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台湾前领导人蒋经国与恋人章亚若所生之子,蒋孝严的人生从开始就充满了波折,1942年他跟孪生弟弟孝慈在桂林出生,蒋介石亲自为兄弟俩取名 “孝严”“孝慈”,寄予了家族传承的期许。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作为台湾前领导人蒋经国与恋人章亚若所生之子,蒋孝严的人生从开始就充满了波折,1942年他跟孪生弟弟孝慈在桂林出生,蒋介石亲自为兄弟俩取名 “孝严”“孝慈”,寄予了家族传承的期许。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看似尊贵的出身,却成了兄弟俩一生坎坷的开端。
孩子出生还不到一岁,章亚若便在医院突然离世,关于她的死因,流传着多种说法,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突如其来的丧母之痛,让两个襁褓中的婴儿瞬间失去了庇护,为了保全孩子,也迫于当时的局势,蒋经国只能将他们送往章亚若的故乡江西南昌,托付给孩子的外婆抚养。
从那一刻起,这对蒋家血脉便隐去了蒋姓,跟随母姓改为章,以章孝严和章孝慈的身份开始了隐秘的人生。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蒋经国在离开大陆前,特意将兄弟俩接到了台湾,可即便近在咫尺,他也始终没能公开与孩子们相认。
对外,他们是章家的外孙,由舅舅舅妈名义上抚养;对内,蒋家的大门始终对他们紧闭。
童年的章孝严和章孝慈,日子过得并不舒心,没有父母的陪伴呵护,身份上的模糊不清,让他们从小就比同龄人更敏感、更早熟。
念初中时,兄弟俩的生活费突然被中断,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为了糊口,他们甚至不得不去米店赊米度日,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外婆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疼不已,却也只能反复叮嘱要争气,好好读书。
直到高中二年级的一个夜晚,外婆才终于向他们揭开了隐藏多年的秘密,她颤抖着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少妇灵秀端庄,面带温柔的笑意。
她告诉兄弟俩这是他们的母亲章亚若,亲生父亲是蒋经国,蒋经国这三个字,像一道惊雷,在兄弟俩心中炸开。
对他们而言,“蒋家” 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这个显赫家族有着血脉联系。
这份突如其来的身世真相,让他们既震惊又迷茫,更埋下了日后认祖归宗的种子。
要读懂蒋孝严的归宗之路,就不得不提蒋家内部的复杂过往,尤其是他的祖母,蒋介石的原配妻子毛福梅。
毛福梅出身奉化岩头村的大户人家,当年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为儿子的婚事发愁,毛福梅的父亲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蒋介石,这段婚姻就此促成。
可年轻时的蒋介石性格顽劣,对这门包办婚姻并不满意,婚后两人相处得并不愉快,蒋介石外出求学后,更是聚少离多,每次回家难免发生争吵。
从蒋介石的日记中能清晰看出,他对毛福梅的感情十分冷淡,结婚近十年,两人一直没有子嗣,急坏了盼孙心切的王采玉。
无奈之下,王采玉谎称自己病重,将蒋介石从外地骗回家中,直言要求他必须留下一个孩子才能离开,孝顺的蒋介石听从了母亲的安排,1910年,蒋经国顺利出生。
蒋经国年少时便被送往上海读书,后来又远赴苏联,常年漂泊在外,很少有机会侍奉母亲。
1939年,日军飞机轰炸奉化,毛福梅不幸遇难,蒋经国赶回家中,看着母亲的遗体悲痛欲绝,嚎啕大哭。
蒋经国和章亚若的相识是在江西,当时蒋经国在江西赣州工作,章亚若因为读过书、有文化,性格开朗热情,工作又认真负责,很快得到了蒋经国的赏识,被调到身边担任秘书。
朝夕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发展成了恋人关系,事实上,章亚若在认识蒋经国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还育有两个孩子。
后来因与丈夫思想分歧严重,丈夫最终自寻短见,章亚若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与蒋经国相爱后,章亚若很快怀孕,蒋经国满心欢喜地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蒋介石,本以为能得到认可,让两人正式成婚。
可蒋介石却婉言拒绝了,还要求蒋经国将章亚若安置到隐蔽的地方生产,无奈之下,蒋经国才将章亚若送到了桂林,这才有了兄弟俩的出生。
然而,这段不被家族认可的感情,最终以章亚若的突然离世画上了句号。
蒋经国的原配妻子蒋方良得知此事后,更是大为不满,这也为日后蒋孝严兄弟认祖归宗埋下了诸多阻碍。
