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荒淫失德皇帝③:吴末帝孙皓,嗜杀荒淫刷新历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22:53 2

摘要: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登基初期虽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但很快便沉溺于荒淫与残暴。他大规模选秀,强征民间少女入宫,后宫人数一度超过五千,甚至规定大臣之女必须先供他挑选,落选者才能嫁人;为满足私欲,他修建昭明宫,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导致民力凋敝;更可怕的是

【核心提示】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登基初期虽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但很快便沉溺于荒淫与残暴。他大规模选秀,强征民间少女入宫,后宫人数一度超过五千,甚至规定大臣之女必须先供他挑选,落选者才能嫁人;为满足私欲,他修建昭明宫,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导致民力凋敝;更可怕的是,他嗜杀成性,稍有不满便对宫女、大臣施以酷刑,如剥脸皮、挖眼睛等,甚至因酒后猜忌,杀害劝谏的忠臣。孙皓的荒淫残暴,让吴国国力迅速衰退,公元280年,西晋大军南下,吴国灭亡,孙皓被俘,成为亡国之君。

一提起三国末期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绝对是“反面教材”里的头一号——明明接手了父兄留下的吴国基业,却靠着残暴嗜杀、荒淫无度,硬生生把国家折腾到亡国,连《三国志》都直接评价他“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今天咱就从军事和治国的双重角度,扒一扒这位暴君是如何一步步把吴国推向覆灭的,看完你就明白:为啥西晋大军打过来时,吴国人几乎没人愿意为他卖命。

孙皓的残暴,在历史上以“不分对象”闻名。刚继位时,他还装了几天“贤明君主”的样子,可没撑过半年就暴露本性,杀人跟切菜一样随意。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记载,他最早下手的,是那些帮他稳固政权的核心重臣——只因不满侍中韦昭“言辞过于耿直”,就将这位主持编撰《吴书》的文坛大家逮捕,先以烧红的锯子截断其舌头,最终残忍处死;后来又猜忌左丞相陆凯“暗中培植势力、意图夺权”,即便陆凯是吴国名将陆逊的侄子,也没被网开一面,连陆凯的家人都遭到流放的惩罚。

更荒唐的是,他杀人还特别讲究“花样”。有一次举办宴会,他让侍臣们互相揭发对方的短处取乐,有位大臣不愿参与这种闹剧、没说别人坏话,他就觉得“不给自己面子”,当场让人把这位大臣的脸皮剥了下来;宫女只要稍微伺候得不周到,要么被扔进水里淹死,要么被活生生剥去头皮。有网友看完这段历史忍不住吐槽:“这哪是皇帝?简直就是没人性的疯子!手下人天天提着脑袋干活,谁还敢真心实意帮他做事?”

从军事角度来看,孙皓杀害的不光是文臣,连武将也没逃过他的毒手。吴国名将施绩对朝廷忠心耿耿,就因为劝他“别只顾着享乐,要赶紧防备西晋的威胁”,就被他削去兵权,最后抑郁而终;还有镇守荆州的将领夏口督孙秀,因为害怕被孙皓猜忌杀害,干脆带着自己的部众投降了西晋。网友说得很在理:“打仗靠的是将士们拼命,孙皓把能打仗的将领要么杀了要么逼走,等西晋大军来进攻时,吴国连个能扛事的将军都没有,这不亡国才怪!”

除了杀人如麻,孙皓的荒淫无度也刷新了三国君主的下限。他刚登基没几年,就下令在武昌和建业(如今的南京)大规模修建宫殿,单说建业的“昭明宫”,就征调了上万民夫,把长江沿岸的优质木材砍伐一空,还强制大臣们“捐钱捐物”支持工程,谁家要是敢少缴,就扣上“谋反”的罪名严惩。有历史学者统计过,当时吴国全年的赋税收入,有一半都被他投入到宫殿建造和园林修缮中,军队的军饷更是经常拖欠好几个月才发放。

强抢美女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他下令全国15岁以上的女子,不管是否已经嫁人,都必须先让他挑选一遍,看中的就拉进后宫,没被选中的才能继续婚嫁。后宫里的美女最多时达到数千人,可他还不满足,每次外出巡游,都要沿途强抢民间女子补充后宫。有网友调侃:“曹操、刘备也爱美色,但人家没耽误治国打仗,孙皓倒好,把治国当成副业,抢美女才是正经主业,这样的国家能撑得住才怪!”

更致命的是,他的奢靡生活直接拖垮了吴国的国力。当时西晋已经在暗中准备讨伐吴国,名将羊祜在荆州囤积粮草、训练士兵,可孙皓还在忙着给后宫美女修建“金殿”,连士兵的盔甲都没钱更新换代。有后人整理的吴国老兵日记里写道:“我们冬天连棉衣都穿不上,皇帝却在宫里穿着丝绸、喝着美酒,这样的君主,谁愿意为他战死沙场?”

孙皓最致命的问题,是他刚愎自用到听不进任何劝告。早在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吴国大臣贺邵就上奏劝他:“现在西晋的国力越来越强,我们应该休养生息、整顿军队,可您却天天享乐、随意杀人,再这样下去,吴国就危险了!”结果孙皓看完奏折后勃然大怒,直接把贺邵抓起来,用烧红的铁器烫伤他的眼睛,最后将其折磨致死。

到了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派遣六路大军征讨吴国,吴国的防御战线瞬间崩溃。据史料记载,西晋军队渡过长江时,吴国的守军要么直接放下武器投降,要么弃城逃走,就连守卫建业的禁军都悄悄打开城门放晋军入城。直到这时孙皓才彻底慌了,想组织兵力抵抗,却发现身边连个能领兵指挥的将领都没有,最后只能光着上身、自行捆绑,带着一口棺材前往西晋军营投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孙皓降晋”事件。

有网友分析得十分透彻:“孙皓的亡国,不是因为西晋太强大,而是因为他自己把吴国的根基全毁了。民心散了,将士们寒心了,国库也空了,就算没有西晋来进攻,吴国也撑不了几年。”确实,从军事账号的角度来看,一个政权的稳定,依靠的是民心所向、将士用命,而孙皓恰恰把这两样都丢了——他杀忠臣失去民心,虐将士失去军心,荒淫无度耗尽国力,这样的君主,亡国是必然结果。

孙皓投降后,被西晋封为“归命侯”,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在洛阳受尽屈辱。有一次晋武帝问他:“你以前在吴国时,经常剥人的脸皮,现在还敢这么做吗?”孙皓尴尬地回答:“那是对待不听话的臣子,现在我是陛下的臣民,自然不敢这么做。”这段对话,成了后世嘲笑他的笑柄。

其实孙皓的故事,给所有统治者都提了个醒:不管你继承多大的基业,要是残暴嗜杀、荒淫无度,最终都会失去民心,被历史抛弃。吴国从孙权建国到孙皓亡国,不过短短58年,而孙皓在位的16年,几乎把父兄留下的家底全败光了。

作为军事账号,我们更清楚:战争的胜负,表面看是兵力和武器的较量,深层看其实是民心和士气的比拼。孙皓统治下的吴国,就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和士气,才在西晋的进攻下不堪一击。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哪怕过了一千多年,这个道理依然没有过时。

来源:挥戈前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