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她让天麻产量“翻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1:56 1

摘要:在德江县堰塘乡露青村,群山叠翠间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一片繁忙,这株曾藏在深山的“野疙瘩”,如今成了当地乡亲的“致富宝”。而让它焕发价值的,正是当地天麻种植带头人吴金雄。提起吴金雄,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

在德江县堰塘乡露青村,群山叠翠间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一片繁忙,这株曾藏在深山的“野疙瘩”,如今成了当地乡亲的“致富宝”。而让它焕发价值的,正是当地天麻种植带头人吴金雄。提起吴金雄,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

她凭借敢闯敢试的劲头和带动乡邻的初心,从一名城市务工者成长为村里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用实干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慧眼识“麻”,敢闯敢试开启创业路

德江天麻,声名远播。正是看中了这一特色产业的巨大潜力,吴金雄经过多地调研和潜心学习,毅然将创业的目光锁定在了天麻种植上。经过多方考察,她发现凭借堰塘乡露青村一带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出的天麻,其天麻素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2024年初,她毅然决定在露青村租下一个闲置的产业大棚,变“闲”为“宝”,不仅盘活了存量资产,也为她的天麻梦提供了最初的“摇篮”。

创业之路,从非坦途。深知技术是核心的吴金雄,三顾茅庐,特地邀请了当地经验丰富的天麻种植“土专家”常驻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从菌材选择到温湿度控制,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乡党委政府在得知她的创业计划后,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协调对接县级农业部门,在政策、技术、资金上给予了精准帮扶,为她的初次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当年,吴金雄的天麻成功出土,虽然产量不尽如人意,但这“从0到1”的突破,坚定了她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科技赋能,小桶里种出“大乾坤”

初次种植的产量瓶颈,没有让吴金雄气馁,反而激发了她钻研创新的劲头。她深知,传统种植模式产量无法突破,必须向科技要效益。经过外出考察和反复摸索,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中形成——尝试“桶装种植”新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节约土地、便于管理,更能精准控制生长环境。说干就干,吴金雄投入全部精力进行试验。经过反复试验和优化,终于换来了丰硕的回报:采用桶装种植后,天麻产量实现了惊人的飞跃,从最初每平方米仅产8斤,一举翻倍至16斤,长势最好的甚至能达到每平方米20斤!这一突破,不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堰塘乡天麻种植从“经验依赖”向“科技驱动”转变的生动实践,为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初心不改,“共富模式”激活一池春水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当自己种植成功、前景一片大好之时,吴金雄没有选择“独享红利”,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周边的乡亲们。她深知,个人的富裕只是“小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大我”。

她将自己精心培育的优质天麻种,免费发放给周边的群众,其中包括多名脱贫户。她不仅送种麻,更送技术、送信心。在田间地头,她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下种、如何管理,将自己的“独门秘笈”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为了彻底打消大家的销售顾虑,她向乡亲们郑重承诺:“种出来的天麻,不管多少,全部回收!”这句朴实而有力的话语,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所有参与的农户安了心。这一举措彻底解决了村民“不敢种、不会种、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在她的带动和乡党委政府的持续支持下,天麻基地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从最初的1万平方米迅速扩展到如今的3万平方米,一个以她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天麻种植联合体”已初具雏形。

吴金雄的故事,是堰塘乡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她以女性的细腻与坚韧,诠释了新时代新农人的责任与担当;她以科技创新的勇气,破解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她以共同富裕的情怀,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吴金雄正带领村民探索“中药材种植+产品加工”的延伸链条发展新模式,计划打造集种植、采摘及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她说:“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我会一直扎根在这里,带着大家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来源:灵华沁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