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孤身飘海外,百年蹉跎当还家,光复节读十首台湾古诗韵味无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5:48 2

摘要:台湾,这座镶嵌在祖国东南海域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华夏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那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风情以及厚重的历史底蕴,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挥毫泼墨留下了诸多经典诗篇。这些诗词宛如一扇扇窗,透过它们,我们能跨越时空,感受不同时代人们对台湾的热

台湾,这座镶嵌在祖国东南海域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华夏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那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风情以及厚重的历史底蕴,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挥毫泼墨留下了诸多经典诗篇。这些诗词宛如一扇扇窗,透过它们,我们能跨越时空,感受不同时代人们对台湾的热爱、眷恋与期许。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领略十首经典描写台湾的古诗词,探寻其中的动人韵味。

1.失去台湾最为悲痛的咏叹之作。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翻译】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不禁潸然泪下。台湾四百万同胞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

【赏析】这首诗写于《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之际,诗人将个人的春愁与对台湾被割让这一历史事件的悲痛紧密相连。“四百万人同一哭”生动地展现了台湾民众对失去家园的悲愤和无奈,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2.相思一词的最高级应用到家国思念之情。

《台湾竹枝词》 清.梁启超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翻译】在相思树下诉说着对你的相思之情,想念情郎又埋怨情郎,可情郎却不知道。树头结出了相思子,不知道这是不是情郎在思念我之时呢?

【赏析】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竹枝词,以台湾的相思树为背景,描绘了女子细腻的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出台湾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情感,展现了台湾独特的地域文化。另外,我们也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能够揣度出作者真正相思的对象是国与家的久别重逢,父与子的久别团圆,夫与妻久别相拥,是团圆与统一的深切期盼。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咏叹佳作。

《望海》 清.宋琬

独倚高楼望帝州,烟花三月思悠悠。

海门日涌鼋鼍窟,京口潮通芦荻洲。

北固云山开画障,南徐风物入新秋。

可怜满眼兴亡恨,落日长江万古愁。

【翻译】独自倚靠在高楼上眺望帝州,在烟花烂漫的三月思绪悠悠。海门处太阳从鼋鼍栖息的洞穴处涌起,京口的潮水连通着芦荻洲。北固山的云山像展开的画卷,南徐的风物进入了新秋。可惜满眼都是兴亡的遗憾,落日下的长江流淌着万古的哀愁。

【赏析】这首诗虽未直接提及台湾,但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江海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中展现出宏大壮阔的景象,又透露出深沉的哀愁,这种情感与国家领土、历史变迁等息息相关,可让人联想到台湾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沉浮。

4.真实展现了曾经台湾与大陆互通往来的生活情景。

《送人之台湾》 清.黄遵宪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弦秋拍海东云。

蛮花纵与离人艳,岛柳能忘客里春。

龙节珠幡仍远播,犀渠玉剑会纷纭。

故园休唱刀环曲,硾厉应知有战勋。

【翻译】喝起那海红帘底的明月,四弦琴音如秋拍打着海东的云朵。岛上的蛮花纵然为离人绽放艳丽,岛柳又怎能让人忘记客居他乡的春天。使者的龙节珠幡仍向远方播扬,战士的犀甲玉剑会纷纷舞动。故乡不要唱起盼人归来的刀环曲,要知道远行之人应建立战勋。

【赏析】此诗是黄遵宪送友人去台湾之作。前两联描绘了台湾独特的自然景象,后两联则表达了对友人赴台的期许,希望友人在那里有所作为,建立功勋,体现出台湾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发展意义。真实的展现了曾经台湾与大陆之间互通的真实情景,作者在此诗中或许是送别有人到台湾赴任,希望它能在异地他乡树立建立功勋的远大志向。

5.身为漂泊客,心系国运昌是作者自始至终的初心。

《渡海》 明.张煌言

浩渺天风逐客帆,身轻犹似叶初衔。

蜃楼吞吐千层浪,蚁国浮沈百尺岩。

岛屿微茫非汉界,衣冠错杂有夷蛮。

飘零剑胆知谁识?落日长江且半缄。

【翻译】浩荡的天风追逐着客船的风帆,我身轻得就像刚被衔起的叶子。海上的蜃楼在千层浪中若隐若现,像蚁国一样的岛屿在百尺岩间沉浮。岛屿隐隐约约已不是中原的地界,人们的衣冠杂乱有少数民族的样式特点。我飘零的剑胆有谁能理解呢?面对落日长江暂且沉默吧。

