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张远如今现状!提醒:如何解决明星光环下的心理困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9:42 1

摘要:2025年10月,张远在湖南卫视《背后》节目中坦言:“我到现在对它都有一点倔强,我会觉得就算有又怎么样,就算有问题那也不是问题,我就跟它‘对抗’。我到现在还在‘对抗’,不想通过药物或者心理咨询来解决它。”

舞台灯光熄灭,张远回到空无一人的休息室,那双刚刚还对粉丝微笑的眼睛里,光芒渐渐消散。这是公众从未见过的张远。

2025年10月,张远在湖南卫视《背后》节目中坦言:“我到现在对它都有一点倔强,我会觉得就算有又怎么样,就算有问题那也不是问题,我就跟它‘对抗’。我到现在还在‘对抗’,不想通过药物或者心理咨询来解决它。”

从2007年《快乐男声》全国第九名到今日的成熟艺人,张远与躁郁症共处了十五年。这位总是带着阳光笑容的男孩,背后是一场不为人知的漫长抗争。

2007年,还在南京财经大学读大三的张远,凭借《快乐男声》出道,以南京赛区冠军、全国第九名的成绩闯入乐坛。次年,他加入初代男团“至上励合”担任队长兼主唱,凭借一首《棉花糖》迅速走红。

表面看,他的事业顺风顺水。但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2011年,张远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手部红肿的照片,透露自己多次通过砸墙发泄情绪。那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砸墙了——第一次是更早的失恋,第二次是为了兄弟,而这一次,是为了工作。

演艺圈的起伏给张远带来巨大压力。他曾坦言:“过去十几年,事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就是每况愈下。”他辗转多个团队和公司,尝试拍戏、综艺,甚至做过音乐老师,开过酒吧。

那段时间,他对自己极度失望,“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在北京只是苟活”。

更艰难的是,随着组合人气减退,张远经历了粉丝“爬墙”——他发现微博粉丝的昵称变成了“鹿晗家的谁谁谁,易烊千玺家的谁谁谁”。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加剧了他的自我怀疑。

躁郁症,学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心境障碍。

当抑郁发作时,患者会感到闷闷不乐、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而躁狂发作时,会变得反应敏捷、言语增多、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疾病极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如果躁郁症被当成抑郁症治疗,患者不仅难以从抗抑郁药物治疗中获益,还有可能反受其害。即使医生准确诊断出了躁郁症,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也不容易,因为许多人认为躁狂就是精神病,是件羞耻的事。

更令人担忧的是,躁郁症的自杀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30倍,甚至高过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2023年在某综艺上,张远直言:“或许大家都觉得他乐观积极,但其实,他过得并不好。‘失大恋,赔大钱,两三年间经历不止一次至亲的生死离别’。”

但他选择了一种非典型的应对方式。2025年10月,他明确表示不想通过药物或心理咨询来解决躁郁症,而是通过自我对话与镜中审视来实现疗愈

张远的“倔强”反映出部分患者的真实心态: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对心理咨询的抵触,以及对“自我掌控感”的强烈渴望。

音乐成为他的救赎。2025年,他的单曲《看着我的眼睛说》在新加坡华语榜上名列前茅,巡演中他通过“注视观众眼睛”的方式释放情绪。在舞台上,他光芒四射;然而,聚光灯之外的他,曾因情绪崩溃在后台失声,需要好友苏醒递水安抚。

2022年,张远迎来事业转机。他与“0713再就业男团”参加的《欢迎来到蘑菇屋》播出,随后人气攀升,还登上了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

04 寻找平衡点

2024年3月,当“张远曾患躁郁症”的话题冲上热搜后,他本人作出了回应。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坦然表示:“在我看来人生浮沉起落,有情绪问题也很正常...所以我一直觉得就算有点问题也不是问题。”

他的回应中充满积极意味:“张远先生现在精神状态很稳定...且半个月发了五首歌了。”

专家们肯定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但也强调科学治疗的必要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甘照宇建议躁郁症患者“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学会接受平凡,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研究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17~31岁期间罹患躁郁症的概率,是成绩平平者的4倍。这并不是说聪明是病因,而是说明这种疾病并非弱点或缺陷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患有躁郁症,如梵高、普希金、歌德等。这些案例表明,通过与疾病正确相处,患者仍然可以创造非凡价值。

05 重新定义成功

如今的张远,正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与疾病的共处。他正在筹备2025年底的广州跨年演唱会,将新歌《送雪》作为“心理疗愈的阶段性成果”。

2024年,他开启了“白”巡回演唱会,已经走过了广州、南京、武汉、厦门、上海五站。高水准的舞美设置为每一首歌都营造出了恰到好处的氛围,舞台选择奥运级别的冰屏,随着音乐的切换,舞台场景无缝变换,带给观众感受一场又一场音乐舞台剧。

在2025年的舞台上,张远表演时全程全开麦唱跳,还将剧情元素(如拉电闸)融入表演,就像一部舞台剧一般。

他的故事不再是简单的“战胜疾病”的叙事,而是如何与内心的阴影共处,在起伏中寻找平衡

张远的态度在2025年变得更加明确:“我就跟它‘对抗’”,但这里的“对抗”不是排斥,而是一种共处方式。他选择不通过药物或心理咨询来解决躁郁症,而是将情绪转化为艺术创作

2025年的今天,张远继续在音乐道路上前行。他的演唱会舞台以“白”为线索,串联起音乐故事与人生态度。看似纯净无瑕的白,却又能容纳所有色彩,最终又化归为白。

躁郁症可能伴随患者一生,但正如张远所示范的,它不定义一个人,也不应成为耻辱的标签。真正的强大不是假装完美,而是接纳不完美,继续前行。

来源:无糖可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