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大团队关于大蒜的最新研究刚一公布,我家楼下的菜市场就变了样——平时无人问津的大蒜摊前排起长队,摊主大叔笑着说:“以前一天卖20斤,现在能卖60斤,都是冲‘杀菌’来的”。这事儿在小区业主群里也炸了锅,毕竟我国超六成中老年人都有肠道不适的困扰,谁家里没个被腹胀、
浙大团队关于大蒜的最新研究刚一公布,我家楼下的菜市场就变了样——平时无人问津的大蒜摊前排起长队,摊主大叔笑着说:“以前一天卖20斤,现在能卖60斤,都是冲‘杀菌’来的”。这事儿在小区业主群里也炸了锅,毕竟我国超六成中老年人都有肠道不适的困扰,谁家里没个被腹胀、腹泻折腾的人?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大蒜要想发挥“杀菌力”,可不是随便嚼两瓣就行,吃法错了全白搭。
先把浙大的研究拆明白,大蒜到底是怎么“收拾”有害菌的。我们的肠道里住着100多万亿微生物,就像个热闹的“生态社区”,有益菌和有害菌平时和平共处。可一旦沾了高油高糖饮食、乱吃药、熬夜这些坏习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这些“捣蛋鬼”就会疯狂繁殖,不仅抢营养,还会破坏肠壁屏障,引发腹胀、腹泻甚至炎症。浙大团队在模拟人体肠道的实验中发现,大蒜提取物能精准打击这些有害菌,24小时内就能清除大约20%,关键是对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手下留情”,不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这“精准打击”的秘诀,全在大蒜素这个核心成分上。但大蒜本身不含大蒜素,得经过“激活”才行——把大蒜切碎或捣烂后,里面的蒜氨酸和蒜氨酸酶会在空气中充分接触,大约10分钟后就能生成大蒜素。浙大研究里提到,大蒜素的分子结构特别“聪明”,就像带着导航的“微型导弹”,专门瞄准有害菌表面的硫醇蛋白质,把它们的细胞膜戳破,让有害菌失去活性。更意外的是,被消灭的有害菌残骸还能刺激肠道分泌黏蛋白,在肠壁形成一层更厚的保护屏障,相当于给肠道加了道“防火墙”,减少后续有害菌入侵的可能。
我邻居张大爷的经历,刚好印证了这一点。他前阵子总反复腹泻,去医院查说是肠道菌群紊乱,吃了益生菌也没太见效。看到浙大的研究后,他抱着试试的心态调整了吃蒜方式——以前要么整瓣嚼,要么炒菜时直接扔进去,现在改成每天吃两瓣生蒜,先切碎静置10分钟,再拌在凉菜里吃。才坚持一周,腹胀腹泻的毛病就明显减轻了,最近复查,医生说他的肠道菌群指标已经趋于正常。“原来以前吃蒜都白吃了,没激活大蒜素,等于浪费粮食”,张大爷现在逢人就分享他的“大蒜激活法”。
但可不是所有吃蒜方式都管用,很多人恰恰踩中了“无效吃蒜”的坑。最常见的就是整瓣生吃,蒜皮没破,蒜氨酸和蒜氨酸酶没法接触,自然生成不了大蒜素,吃再多也没用。更可惜的是高温烹饪,我妈以前总爱用大蒜炝锅,热油一炸香味确实足,但浙大的数据显示,温度超过80℃,大蒜素会快速分解,损失60%以上的活性,最后吃进去的只剩蒜味,没了杀菌功效。还有人喜欢吃烤大蒜、蒜香排骨这类重油重盐的蒜制菜肴,不仅大蒜素所剩无几,过多的油脂和盐分还会反过来破坏肠道健康,得不偿失。
浙大团队也给出了明确的“有效吃蒜指南”,简单好操作:每天吃2-3瓣新鲜生蒜,先切碎或拍扁,放在空气中静置10-15分钟,等大蒜素充分生成后再吃。要是受不了生蒜的辛辣味,不用硬扛,可以拌在凉拌黄瓜、番茄里,或者和面条、饺子馅拌在一起,既能中和辛辣感,又能保留活性成分。我试了下,把静置后的蒜末拌进醋溜白菜里,辛辣味淡了不少,还多了股蒜香,吃起来挺爽口。另外,大蒜最好在饭后吃,避免空腹刺激胃黏膜,减少肠胃不适的可能。
不过大蒜虽好,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多吃。我同事小李有胃溃疡,跟着张大爷吃了两天生蒜,结果胃痛得直冒冷汗,去医院复查,医生说大蒜素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有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的人,过量吃生蒜会加重病情。还有眼疾患者、正在吃抗凝血药物的人,以及孕妇和3岁以下的小孩,也得控制量,过量食用可能会引发不适——比如眼疾患者吃多了可能加重眼部充血,抗凝血药物和大蒜素同服,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抖音上有个科普医生说得很实在:大蒜素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预防和辅助调理,真得了肠炎、痢疾这些急性肠胃病,还是得靠药物治疗,不能指望吃蒜治病,耽误病情就麻烦了。
除了调节肠道,大蒜素的本事还不少。医问医答平台的资料显示,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幽门螺杆菌这些常见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甚至对一些真菌和病毒也有效果——比如能破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辅助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还有研究发现它能抑制新冠病毒的主蛋白酶,和一些抗病毒药的作用原理有相似之处,不过这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验证,不能直接当作抗病毒“特效药”。
现在市面上还有不少大蒜素补充剂,宣称浓度高、见效快,不少人纠结要不要买。我特意问了做药师的朋友,他说补充剂确实能提高大蒜素摄入量,但对普通人来说,通过新鲜大蒜完全能满足日常调理需求,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而且补充剂的剂量不好把控,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口气加重、肠胃不适、头晕等副作用,反而不如吃天然大蒜安全。如果是实在吃不了生蒜的人,比如肠胃特别敏感的老人,再考虑补充剂,且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随着浙大研究的传播,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大蒜的健康价值,但大家心里还有不少疑问没解开:不同品种的大蒜,大蒜素含量是不是不一样?紫皮蒜和白皮蒜哪个杀菌效果更好?老人和小孩肠胃敏感,没法生吃大蒜,有没有其他能保留大蒜素的温和吃法?还有,大蒜素在肠道里能维持多久的活性,早上吃和晚上吃效果有差别吗?那些号称“高浓度大蒜素”的蒜片、蒜油制品,到底靠不靠谱,有没有夸大宣传?
来源:云上挂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