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去世,仅43岁!确诊肺动脉高压,被下多次病危通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3:35 1

摘要:知名主持人年仅43岁因肺动脉高压离世,令人震惊又唏嘘。一个看起来健康活力的人,怎么会突然就被这种陌生的疾病“带走”?这不是个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忽视的健康风险。肺动脉高压不是小病,它隐匿、进展快、预后差,一旦发作,可能就是一场无法逆转的健康崩塌。

知名主持人年仅43岁因肺动脉高压离世,令人震惊又唏嘘。一个看起来健康活力的人,怎么会突然就被这种陌生的疾病“带走”?这不是个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忽视的健康风险。肺动脉高压不是小病,它隐匿、进展快、预后差,一旦发作,可能就是一场无法逆转的健康崩塌。

很多人听到“高压”两个字,就以为是血压高。错了,肺动脉高压和高血压是两回事。它不是你常见的那种“上压150,下压90”,而是指肺部血管压力异常升高,导致心脏右侧负担过重。

这种压力不是你感觉得出来的,一开始几乎没有症状,等你呼吸开始急促、走路喘不上气,已经是病情中期甚至后期。

它不像心梗中风那样有明确诱因,一部分人甚至找不到具体的病因。这种“沉默杀手”,往往让人措手不及。43岁正值壮年,为什么会突然倒下?答案就藏在我们对身体的忽视里。

肺动脉高压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常常被误判为普通的“气短”“乏力”。很多患者以为是感冒、哮喘、体力差,甚至有人被误诊为“心理问题”。

一拖再拖,病情持续进展,心脏无法承受压力,最终右心衰竭。这不是罕见病患者的专属命运,每个人都可能中招。

长期缺氧、慢性炎症、免疫系统异常、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甚至睡眠质量差、久坐不动,都可能成为诱因。你是不是天天坐办公室、几乎不运动,还常常熬夜?这些“生活方式”都在无声无息中增加你的风险。你以为的“累”,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别以为年轻就是资本。肺动脉高压不挑年龄,青壮年、女性、甚至青少年患者都不少。尤其是女性,有些与妊娠、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问题有关。

很多女性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胸闷、心悸,甚至晕厥,但都被误以为是“焦虑”或“更年期”。真正的病因,却在肺血管中悄悄酝酿。

我们对这个病陌生,是因为它太少被提及。但数据不会说谎。据统计,确诊后的生存期中位数不到5年。这不是“治一治就好”的小问题,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大事。不重视,后果就是被动等待心衰、呼吸衰竭的那一天。

那有没有办法做到早发现?有。关键是“警觉”二字。如果你平时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比如以前能爬五楼不喘,现在两楼就累得不行;

或是晚上睡觉经常胸闷醒来;又或者你常年有慢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那就要特别留意。这些看似无关的“小毛病”,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前哨站”。

呼吸科、心内科、风湿免疫科有交叉的疾病,患者往往在不同科室之间辗转,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你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勇敢要求进一步检查,比如心脏彩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BNP等指标检测。别怕麻烦,命比时间更重要。

我们不能控制疾病是否找上门,但可以控制自己对健康的态度。很多人把“累”“喘”当成正常,“熬夜”“久坐”当成习惯,“不查体检”当成省事。

但身体从不说谎,它会用异常的方式提醒你,“我撑不住了”。说到这儿,很多人会问:“我现在没症状,也没基础病,还需要担心吗?”答案是:需要,但不恐慌。

肺动脉高压不是流感,不是说今天感染了,明天就倒下。它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从现在开始改变。别再忽视“慢性疲劳”。不是所有的疲惫都能靠睡一觉解决。长期觉得累,可能是身体供氧不足的信号。

做个简单的试验:快步走100米,如果你感觉心跳明显加快、呼吸困难,甚至头晕,那就值得警惕。别再把“运动后喘”当成正常反应。健康的心肺系统,哪怕短时剧烈运动,也能很快恢复。如果你每次动一动都要喘半天,甚至走路都不如以前,那不是年龄的问题,是健康出了问题。

别再让“久坐不动”成为生活常态。长时间坐着,血液循环变慢,肺部通气能力下降,心脏负荷增加。每坐一小时,至少要站起来活动5分钟,哪怕只是走动一下,也好过一动不动。

别再熬夜透支身体。睡眠是肺和心脏修复的黄金期。长期缺觉会让全身器官处于“战斗状态”,尤其对循环系统是极大的打击。你以为自己年轻能熬,其实身体早就在透支。

别再逃避体检。一份基础的体检报告,能看出很多潜在风险。尤其是有慢性病家族史的人,定期监测心肺功能,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你的健康,不是医生的责任,是你自己的选择。面对肺动脉高压,不需要恐慌,但必须行动。你不需要成为专家,但需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科学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预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管理压力,这些看起来“老生常谈”的话,其实是最被验证、最靠谱、最能保护我们的办法。真正的健康,不在医院,而在餐桌、床头和每一次你决定不熬夜的夜晚。

有些病,一旦发生,就没有回头路。肺动脉高压就是这样。别等到走不动、喘不过气、上不了楼,才想起体检;别等到被下病危通知书,才开始后悔没早点重视。

你现在能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未来健康的筹码。不是怕病,而是怕你不懂它、不查它、不管它。从今天起,给自己一个承诺——关注呼吸,守护心脏,别让“看不见的高压”偷走你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年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李医生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