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8日至28日,乌海乌兰牧骑先后在银川、兰州、北京开展13场“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线上线下累计关注突破153万人次。活动以文化传承为根、创新传播为脉、跨域联结为魂,在演绎经典中焕活北疆魅力,在多维互动中扩大文化影响
乌海乌兰牧骑
全国巡演
北疆文化神州行
2025年10月18日至28日,乌海乌兰牧骑先后在银川、兰州、北京开展13场“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线上线下累计关注突破153万人次。活动以文化传承为根、创新传播为脉、跨域联结为魂,在演绎经典中焕活北疆魅力,在多维互动中扩大文化影响,更收获北京市延庆区党委政府的诚挚致谢。
10月25日,乌海乌兰牧骑在兰州老街演出
一、守正创新谋传播,多维实践筑根基
(一) 内容形式双焕新,传承适配两相宜。秉持“传统内容时代化+演出形式场景化”理念,对《敕勒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经典作品创新编排,以现代声线勾勒“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盛景、用《碗·筷》舞蹈演绎草原饮食文化,让北疆文化意境鲜活再现;更依据场景特性差异化设计内容,“整场演出”以四大篇章13个节目深掘乌兰牧骑精神内核,“快闪活动”以《万马奔腾》的雄浑琴音点燃互动氛围,“直播呈现”围绕流量需求优化内容节奏,既守牢文化底色,又贴合当代观众审美习惯。
(二)跨域联动织矩阵,传播声量破边界。创新“融媒体预热+多平台直播”传播路径,前期联动银川、兰州、北京三地媒体,以精美海报、精彩花絮提前激活观众期待;巡演期间依托草原云、内蒙古文旅、银川新闻网、观澜新闻、延庆APP、乌海融媒等28个平台开展3场主题直播,同步在人民网、央广网、央视频、内蒙古日报、乌海文传、抖音等平台发布宣传内容138条,构建立体化、广覆盖的传播网络,让北疆文化与乌海文旅声量跨越地域,直抵更多受众心田。
10月19日,砂之船(银川)奥莱演出互动、文创展示
(三)文旅融合建闭环,文化赋能促发展。以演出为核心引流入口,打造“演出吸睛—文创转化—旅游种草”的完整链路。演出现场设文创展台,432件16种以岩小羊、乌小金为代表的乌海特色文创产品集中亮相;演出前通过文旅推荐官宣讲、文旅宣传片播放,以“6000多年桌子山岩画”“沙漠葡萄酒里的豪情”等独特元素推介“沙漠看海 中国乌海”,成功将“观演热度”转化为“文旅关注度”,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10月23日,乌海乌兰牧骑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演出
二、共情联结显温度,破壁出圈展锋芒
(一)古今对话续文脉,深情致谢暖人心。注重从历史脉络中汲取情感共鸣,既重返60年前乌兰牧骑首演地兰州石化公司(原兰州炼油厂),以跨越甲子的红色接力唤醒观众“父辈观演记忆”;更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景区专场,循着60年前队员传递草原文化的足迹,将“北疆的辽阔壮美与长城的雄浑巍峨巧妙融合”。演出后,延庆区党委政府专门致信致谢,盛赞演出是“隆重而热烈、温暖而动人的文化盛宴”,肯定其为“京蒙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生动实践”,让“万里长城”与“黄河明珠”的故事在双向奔赴中更富温情与厚度。
10月24日,乌海乌兰牧骑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演出
(二)校地携手添厚度,人文温度润传播。兰州大学专场中,乌海市文旅推介官以黄河为纽带,致谢兰大长期为乌海输送人才的贡献,更邀请兰大教师、乌海乌兰牧骑后代同台演出,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纽带,让舞台成为校地情感交融、代际文化传递的桥梁,既丰富了演出的人文内涵,更让北疆文化传播多了一份细腻温度。
10月27日,乌海乌兰牧骑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景区演出
(三)数据亮眼证成效,同心筑梦向未来。活动累计覆盖现场观众5万余人次,3场直播总观看量达32.32万人次,13场演出全平台宣传内容总浏览、播放量突破115.98万人次,实现北疆文化“破圈”传播。正如延庆区在感谢信中所言,两地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和给八达岭长城脚下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持续拓展合作空间,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也为乌海文化与文旅发展铺就更广阔道路。
撰稿: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