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冬交替,由于气温降低以及运动明显减少,天气忽冷忽热,人体可能因为气候不适、穿衣不合适等原因容易受凉,会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一些病毒性皮肤病就随之而来,带状疱疹也是其中之一。
秋冬交替,由于气温降低以及运动明显减少,天气忽冷忽热,人体可能因为气候不适、穿衣不合适等原因容易受凉,会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一些病毒性皮肤病就随之而来,带状疱疹也是其中之一。
带状疱疹到底是什么?
它本质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人一旦感染水痘,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里“休眠”,免疫力下降时就会被激活。
它看似是皮肤长疹子,实际是神经系统疾病。红斑、水疱只是表面症状,神经痛才是核心特点。
疹子多发于肋间、颈肩、腰骶和面部,沿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4个常见误区别踩坑!
❌误区1:“不用治,忍忍就好?”
带状疱疹有“黄金72小时”治疗窗口,发疱72小时内用抗病毒药物,既能加速愈合、减轻疼痛,又能减少后遗症。
❌误区2:“只长在腰上?”
只要有神经的部位都可能长,眼周疱疹可能致盲,耳部疱疹可能引发面瘫、听力下降。
❌误区3:“不会传染?”
疱疹液、渗液里有病毒,可通过飞沫或接触皮损传播,结痂前都有传染性,要避免和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误区4:“得过一次就免疫?”
痊愈后仍可能复发,免疫低下者复发风险更高。
带状疱疹有哪些种类?
1
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 Ramsay-Hunt 综合征。
2
耳带状疱疹
3
顿挫型带状疱疹
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
4
无疹型带状疱疹
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
5
复发型带状疱疹
指非首次发生的带状疱疹,其在免疫正常人群中较为罕见,在免疫受抑者中复发率更高。与首次发病相比,复发型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不确定,临床表现及疼痛程度可轻可重。
6
中枢神经系统带状疱疹
侵犯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7
内脏带状疱疹
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8
泛发型带状疱疹
指同时累及2个及以上神经节,对侧或同侧多个皮节产生皮损。
9
播散型带状疱疹
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除受累皮节外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水痘样疹,常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还可出现VZV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及慢性进展性脑炎等并发症。约10%的播散型带状疱疹病例可合并内脏受累,病死率高达55%。
哪些人比较容易得带状疱疹?
一般而言,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此外,相较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受损、创伤手术后等人群也是带状疱疹的好发群体。
有哪些预防措施?
带状疱疹最好的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的方式是注射疫苗。除注射疫苗外,日常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 预防方法一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增强体育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注意保暖,身体受凉后免疫力降低,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加强营养,尤其是老年人,应多吃新鲜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应注意少吃多餐,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同时,应避免熬夜,熬夜可降低机体免疫力,我们应当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 预防方法二
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式。疫苗有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VL)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两种。
👉1.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40岁人群适用,接种1剂即可。
👉2.重组带状疱疹疫苗:≥50岁人群及18岁以上免疫缺陷者适用,需接种2剂(间隔2~6个月)。
❗禁忌人群:疫苗严重过敏者、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免疫抑制人群等不适合接种。
免疫力是最好的“防线”
疫苗则是重要“加持”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