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绪六年三月初七,左宗棠进京,隔天进养心殿,殿里没佛珠没冷汗,殿上也没什么你与曾国藩谁强那类问话,档里只留一行,太后问西事,左说伊犁可复,慈禧心里盘着的是银两,户部早拨西征饷二千九百万,她又让李鸿章顾海防,南北都伸手要钱,气口在饷项不在名头。
光绪六年三月初七,左宗棠进京,隔天进养心殿,殿里没佛珠没冷汗,殿上也没什么你与曾国藩谁强那类问话,档里只留一行,太后问西事,左说伊犁可复,慈禧心里盘着的是银两,户部早拨西征饷二千九百万,她又让李鸿章顾海防,南北都伸手要钱,气口在饷项不在名头。
左宗棠递《伊犁案议》,先谈判后用兵的路数,面前不顶撞,曾国藩早在同治十一年已逝,隔着八年,宫里拿两人比高低的说法见不到,所谓抬棺那句不是殿上说的,话根在光绪四年肃州军报,附片写臣年逾七十此役不归即埋骨天山,旁边还钉一条价目,棺木二十七两,没有金丝楠的赏例,京师报纸翻成抬棺西征,书场里越讲越顺口,传进茶馆,慈禧看完留一字**“览”**,户部照旧按月给饷,没因一句口号多拨半分。
左和曾谁强谁弱,朝里私下有人聊,梁鼎芬日记写南湘北楚,曾用柔,左以刚,这样说也贴,梁又记,柔省下三千万两,刚添回三百万,算盘摆在桌上,各有得失,光绪七年,中俄改订条约换过,伊犁拿回,左宗棠病在南京,赏下来是一等轻车都尉,诏书只写左宗棠经理新疆有岁,不提曾国藩,同年他回杨昌濬一信,“文正善用人,吾善自任,各尽所能耳”,没自抬,也没对慈禧说过臣敢把棺材抬到前线。
后面的热闹,多从一句即埋骨天山生出来,又被冷汗一类的说法添味,越滚越圆,历史留下的声音很短,太后问西事,宗棠答伊犁可复,桌上的那张二十七两的棺木报价单,比起口号更贴近行军的真实,能落在纸上,能对上账本,才算数。
参看材料,《清实录·德宗朝》卷一六三,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左宗棠全集奏稿七,岳麓书社一九九六年第三九四五页,曾国藩全集日记,岳麓书社一九九四年。
来源:石径谈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