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刘放:白衣丹心映军旗
01 义旗引航·红五军团的白衣丹心
刘放,原名刘乾元,河南荥阳人,1909年,出生于河南荥阳县乔楼镇蔡寨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随祖父读四书五经,14岁考入县立高小,后因家贫辍学,1924年到郑州豫兴隆铁铺当学徒,每日挑水做饭、打磨铁皮,常挨打受骂逼使刘放不得不考虑摆脱这种艰难的处境。
1928年,刘放辗转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学校医院当看护、文书。1929年7月,该校改编为教导师后,刘放任医院军需书记、司药。1930年初任军医,这一年10月,冯玉祥在蒋阎冯战争中失败,在向山西撤退,途经焦作时,刘放参加了这支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的部队,随部开赴江西“剿共”前线,目睹内战惨状与红军“为工农解放”的主张,内心埋下革命火种。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率26路军在宁都起义,1.7万官兵加入红军。刘放随部队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到红五军团后方医院,从此刘放走上了革命道路。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旧址(瑞金叶坪朱坊)
1932年,刘放进入红军卫生学校学习,系统掌握战地救护技术。1933年4月毕业后,历任红5军团后方医院医生、红3军团4师10团卫生队队长、红3军团卫生部医务训练队队长、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医务科科长、红军总卫生部科长。
1934年10月,刘放随红三军团卫生部参加长征。在物资极其匮乏的长征中,他随军转战千山万水,利用战斗间隙医伤治病;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伤病员送上体贴人微的关怀:他依靠各种因陋就简的方式,挽救了无数红军官兵的生命,忠实履行着“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未完待续)
1932年10月29日
朱德、周恩来、王稼蔷(祥)发布《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号召: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
红13军向沧浪开进。
红15军集结在邵武地区,发动群众筹款。
1933年10月29日
中革军委作出《各部队之部署、任务的决定》,命令红7军团伸入金溪、抚州地区活动;红5军团和红9军团3师主力,在黎川、资溪桥和康都地区牵制国民党军,并阻止其南进;红3军团位于资溪桥以北地区,突击资溪桥、南城之间移动之国民党军;红1军团经康都西渡抚河,会同红9军团主力,进攻抚河以西之国民党军。
红5军团驻军石峡,在资溪桥、黎川以东地区钳制敌人,阻止资溪桥、硝石、黎川间敌人的前进。军团举行干部同乐会。
★资溪县石峡乡红5军团驻地旧址
1934年10月29日
7时,中革军委确定,红军应于11月1日进至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长江圩地域,突破敌军的第二道封锁线。这一地区地处湘粤两省交界山区,虽然守军以当地保安队居多,没有见过正规红军,没有想到红军会来得如此快,防务松懈,但道路沿线碉堡相连,红军通过也非易事。
红5军团日夜行军,由上洛经中洛、兰村,渡河到新城,行程50里。
★大余县新城镇
1935年10月29日
懋功翻越海拔4553米的蛇皮梁子而来的红32军亦赶到金汤。红4军在前穷追逃敌,红32军紧随其后继续南进,进至昂州(今岚安乡)。
红5军驻防丹巴,发动群众筹集粮草、衣物等物资支援大部队。
★丹巴红5军政治部旧址
1936年10月29日
红5军一面监视靖远城守敌,一面保护三角城渡口船只,按计划准备接应其他部队西渡黄河。
15时,朱德、张国焘专门就5军的任务电告徐向前、陈昌浩:“5军主要任务要在靖远东北牵制毛、王,不能全部过河”。接到朱、张电后,徐、陈就令5军当夜派出1个团从三角城渡到河东,“一个营在二十里铺,两营迫近城东及东北口监视靖远敌”。徐向前、陈昌浩再次电令强调:“5军余部控制靖远河北岸及三角城一带,尔后待命向一条山进。”
★靖远县三角城三滩阎门渡
★红五军团研学:被毛主席誉为“文武双全”的孙毅中将
★红五军团研学:“宁暴”中坚,善战将军李青云
★红五军团研学:董振堂,不应忘记的一位真心英雄
★红五军团研学:从红五军团到红五军
★红五军团研学:季振同黄中岳参与领导宁都起义的功绩
★红五军团研学:李卓然: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鲜为人知的遵义会议参加者
★红五军团研学:红五军团37团为何三次翻越夹金山?
★红五军团研学:红星在历史的天空闪耀
★红五军团研学:长征中的“铁流后卫”红五军团,带给我们怎样的时代启示
★红五军团研学:雄师铁军:爱党爱国 战无不胜
★红五军团研学:李达 “军中的活地图”
★红五军团研学:“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红五军团研学:壮哉红34师
★红五军团研学:红五军团四位领导人的悲壮人生历程
★红五军团研学:为什么说宁都起义壮大了红军队伍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反动当局?
我是红土老记,我为您讲述红五军团,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来源:州城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