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浏阳15947架无人机携烟花在夜空织就光影长卷,马斯克的转发在外网掀起热议:芬兰网友惊叹“太震撼”,美国网友直呼“中国人太会玩”,却也有人抛出刺耳论调:“老马放火箭,我们还在玩烟花,悲哀”,更有人将这种科技浪漫曲解为威胁,甚至勾起国人“玩物丧志”的历史患忧。
玩科技与科技玩
作者 汪德文
浏阳15947架无人机携烟花在夜空织就光影长卷,马斯克的转发在外网掀起热议:芬兰网友惊叹“太震撼”,美国网友直呼“中国人太会玩”,却也有人抛出刺耳论调:“老马放火箭,我们还在玩烟花,悲哀”,更有人将这种科技浪漫曲解为威胁,甚至勾起国人“玩物丧志”的历史患忧。
其实,这场世纪光影盛宴背后,藏着“玩科技与科技玩”的深层辩证逻辑,藏着中国对待科技的独特哲学思想。
从“玩物”到“造物”——科技从来就是扎根生活,无源之水哪里来
“玩”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本能,更是科技进步的源头。古人玩泥土,烧出的陶器让先民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蛮荒,精美的瓷器沿着丝绸之路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玩丝线,战国的提花机早已暗藏“程序思维”,汉代的绫罗绸缎织就了连接东西方的贸易纽带;就连被误解为“娱乐”的烟花,其原型火药最初也是古人炼丹“玩”出的意外发现,先照亮的是节日夜空而非战场硝烟。
这种“玩”的基因延续至今。我们玩直播,让深山果实在镜头前走向全国,打通助农带货的新通路;玩新能源,把风能、太阳能,将来还有核能,转化为千家万户的电力,既护绿水青山又撑绿色经济;玩无人机,不仅让浏阳烟花秀打破吉尼斯纪录,更让农业植保与灾害勘察效率倍增。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的进化会凭空而来:从耧车、水碓提升农耕效率,到如今智能厨房精准控温,是“玩”的巧思让生活更科学;从郑和宝船扬帆远航,到高铁“贴地飞行”连接山河,是“玩”的探索让出行更便捷。这些“玩”从来不是虚度光阴,而是将需求转化为创新的生动实践。
没有扎根生活的“玩”,就没有改变生活的“造”。所谓科技,本就是人类带着好奇打量世界、带着需求改造世界的产物,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玩心”,恰恰是文明进步最鲜活的源头。
从“忧技”到“驭技”——科技玩人不如人玩科技,哪有被科技驾驭的
有人担忧“科技玩人”,害怕技术失控反噬人类,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四大发明的智慧曾被异化为侵略工具,让近代中国尝尽苦难;如今,算法偏见、数据滥用也确实提醒着我们技术的双面性。但真正的问题从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人类能否握住了技术的缰绳。这正是“人玩科技”的核心要义: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掌控;不是任其异化,而是引其向善。
中国的实践也不断给出了答案。我们掌握了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没有优先用于军事炫耀,而是让它装点夜空、服务民生,正如外国网友所叹“西方人都不知道这么先进”;我们突破了高铁核心技术,没有用来构筑技术壁垒,而是让它成为便民出行的国家名片和对外合作的纽带;我们攻克了疫苗研发难题,没有囤积居奇,而是助力全球抗疫。这种掌控力背后,是从算筹计数到量子通信的科技积淀,是从造纸术到5G技术的代际传承。当技术在人类手中成为改善生活的工具,“科技玩人”的隐忧便自然消解。这不是软弱与消沉,而是强者对技术的清醒与驾驭。
科技是刃,人是执刃者。所谓“科技玩人”,不过是人类失去了掌控的托词;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被工具所左右,而是以理性为柄、以人文为本、以向善为锋,让科技始终行走在服务人类的正确轨道上。
从发明“火药”到发明“无人机”,浪漫与锋芒辩证统一,没有人气哪有玩的底气
面对浏阳烟花秀,有人蹙眉“这要是带了炸弹呢”,这份担忧藏着民族的历史警醒。但将烟花想成炮弹,实在是看浅了今日中国的历史担当。当年四大发明的遗憾,不是发明之过,而是国力孱弱护不住成果;如今我们有能力把无人机玩出浪漫,更有能力让同一份技术精度转化为守护疆土的力量。这种“既能造烟花,也能护万家”的实力,正是“玩科技”的“本元”所在,固本强基,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放眼世界,真正的强国都是“玩科技”的高手。荷兰人玩风车,从排涝护田玩出风力发电,是对自然之力的掌控;以色列人在沙漠玩农业,用滴灌技术把不毛之地变“欧洲菜篮子”,是对环境制约的突破;中国人玩航天,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既圆飞天梦又强太空话语权……这些“玩”的背后,都是勤劳的快乐,都是智慧的结晶,都是硬实力的支撑:能让万架无人机精准列队,必然掌握了核心控制技术;能让烟花产业成百亿支柱,必然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
这种“本”与“基”的底气,让我们不必在“浪漫”与“锋芒”间二选一。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复刻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控未来。我们玩得出光影浪漫,也筑得起国防盾牌;玩得出民生科技,也握得住核心技术。这种辩证的自信,远比“穷兵黩武”更有力量。
从古人“玩”出的文明火种,到今人“玩”出的科技盛宴,“玩科技与科技玩”的哲学也在与时俱进:以“玩”的热情探索未知,以“控”的清醒坚守初心,以“强”的底气守护成果。
浏阳夜空的烟花仍在绽放,它照亮的不仅是节日的浪漫,更是一个民族对科技的深刻理解。
能从容玩科技的民族,才真正具有掌握科技的力量!
能让科技服务生活的国家,才拥有真正的大国风范!
作者简介:汪德文/62年春虎/湖北襄阳那边人/原第二炮兵大校/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战地洗礼过/98八百里皖江抗洪抢险驻守过/参加过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并在北川战斗三个多月/担任过报社记者编辑主编及副社长/担任过大单位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担任过某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及某局党委书记政委等/公开发表过散文、杂文、随笔、时评、言论、论文及新闻稿件若干篇。
来源:丰融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