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不对劲了!谁负责突破4000点?赶紧分享3个重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20:48 1

摘要:2025年10月28日早上9点多,A股上证指数冲到了4001.32点——这可是自2015年8月之后,整整快十年了,沪指才再一次站上4000点。屏幕上的红色数字一出来,不少人都激动了,但这事儿真不是运气好,背后是科技产业真刀真枪的支撑、政策精准的帮忙,还有资金实

2025年10月28日早上9点多,A股上证指数冲到了4001.32点——这可是自2015年8月之后,整整快十年了,沪指才再一次站上4000点。屏幕上的红色数字一出来,不少人都激动了,但这事儿真不是运气好,背后是科技产业真刀真枪的支撑、政策精准的帮忙,还有资金实实在在的涌入。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别只盯着指数涨没涨,得搞懂这行情到底稳不稳,尤其是有一点,能直接看出这轮上涨靠不靠谱,不是瞎炒。

先说说科技板块:这次真不是“炒概念”,而是靠“赚真钱”撑起来的

以前一提到A股的科技板块,不少人都觉得是“炒概念”——今天说个新名词,明天蹭个热点,股价涨得快跌得也快。但这次不一样,推动沪指冲4000点的科技板块,是靠实实在在的业绩撑起来的,简单说就是“企业真的赚到钱了”,这也是最能证明行情靠谱的关键一点。

就拿大家可能听过的“存储芯片”来说,以前这东西基本都是国外企业垄断,咱们自己造不出来多少。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内企业慢慢赶上了,这两年进入了“国产替代爆发期”。10月28日那天早上,这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股价涨得特别猛,整个板块平均涨了8%以上。为啥能涨这么多?不是资金瞎推,而是行业真的变好了。

有数据能证明: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就开始反弹,到2025年10月,DDR5内存芯片价格一共涨了45%,NAND闪存芯片也涨了38%。价格涨了,国内企业的技术也跟上了,业绩自然就上去了。比如有几家做存储芯片的企业,2025年三季度财报里写着,营收同比涨了60%多,净利润甚至翻了一倍还多;还有企业自己研发的车规级存储芯片,卖得比去年多了3倍,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里,每4辆车就有1辆用的是他们家的芯片。你想啊,要是企业没真本事、没赚到真钱,股价怎么可能稳得住?

再说说“算力硬件”,现在AI、云计算这么火,“算力”就跟咱们家里用的“电”一样重要,而“光模块”就是算力网络里的关键零件。10月28日那天,做光模块的头部企业市值突破了4000亿,两家龙头加起来快到万亿了,这可不是小数字。为啥能值这么多钱?还是因为需求真的大,企业真的有订单。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服务器卖得比去年多了1.8倍,每台AI服务器都得装4到8个高速光模块,这直接让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涨了92%。咱们国内企业也给力,不仅成本低,技术还过关,全球高端光模块市场里,60%都是咱们国内企业做的。有企业的1.6T光模块已经能批量生产了,微软、谷歌这些国际大公司都下单了,订单都排到2026年二季度了——你想啊,要是没实打实的订单,没真能卖出去的产品,企业市值怎么可能涨这么多?

更关键的是,这次科技板块涨不是“就某一家涨”,而是整个产业链都跟着好。比如存储芯片需求多了,上游做半导体设备、光刻胶的企业也跟着赚钱;光模块卖得好,下游建数据中心、做AI应用的企业也活起来了。有做半导体设备的企业,2025年三季度营收比去年涨了70%多,自己研发的14纳米刻蚀机都能批量交货了;还有做AI应用的企业,用国内的算力网络做教育、医疗方面的产品,三季度净利润也涨了快90%。

你看,不管是存储芯片还是算力硬件,不管是上游还是下游,企业都是靠“卖产品、赚利润”推动股价涨,不是靠“画大饼、炒概念”。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只有企业真赚钱,行情才能稳,不然涨得再快,也可能像泡沫一样破了。

政策也没瞎使劲:不是“撒钱”,而是精准帮到点子上

可能有人会问,光靠企业自己,能把指数推到4000点吗?也不全是,政策也帮了大忙,但这次政策不是“大水漫灌”似的撒钱,而是精准地帮到了关键地方。

比如央行,10月27日金融街论坛开会的时候,央行就说会继续保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保证市场上有钱,但不会让钱太多导致混乱,还会引导钱流向科技、先进制造这些实体经济领域。当天央行还做了个操作,通过“国债买断式回购”给市场放了1500亿,期限3个月,利率1.95%。这钱不是随便放的,短期能缓解月底钱紧的问题,长期还能让银行手里的国债更灵活,从而更愿意给科技企业贷款。

