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葬礼国王痛哭,17岁王子却比“耶”,泰王室变天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5:48 1

摘要:在泰国最肃穆的场合,在他祖母——诗丽吉王太后的葬礼上,这个少年,在万众瞩目之下,对着镜头,悄悄比了个“耶”的手势。

那个瞬间,镜头对准了17岁的提帮功王子。

在泰国最肃穆的场合,在他祖母——诗丽吉王太后的葬礼上,这个少年,在万众瞩目之下,对着镜头,悄悄比了个“耶”的手势。

真的,就那么一下。

周围是黑白色的海洋,是长辈们几乎要垮掉的悲戚面容,而他,像个闯入了默片时代的局外人。

这一幕,看得人心里咯噔一下。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还是……这庞大复杂的王室故事里,又一个让人看不懂的注脚?

他的父亲,新任国王玛哈,几乎是全程被搀扶着。

这位曾经在德国机场被拍到穿着露腰背心、浑身刺青、放荡不羁的男人,此刻,所有的盔甲都卸下了。没有国王的威严,也没有军队统帅的煞气,他只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儿子,悲伤几乎要把他整个人都压垮了,那种憔悴是演不出来的。

从一个备受争议的王储,到一个如今必须撑起整个国家的君主,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支柱,父亲普密蓬,母亲诗丽吉,都走了。

他身边的苏提拉王后,哭得梨花带雨,妆都花了。

这位从航空公司空姐,一路拼杀到国王卫队,最终坐上王后宝座的女性,比谁都懂得分寸与规矩。她的眼泪,有对婆婆的哀悼,或许,也有一份对自身位置的清醒认知——在这个权力之巅,每一次情感的流露,都是一次对外的表态。

而提帮功的姐姐,希里婉瓦丽公主,更是全程泪崩,几乎无法站立。

整个王室核心成员,都沉浸在一种巨大的悲痛里。

唯独那个少年。

所以,诗丽吉王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能让她的离去,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风暴。

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最美王后”,气质高雅,是普密蓬国王一生一世的挚爱。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太小看这位女性了。

早在1956年,普密蓬国王短期出家,年仅24岁的诗丽吉就被任命为摄政王后,代行国家元首权力。你没看错,是治国理政的权力。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冷战年代,她以强硬的反共立场著称,亲自探访前线部队,为士兵打气。她和军方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王室与军队,而是一种深度捆绑。她就是王室与军方之间最牢固的那枚粘合剂。

她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西方的民主制度,就像一件不合身的西式裙子,不一定适合泰国。

这句话,几乎勾勒出了她全部的政治画像:强势、保守、深谙权术,且对自己的国家有着绝对清醒(或者说固执)的认知。

她不是一个躲在丈夫身后的美丽符号。她,是权力的参与者,甚至是核心本身。

有学者私下里说,普密蓬时代后期,真正影响军方人事和政治走向的,很多时候是这位王太后的意见。

所以,她的离去,根本不是“一位前王后去世了”这么简单。

用一些国际观察家的话说,这标志着普密蓬时代所构建的“王室-军队-商界”这个稳固的权力三角,最后一块基石,被抽走了。

一个时代,就这么硬生生地结束了。

想通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看那场葬礼,很多细节就更有味道了。

街头那些上了年纪的民众,匍匐在地,哭声震天。那份悲伤,和2017年送别普密蓬国王时如出一辙。对他们而言,诗丽吉和普密蓬,就是国家的“父亲”和“母亲”,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支柱。

可对提帮功王子这一代人呢?

君主的葬礼,在今天,早就不再仅仅是一国的家事。

202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全球直播,哈里和威廉之间一个尴尬的眼神,都能被媒体解读出八百字的文章。

王室成员的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小动作,都被无数镜头放在显微镜下审视。这既是荣耀,也是枷锁。

提帮功那个小小的“V”手势,或许真的只是少年心性,是紧张,是面对镜头下意识的反应。

但它被捕捉到,被放大,被讨论,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时代变了,人们看待王室的眼光也变了。

那种无条件的、神圣化的崇拜,正在被一种更世俗、更好奇、甚至更挑剔的目光所取代。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玛哈国王在面对大规模街头抗议时,对外国记者说的那句著名的话:“我们同样地爱着他们所有人。”

国王的“爱”,和民众的感受,是否还能同频?

尤其是当老一辈所信奉的“神”,正在一个个离去。

葬礼上的悲伤是真的,王室的眼泪是真的,民众的哀恸也是真的。

但那个17岁少年的迷茫与不合时宜,或许,也是真的。

一个旧时代随着这位铁腕王太后的离去而落幕,而新时代的序幕,就在这样一种复杂、混沌、甚至有点割裂的情绪中,缓缓拉开了。

泰国,将走向何方?

没人知道确切答案。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