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太对了。我们很多投资人,在买公寓的时候,关注的都是“便宜”“收益率”“地段”。但真正的高手,从来不只是“挑”公寓,而是“做”公寓。
最近有个客户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房子不怕贵,怕的是它没有预期更好的可能。唯有自己赋能给这个房子,收益才能提升。”
这句话太对了。
我们很多投资人,在买公寓的时候,关注的都是“便宜”“收益率”“地段”。
但真正的高手,从来不只是“挑”公寓,而是“做”公寓。
因为在这个市场上,真正能遇到价格极低、租售比特别高的资产,一年也就那么一两次。
靠“捡漏”发财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而靠“赋能房源”获得高收益,却是一个持续可复制的长期能力。
我常说,房子不是静态的砖头,而是动态的现金流机器。
这台机器的收益率,取决于两个因素:
同样一套40平的公寓,
有人一个月只能租到2000元,
也有人通过轻改造、轻运营,民宿等,同样一个月能租到3000-5000元。
这之间的差距,不是地段,也不是装修预算,
而是思维的不同。
前者是“坐等回报”的业主,
后者是“主动造血”的投资人。
在苏州的某个小区,一位客户买了一套52平的一室一厅。
原本市场价租金只有2200元/月(吴中区木渎板块的合景睿峰小区),
他通过加一道隔断墙,重新设计动线,
把原来的一室一厅,改造成了AB户——
两个独立的单间,各带独卫、小厨房。
改造成本:7万元。
装修周期:2个月。
改造后租金:A户1700元,B户1600元,总计3300元/月。
租金提升1100元/月,看似不多,
但年化收益提升了100%(从过去的2200*12=26400,变成了如今的3300*12=39600元,提升的收益:264000/39600=66.7%)。
而且租客类型也多样化——
既能吸引独居白领,也能满足短租客户。
这类“AB户改造”,本质就是赋能:
把空间的物理结构重新组合成经济价值。
它不需要遇到超低价的房子,
只需要遇到懂得动脑筋的房东。
另一个朋友在园区某高流量地段,买了一套32平的小公寓(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广场)。
他没有做长租,而是定位成“城市短住型公寓”,
专门服务出差、临时办公的人群。
他在美团、携程上挂房源,自己管理运营。
一开始平均入住率只有70%,后来通过优化定价策略、提升照片质量、配合月租优惠,入住率提升到90%。
一年下来,他的年租金总收入比同户型普通长租高出100%以上。
正常的租金只有1700-2000元,如今通过民宿的运营,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5-5.5万左右
关键是,这种模式带来的客户口碑和回报曲线,是可以长期滚动的。
——他告诉我:
“我没买到便宜的房子,但我把公寓的收益做到别人两倍,这才是真正的性价比。”
这句话,我非常认同。
低价是偶然的机会,
但高效赋能,是必然的能力。
还有一位客户,她原本空置的半毛坯公寓(买入的就是室内物品全部没有的),因为预算有限,一直没钱装修,后来我给她提了个建议:
——改成“个人工作室”。(新区港龙城双地铁上盖的公寓)
她加了一台打印机、一张白桌、一面墙镜子,
把原本普通的公寓,变成了“私人工作室”,
可以做直播、化妆、拍照、剪辑。
原本1000元/月租不出去的房子(房屋没东西,也不想买家具家电,客户考虑未来自己也可能要办公,所以纠结的等着),
而后,稍微改造以后,最后以2500元/月的价格,一周内签约。
同样的地段、同样的户型、同样的成本,
但因为赋能了功能属性,
租金立刻提升150%。
这说明什么?
在今天的租房市场,房子的租金,不只是地段和面积决定的,
而是由功能与人群匹配的精准程度决定的。
我发现一个现象:
许多业主投资公寓后,第一件事就是问我——
“大顺,我这套能租多少钱?”
我通常反问:
“那您想它租多少钱?”
他们一愣。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
租金不是“市场给的”,而是“你创造的”。
市场确实有平均租金,但这个平均值并不限制你。
你能不能超出平均值,取决于你有没有赋能的思维。
我见过太多“主动型房东”:
有人把公寓打造成共享办公小间;有人做情侣主题房;有人配智能门锁、语音灯光系统;还有人加装投影仪、洗烘一体机、租金直接高出20%。他们不是“出租”,而是在“运营空间”。
他们的房子,带着人格和故事。
这,就是赋能。
通过改隔断、分户、打通、合并、优化动线等方式,
让原本浪费的面积变成可出租面积。
比如:
这类赋能,是空间效率的最大化。
每一个公寓,都有最适合的人群。
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当你从“房东视角”变成“客户视角”,
你就会发现新的功能需求。
比如:
房子功能的精细化,就是赋能的过程。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租客,愿意为“感觉”付钱?
——灯光氛围、气味、干净、温度、照片效果……
这些都是体验的组成。
我跟一个业主一起帮把公寓加了香薰、灯带、壁画、绿植、床上用品配色,
他原本出租3200元的房子,后来租了3800元。
租客看了第一眼就说:“这个房子感觉很好。”
——这600元,就是“感觉溢价”。
体验赋能,看似细微,
但它是租金提升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
很多人误以为,公寓投资就是“买—租—收租”。
其实,真正的长期投资人,早已进入下一个阶段:经营房源本身。
买入只是开始,经营才是核心。
就像餐饮业,
食材一样,味道不同;
装修一样,人气不同。
房子也一样。
你若只是房东,收益永远被市场定价;
你若是经营者,收益就由你自己定义。
所以我一直强调:
“不要指望房子自己赚钱,要让自己成为让房子赚钱的人。”
在我15年的公寓投资生涯中,
我见过太多人买对了房,却经营错了房。
他们满心期待收租,却被空置和低租金耗尽耐心。
也见过另一种人——
他们的房子平平无奇,但通过改造、定位、细心运营,
一年年租金上涨,现金流稳步增长。
最后他们的资产,不仅带来租金,更带来自信。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
“低价买入只是投资的开始,赋能房源才是财富的持续。”
如果你真想把公寓投资当成长期事业,
那就从“买便宜”转向“做价值”。
当你赋能房源的那一刻,
其实也是在赋能自己的未来。
房子是静态的,
但投资人的思维是活的。
当别人盯着价格时,
你盯着价值;
当别人等市场时,
你在创造市场。
这,就是房东和投资人最大的区别。
真正的高手,从不依赖捡漏,而是自己造漏。
对于想要长期经营这个行业的朋友们,我觉得可以参考这个房东的思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公寓魔法师,带给您无限的可能!
来源:大顺带你买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