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寄情长:登高望山川,归心逐风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01:50 2

摘要:当秋阳铺洒大地,桂香漫过街巷,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便踏着金风而来。“九”为阳数之极,两九相重寓意“久久长长”,这一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节日,既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也饱含着今人对团圆的期盼,在时代流转中始终温暖如初。

当秋阳铺洒大地,桂香漫过街巷,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便踏着金风而来。“九”为阳数之极,两九相重寓意“久久长长”,这一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节日,既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也饱含着今人对团圆的期盼,在时代流转中始终温暖如初。

追溯源流,重阳节的根脉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易经》定“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得名“重阳”;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直言,此日“宜于长久”,遂成宴饮欢聚的吉祥之日。从先秦的秋收祭祀,到汉代的佩茱萸、饮菊花酒祈寿,再到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传世诗篇——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乡愁,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的怅惘,让节日多了几分诗意与深情。那些古老习俗背后,是古人趋吉避凶的朴素愿望,更是对生命绵长、亲情永续的真挚期许。

如今的重阳节,早已挣脱“古老”的标签,以鲜活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登高不再是单纯的“避灾”仪式,而是人们亲近自然、释放压力的生活方式。有人相约近郊爬山,在山顶定格秋景与笑容;有人选择“城市登高”,沿江边步道慢跑打卡;更有全国性主题活动在泰山举办,让“登高望远·寿比泰山”的寓意跨越地域。赏菊、食糕的习俗也焕发新生,年轻人跟着长辈学做重阳糕,在揉面拌馅中传承手艺;菊花园里,汉服爱好者簪菊拍照,让古典美学成为社交新热点,“无菊不重阳”的俗谚在新时代有了新注解。

节日的核心从未改变,“敬老孝亲”始终是重阳节最温暖的底色。曾经的“送补品”早已升级为“懂长辈所需”的精准陪伴:为父母预约全面体检,逐页讲解体检报告;带长辈重游故地,倾听他们年轻时的故事;社区里的免费理发、手机教学,让关爱落到实处。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重阳节定为“老年节”,更让这份孝心有了法律与社会的双重加持。家庭聚会上,长辈讲过去的节日记忆,晚辈聊当下的潮流过法,代际之间的碰撞让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亲情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浓厚。

九九重阳,地久天长。这个节日最动人的魅力,不在于固守形式,而在于始终守住“敬”与“康”的核心。它提醒我们,孝心不必惊天动地,一顿家常饭、一次耐心倾听便已足够;健康无需刻意强求,一场户外漫步、一次轻松相聚就是良方。当秋风吹起,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陪长辈登高望远,伴家人闲话家常,在山川风烟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在传统习俗中汲取生活的力量。

这个重阳节,让我们带着敬畏与热爱,传承文化根脉,珍惜身边亲情。愿每一份牵挂都有归处,每一段陪伴都温暖绵长,让“九九”的吉祥寓意,化作岁岁年年的幸福安康。

来源:拾光里的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