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21:27 1

摘要:张汝京当年扔了台积电的股票时,整个半导体圈都觉得他疯了。那些股票价值上亿,够他后半辈子躺平,他就轻飘飘一句“不要就不要”,转头直奔上海张江挖地基。台湾当局更狠,直接撤了他的户籍,罚了三笔500万新台币的款,等于断了他所有退路。

弃亿万股息丢户籍?张汝京的“傻”,才是中国芯片的底气

Ai主播讲新闻

张汝京当年扔了台积电的股票时,整个半导体圈都觉得他疯了。那些股票价值上亿,够他后半辈子躺平,他就轻飘飘一句“不要就不要”,转头直奔上海张江挖地基。台湾当局更狠,直接撤了他的户籍,罚了三笔500万新台币的款,等于断了他所有退路。

这不是一时冲动。他在德州仪器干了二十年,跟着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做研发,后来管着十个国家的晶圆厂建设,是业内公认的“建厂高手”。1989年德州仪器要在台湾建厂,他就想招大陆工程师培训,结果被当局拦了下来。

那股子念头没断。1992年新加坡建厂,他软磨硬泡说通当地政府,招了300名大陆员工。这些人后来成了中芯国际的骨干,没人知道这是他埋了八年的种子。澎湃新闻采访里提过,这300人里有个叫谢志峰的,后来成了他的核心搭档,写在《芯事》里的细节全是当年的故事。

大陆这边早就盼着他来。1975年北大就做出了1K内存,只比英特尔晚五年,比韩国还早。可美国牵头搞封锁,先进设备进不来,531工程、908工程投了大钱也没起来。908工程的无锡华晶6英寸生产线烂在那儿,连基本量产都做不到。

1996年电子工业部去德州仪器取经,总工程师榆中煜拉着他的手不放,就一句话:“我们在北京等你”。他当时在管泰国工厂,没法脱身,只能应着。1997年父亲走了,临终前抓着他说“要回大陆办厂”,他立马递了退休申请,德州仪器的高管职位都没要。

到无锡那天,他直接扎进厂房。说服中华开发银行投钱,带着团队住在车间,半年就突破了0.5微米技术。财联社报道过,这技术不算顶尖,但把停滞的项目盘活了,华润上华就这么成了大陆首个晶圆代工厂。

好景没多长。1998年朋友半夜来电,说李登辉要罚中华开发的款。他只能回台湾,接手了世大半导体。这家比台积电晚十年的公司,被他两年带成盈利,产能做到台积电的三分之一。

台积电慌了,张忠谋掏出50亿收购,溢价7.3倍。他同意了,就提一个条件:第三家工厂建在大陆。张忠谋当时没反对,结果收购一完成,这事再也不提。陈水扁上台后,两岸技术交流管得更严,他知道等不下去了。

张忠谋放出话:“要走可以,股票别想拿”。他就四个字回过去,然后带着300多人的团队去了上海。2000年夏天,中芯国际在张江打下第一根桩,首期募了10亿美元,股东里有高盛也有北大青鸟,走国际化路线绕开封锁。

台积电的反击来得快。2003年在美国告他侵犯专利,那会儿中芯刚拿到摩托罗拉的订单。官司打了六年,两次和解,赔了3.75亿美元,还交出10%的股份。2009年和解协议里明写着,他必须离职。

他走得悄无声息,没抱怨一句。可2018年青岛又传来消息,70岁的他建了芯恩,要做大陆空白的IDM企业。这次不搞代工,从设备到工艺全自己来,投了150亿,没靠补贴,用的是自己的积蓄。

有人算过账,他这辈子扔了三次机会:德州仪器的高管待遇,台积电的亿万股息,中芯国际的控制权。换来的是啥?中芯国际从0.35微米做到45纳米,建了五座工厂;芯恩填补了IDM的空白;连贵州山区都有他捐的20所希望小学。

台湾当局后来撤销了处罚,可他没要回户籍。采访里他提过,离开中芯是人生唯一的“落”,但不后悔。那些说他傻的人,大概忘了当年的处境,大陆连大硅片都造不出来,芯片几乎全靠进口。

现在不一样了。中芯国际成了行业支柱,芯恩的工艺平台对国内设计公司开放。回头看他当年的选择,才明白那些“放弃”不是傻。新加坡招的300人,无锡突破的技术,中芯打下的地基,都是在给后来人铺路。

台积电当年赢了官司,却拦不住大陆芯片产业的成长。张汝京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就干了一件事:把自己活成了技术突围的铺路石。他的故事里藏着最实在的理,核心技术从来不是买得来的,得有人愿意放下荣华,一寸一寸踩出脚印。

现在张江的晶圆厂一排接一排,没人再笑他当年傻了。他丢的是个人名利,捡回来的是中国芯片不被卡脖子的底气。这股子“认准了就干”的劲,比任何口号都管用。

来源:红茶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