有数据为证:2025年1到9月,国内科技企业从银行拿到的贷款比去年多了32%,其中超过60%都是期限长的贷款,企业能放心用这些钱搞研发、扩产能,不用急着还钱。

证监会也没闲着,10月27号晚上说了要深化创业板改革,其中“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特别实用。简单说,以前企业要融资,每次都得重新审批,光等审批就得6到9个月;现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一次批完额度,之后分好几次用,3个月就能批下来,还能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节奏,不会一下子融太多钱冲击市场。

另外,证监会还优化了境外投资者的制度,让外国人能买科创板股票和公募REITs,这样能吸引更多国外长期资金进来;同时还建了“中小投资者赔偿机制”,要是上市公司造假坑了散户,保荐机构、大股东先赔钱,再找责任人要。到2025年10月,这个机制已经赔了50多亿,涉及15家公司,散户拿到赔偿的比例超过90%——这政策不是空喊口号,是真的在保护咱们普通投资者。

钱也不是瞎来的:国内外资金都看好,不是短期炒作

有了好企业、好政策,钱自然就来了。这次推动指数上涨的资金,不是以前那种“快进快出”的短期炒作,而是国内外资金都看好,愿意长期拿着。

先说国外的“北上资金”,这部分资金一直被看作“聪明钱”。2025年以来,北上资金一改之前观望的态度,一直在买A股,1到9月一共买了1280亿,10月一个月就买了230亿,创了今年新高。而且他们买的重点就是科技板块,在好几家科技龙头企业里,北上资金的持股比例都不低。

为啥国外资金愿意来?因为咱们国内科技企业越来越厉害,在全球产业链里地位越来越高,业绩增长有保证,而且现在A股科技板块平均市盈率才35倍,比美股的42倍、欧洲的38倍都低,又便宜又能涨,谁不爱?加上人民币汇率也稳,2025年10月一直在7.05到7.10之间波动,国外资金不用担心换钱的时候吃亏,自然更愿意来。

再看国内的钱,咱们自己的资金也越来越有信心。比如“两融余额”(就是大家借钱炒股的钱),到2025年10月27日已经有1.86万亿,比2024年底多了28%,其中融资余额1.72万亿,是2015年以来最高的。这些钱也主要流向科技板块,存储芯片、算力硬件这些领域的融资余额占了40%以上。

还有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投科技板块的比例到了35%,比二季度多了8个百分点,专门投科技细分领域的基金数量比去年多了60%。基金经理也说了,科技产业升级是未来5到10年的大趋势,现在科技企业业绩好、估值也合理,值得长期拿着。

10月27日那天,A股两市成交额突破了2.34万亿,比前一天多了3600亿,这是2023年以来最高的。但跟2015年不一样,这次不是靠杠杆资金瞎炒,而是真的有长期资金进来——2025年1到9月,国内新增公募基金8500亿,其中3200亿是科技主题基金;保险、社保这些长期资金在A股的持仓也多了22%,占A股总市值的8%。这些钱都是打算长期拿着的,不是赚了快钱就跑,行情自然更稳。

4000点之后,咱们普通投资者该咋做?

沪指站上4000点,确实是个大事,但咱们别光激动,得想清楚这行情能不能持续,自己该咋应对。有人问“科技板块涨这么多了,现在还能进吗?”也有人怕“会不会像2015年那样,涨完就跌?”

其实判断行情稳不稳,关键还是看之前说的“企业是不是真赚钱”——要是科技企业还能保持业绩增长,政策还在精准帮忙,长期资金还在进来,那行情就不会是“一阵风”。但也别指望一直涨,中间肯定会有震荡,震荡的时候正好是梳理思路、调整配置的好机会。

咱们普通投资者要避开两个坑:一是别“盲目追高”,别看到哪个板块短期涨得多就跟着买,得看看企业是不是真有竞争力、业绩是不是真的好,别被短期情绪带偏;二是别“买太多太杂”,科技板块细分领域多,有的领域现在好,有的可能还在起步阶段,咱们可以聚焦几个有长期潜力的核心领域,结合自己能承受的风险和投资时间,选几个靠谱的方向,别一下子买十几个,最后自己都搞不清楚买了啥。

最后问问大家:你真的明白这轮科技行情为啥能起来吗?你知道自己最多能承受多少风险吗?在A股站上4000点这个新起点,是跟着别人瞎激动,还是自己想清楚了再动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起把这事儿琢磨明白。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