【赏析】作者身为南明时期的儒将、诗人,以抗清活动而著称,与宋朝的岳飞、明朝的于谦同列为“西湖三杰”。这首诗是诗人渡海途中,描绘了海上的壮阔景象和台湾地区与中原不同的风貌。“岛屿微茫非汉界,衣冠错杂有夷蛮”体现出台湾在地域和文化上的独特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漂泊中的孤独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6.睹物思情的爱国情结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意识。

《登赤嵌城》 明.沈光文

翘首危城感慨深,闲披荒草入园林。

蜃楼缥缈空惊目,雉堞荒凉半蚀侵。

山绕鲲身青不断,潮通鹿耳碧逾浔。

可怜满眼兴亡恨,落日长江万古心。

【翻译】抬头望着高耸的赤嵌城感慨深沉,闲来拨开荒草走进园林。海上的蜃楼缥缈让人惊叹,城墙上的雉堞荒凉且有一半被侵蚀。青山环绕着鲲身屿连绵不断,潮水通向鹿耳门碧绿深沉。可惜满眼都是兴亡的遗憾,面对落日长江怀着万古不变的爱国之心。

【赏析】赤嵌城又称之为赤崁,亦作红毛城,为古城名。1653年荷兰殖民者筑普罗文查城于今台湾台南市,是台湾非常著名的建筑之一。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改置承天府。当沈光文登上赤嵌城,看到赤嵌城荒凉破败,联想到台湾的历史变迁,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互交融,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7.对台湾命运的惋惜和对历史兴亡的哀叹。

《台湾》 清.蒋师辙

海外乾坤留片土,英雄割据亦奇才。

可怜满眼兴亡恨,落日长江万古哀。

【翻译】在海外的天地间留存着这样一片土地,英雄在此割据也是有奇才之人。可惜满眼都是兴亡的遗憾,落日下的长江流淌着万古的哀伤。

【赏析】诗中肯定了在台湾进行割据的英雄人物的才能,同时也流露出对台湾命运的惋惜和对历史兴亡的哀叹,反映出台湾在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经历的沧桑变化。

8.看澎湖想台湾,空留遗憾数百年。

《澎湖》 清.胡承珙

一镜平涵岛屿青,云帆来去趁潮生。

好风惯送仙槎稳,远色初分海市晴。

绝岛鱼龙通呼吸,中流天地入空明。

可怜满眼兴亡恨,落日长江万古情。

【翻译】平静的海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岛屿的青色,云帆随着潮水的涨落来来去去。好风常常平稳地送着船只前行,远处的景色在晴朗的天气中初现海市蜃楼。在这绝岛上鱼龙似乎能相通呼吸,江中的天地融入了空明之中。可惜满眼都是兴亡的遗憾,落日下的长江承载着万古的情感。

【赏析】此诗描绘了澎湖的美丽风光,如平静的海面、往来的云帆、神奇的海市蜃楼等。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澎湖作为台湾的一部分,其景象和情感也反映了台湾的整体风貌和历史变迁。

9.登赤嵌楼赏美景怀古惜今。

《秋日登赤嵌城》 清.孙元衡

赤嵌楼头海色开,卷帘一望思悠哉。

帆樯影里鼋鼍窟,岛屿烟中芦荻堆。

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可怜满眼兴亡恨,落日长江万古哀。

【翻译】在赤嵌楼头大海的景色展开,卷起帘子一望思绪悠悠。在帆樯的影子里是鼋鼍栖息的洞穴,岛屿在烟雾中像堆积的芦荻。落日下千帆低沉难以航行,惊涛像雪山一样涌来。可惜满眼都是兴亡的遗憾,落日下的长江流淌着万古的哀伤。

【赏析】诗人登上赤嵌城,看到海上的壮丽景色,如帆樯、鼋鼍窟、岛屿、惊涛等。然而,美景背后却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赤嵌城见证了台湾的历史变迁,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沧桑的感叹。

10.男耕女织是中华民族心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

《台湾杂咏》 清.郁永河

流求海外野人家,风俗轻生重岁华。

男解牵牛女织布,不须论贾与论茶。

【翻译】在流求海外的原住居民家中,那里的风俗是轻视生命而重视岁月时光。男子懂得牵牛劳作,女子会织布,不需要去谈论商贾之事和茶事。

【赏析】作者作为一名地理学家,在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台湾游历的过程中发现了台湾岛当地居民风土人情和人生观点。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习俗,展现了他们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台湾风土人情的描写,让读者了解到台湾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品读这十首关于台湾及相关岛屿、建筑、民俗等方面的诗歌作品,两地自古以来就是互通往来,台湾就属于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短暂的分别而已,两岸经济人文互通往来,人文习俗共效传统。

来源:笔墨之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