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前程,汤恩伯竟不惜出卖恩师陈仪,晚年被蒋介石骂:没出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2:24 1

摘要:这年头说起“白眼狼”,不少人会想到汤恩伯——他能有后来的地位,全靠陈仪一手捧起来,可最后为了自保,反手就把恩师卖了,连蒋介石那样的人,后来提起这事都透着股不屑。

这年头说起“白眼狼”,不少人会想到汤恩伯——他能有后来的地位,全靠陈仪一手捧起来,可最后为了自保,反手就把恩师卖了,连蒋介石那样的人,后来提起这事都透着股不屑。

要讲清这俩人的恩怨,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汤恩伯还叫汤克勤,就是个浙江乡下出来的穷小子,想去日本读陆军士官学校,连路费都凑不齐。经人介绍见到陈仪,他几乎快放弃了,没想到陈仪跟他聊了几句,觉得这孩子脑子活、能吃苦,当场就拍板:“你去读,学费我包了。”之后每月五十块大洋,整整三年没断过。汤克勤感动得不行,当场给陈仪磕了头,还把名字改成“恩伯”,说要记一辈子这份恩。

回国后,陈仪更是把汤恩伯当自家孩子待。先是推荐他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当参谋,后来一步步提拔,从团长升到师长。1947年孟良崮战役,汤恩伯指挥失误,导致张灵甫战死,蒋介石气得当场扇他耳光,说要撤他的职,还是陈仪跑到蒋介石面前求情,说“年轻人难免犯错,再给他次机会”,才保住他的位置。后来陈仪还把自己的义女王竞白许配给了汤恩伯,俩人不光是师徒,还成了翁婿,关系比亲人还近。汤恩伯后来能当上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手里握着四十万大军,哪一步都离不开陈仪铺路。

可到了1949年,局势彻底变了。解放军都快打到长江边了,国民党的江山眼看要塌。那时候陈仪是浙江省政府主席,早就对这个政权失望透了——之前在福建当省主席,看着军统随便抓人杀人,他想保人都保不住;后来去台湾接收,“二二八”事件出了乱子,上面却把黑锅全扣在他头上,说撤就撤,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傅作义北平起义的消息传来,陈仪心里有了主意:他想让浙江走和平解放的路,少点流血,可自己手里只有几个保安团,根本扛不住,关键还得靠汤恩伯——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又是亲戚,他觉得汤恩伯肯定会听他的。

1月27号那天,陈仪写了封亲笔信,把自己的想法一条一条写清楚:释放政治犯、停止修防御工事、保护城里的公共财物、部队以后听改编、还得取消对他的战犯名义。写完让外甥丁名楠连夜送到上海给汤恩伯,丁名楠回来跟陈仪说,汤恩伯答应了,过几天就来杭州详谈。陈仪那会儿高兴得睡不着,跟身边人说“恩伯这孩子,没白疼”。

他哪知道,汤恩伯这边早就动了歪心思。丁名楠走了之后,汤恩伯的机要秘书胡德珍——也就是军统特务毛森的老婆,偷偷把信翻出来看了,看完就告诉了毛森。汤恩伯一听说这事,吓得直冒冷汗,他琢磨着,要是跟陈仪一起干,成了还好,要是不成,自己小命都得没;可要是把陈仪卖了,说不定还能在蒋介石面前表功,保住自己的前程。没犹豫多久,他就把陈仪的信原封不动交给了保密局长毛人凤,连丁名楠说的话都一字不差报了上去,还让人把信印了几份,送到国防部。那时候蒋介石正在奉化溪口,看到信气得把杯子都摔了,在日记里骂陈仪“寡廉鲜耻”,当场就下令:“把陈仪抓起来!”

2月21号,汤恩伯给陈仪写了封信,说“上海这边安全得很,老师您快来,咱们好好商量事”。陈仪身边的人都劝他别去,说汤恩伯说不定变心了,可陈仪不信,觉得自己待汤恩伯不薄,他不至于这么狠。结果刚登上去上海的火车,到了站看见汤恩伯笑着来接他,心里还松了口气,可车子一开到招待所,门口全是宪兵,他才明白过来——自己被卖了,当场就被软禁了。

后来陈仪被押到了台湾,蒋介石还假惺惺地让人跟他说,只要写份悔过书,承认自己错了,就能恢复自由。陈仪听完冷笑一声,说“我做的是为了京沪杭一千八百万百姓,光明磊落,有什么可悔的?”1950年6月18号,军事法庭判了他死刑,执行的地方就在台北马场町——距离吴石烈士牺牲才刚过8天。临刑前,陈仪特意穿上整齐的中将制服,站得笔直,大喊了一句“人死,精神不死”,连旁边的监斩官都忍不住掉了泪。

审判陈仪的时候,汤恩伯还被拉去当证人。他站在法庭上,手都在抖,嘴里念叨着“我是忠党爱国,不敢因私废公”,结果陈仪盯着他问“当年我每月给你五十块大洋,是让你卖师求荣的吗?”一句话把汤恩伯问得满脸是汗,差点站不住。后来他又假模假样地去求蒋介石,说“求校长饶老师一命”,蒋介石根本不搭理他;他想给陈仪写本书,说要记录俩人的师生情,结果书稿刚写完就被蒋介石下令抄走,还把他关起来反省了一周。

汤恩伯原以为卖了恩师能保住前程,可蒋介石打心底里瞧不上他。1954年他去日本治病,蒋介石听说了就骂“浪费国币,没出息”;后来听说他死在日本,也只冷冷说了句“死了也好”。连他老婆王竞白都受不了他这做法,在家里给陈仪设了灵堂,之后带着孩子去了美国,再也没跟他有过往来。

直到1980年,全国政协才为陈仪平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这位一辈子清廉的老人,在福建当主席时把自己的薪俸都接济了贫困学生,到最后总算得到了公正。

现在再想起这事,总忍不住琢磨:当年汤恩伯拿到那每月五十块大洋的时候,看着陈仪对他说“好好干,别辜负了百姓”的时候,心里到底有没有过一丝真心?还是从一开始,他记着的就不是恩,而是那五十块大洋能换来的前程

来源:阳阳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