了!”他表示想要 5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可司徒雷登的回答让他心凉半截:“总统先生,鉴于当前局势,美国政府难以提供新的援助。”
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回答,但也让蒋介石认清了一个事实:不能再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他在日记中写道:“美援已绝,唯有自立更生,另起炉灶。”其实哪里是 “自立更生”,不过是想把台湾当成新的独裁据点。
除了美国这事,党内的事儿更让他闹心。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见他处境难,不仅不帮忙,还趁机逼宫,让他下台。1948年12月24日,白崇禧在武汉发了封“亥敬电”,明着要求蒋介石下野,还说要搞和谈。蒋介石看了气得手发抖,日记里骂道:“桂系落井下石,其心可诛。然此危局,正可试出谁为忠臣,谁为逆子。”
不过你可以说蒋介石其他不行,但是搞党内政治斗争,他可是一等一的,他立马就借着这件事完成了派系清洗。还顺势将战败责任转嫁给主和派。
派系不同,他对人的态度就天差地别。天津快守不住的时候,蒋介石特意让嫡系将领杜聿明先从北平撤,安安全全到了南京。可对傅作义,却只催着坚守待援,半点没提撤退的事。1月15日天津解放,守将陈长捷被抓后,傅作义还在北平硬撑。
这种差别对待,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心思:牺牲杂牌军,保全嫡系部队,只要自己的力量还在,就能接着跟人民作对。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的 25 万部队接受改编,华北大局已定。表面看,蒋介石输了华北,丢了 50 万部队,可在他眼里,只要黄金文物运到了台湾,就算 “赢” 了。
他觉得自己拿到了 “本钱”。375 万两黄金、1400 万银元,还有抢来的文物和强迫来的学者,甚至还有 3 个月的喘气时间。可他忘了,这些 “本钱” 全是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换的。
这些被抢运到台湾的黄金,在10 个月后还真的发挥了作用。1949 年 6 月,台湾省政府改革币制,发行新台币,就是靠这些掠夺来的民脂民膏当 “底气”,才暂时稳住了乱糟糟的经济。有人说这是 “有远见”,可谁还记得那些在平津战场上冻死饿死的士兵?谁还记得华北百姓因为战火家破人亡?
历史学者汪荣祖在《蒋介石与国共内战》里说:“平津战役表面是军事失败,实则是蒋介石战略转移的关键一环。这话说的一点没错,这种转移根本不是什么战略,是反动独裁者走投无路的溃败,是用人民的利益换自己苟延残喘的机会。蒋介石以为抢了黄金就能稳住阵脚,却忘了人心才是最大的本钱。解放战争是人民选择的正义之战,他倒行逆施,早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那些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战死的士兵,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成了战略弃子。可他们的家人还在村口盼着有人能回家。那些留在华北的老百姓,看着战火纷飞,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这些苦难,都是蒋介石的独裁野心带来的。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