身世的不幸和生活的窘迫,没有击垮章孝严兄弟,反而激发了他们不服输的斗志。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兄弟俩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们深知,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有机会实现认祖归宗的愿望。
1960年,章孝严和章孝慈凭借优异的成绩,同时考入了台湾东吴大学,大学期间,他们依旧保持着刻苦的学风,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毕业后,兄弟俩又一同远赴美国深造,在异国他乡继续追寻知识的脚步,章孝严考入乔治城大学,攻读理学硕士学位;章孝慈则进入杜兰大学,潜心研究法学,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在外求学的日子里,兄弟俩相互扶持,彼此鼓励,他们深知,自己没有显赫的家世可以依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
1974年,章孝严结束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回到台湾,进入外交部门任职,从驻美大使馆的普通工作人员,到后来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章孝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一步步站稳了脚跟。
在工作中,他严谨认真、兢兢业业,赢得了同事的认可和尊重,可即便事业有成,他心中那份对身份的渴望,对父爱的期盼,却从未消减。
从小到大,章孝严心里一直有个盼头,那就是能堂堂正正喊一声爸爸,认回本姓,他无数次幻想和父亲相认,可这愿望一次次落空。
蒋经国始终没有公开承认他们的身份,这成为了章孝严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的消息传来,章孝严的内心五味杂陈,他既为失去父亲而悲痛,又为没能亲口叫一声爸爸而遗憾。
半夜11点多,同父异母的弟弟蒋孝勇带着他和章孝慈,赶往石牌荣民总医院怀恩堂,在冰柜前最后一次瞻仰父亲的遗容。
看着父亲的遗容,章孝严强忍悲痛,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认祖归宗的心愿,让自己和弟弟,还有九泉之下的母亲,都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交代。
可蒋经国的离世,并没有让归宗之路变得平坦,此前与章孝严关系不错的蒋孝勇,因为政见不同,开始与他日渐疏远。
蒋家的其他成员,对他们兄弟的存在也始终持回避态度,章孝严曾多次尝试求助宋美龄,希望能得到她的支持和认可,可每次都被拒之门外。
一次次的碰壁,让归宗之路显得漫长而艰辛,但章孝严从未放弃,为了实现愿望,章孝严开始奔走于各个部门,收集相关证据,启动法律程序。
他要证明自己的身份,要让蒋孝严这个名字名正言顺,这期间,他遭遇了无数的质疑和阻碍,有人不理解他的执着,有人甚至嘲讽他是攀附权贵。
可只有章孝严自己知道,这不是为了权势地位,而是为了一份血脉的传承,一份对母亲的告慰,一份对自己人生的交代。
2002年12月12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60岁的章孝严终于迎来了曙光。
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法律程序审核与认定,他终于达成了心愿。崭新的身份证拿到手,上面父亲一栏郑重地更正成了蒋经国,母亲一栏也清晰地写着章亚若,这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这一刻,章孝严等待了整整六十年,积压在心中多年的委屈和期盼,终于有了着落。
2004年12月15日,蒋经国的原配妻子蒋方良在台北逝世,三个月后,章孝严再次领到了新的身份证,这一次,他正式将跟随了六十多年的章姓改为蒋,真正成为了蒋家的一员。
2005年的清明时节,蒋孝严带着家人来到浙江奉化溪口,首次以蒋家子弟的身份,参与了蒋氏家族的清明祭祖大典,画面中是蒋孝严和妻子。
之后好些年里,蒋孝严常常到溪口祭祖,到2017年的时候,这已经是他第七回来这儿了,就像这张照片里一样,蒋孝严和同行的人一起祭拜祖母毛福梅的陵墓。
身边有工作人员和殿里的法师陪着,那天下着雨,蒋孝严身边有人给他撑着伞,他站在祖母墓前,心里满是复杂的情感。
从桂林出生时的隐姓埋名,到童年时的颠沛流离,再到成年后的不懈追寻,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他不仅认回了自己的姓氏,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而此时,他的双胞胎弟弟章孝慈已经离世十年。
弟弟章孝慈没能亲眼见证这一天的到来,成为了蒋孝严心中永远的遗憾,但他知道,弟弟在九泉之下,一定能感受到这份迟来的圆满。
凤凰网资讯——蒋孝严:我从未怀疑过父亲给予的爱2010年07月31日
环球人物——不要让分离主义的气焰高涨2012年第30期
来源:历史勘探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