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旬的李淑华系着碎花围裙,在氤氲热气中把熬得浓稠的小米粥盛进青瓷碗,目光穿过蒸腾的水雾落在餐桌旁低头刷手机的儿子张明远身上,絮叨声便随着升腾的烟火气漫溢开来。
晨光初透纱帘时,厨房总准时响起锅铲相碰的清脆声响。
六旬的李淑华系着碎花围裙,在氤氲热气中把熬得浓稠的小米粥盛进青瓷碗,目光穿过蒸腾的水雾落在餐桌旁低头刷手机的儿子张明远身上,絮叨声便随着升腾的烟火气漫溢开来。
那些细碎的话语像撒落的米粒般琐碎重复:“秋凉了要添件夹袄”“降压药得按时吃”“别总点外卖”……年轻的张明远起初只觉得刺耳,直到某次加班晚归,
看见母亲仍守着温热的饭菜枯坐沙发,台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他才惊觉那些絮叨里裹着沉甸甸的时光。
心理咨询师林婉清揭开了这个隐秘的情感密码。当中年渐远,曾经雷厉风行的父亲开始对着电视自言自语,爽朗的母亲变得患得患失,他们的世界正经历着剧烈的身份崩塌。
就像潮水退去后的礁石,昔日的社会角色骤然消失,空巢的寂寥化作无数个需要被听见的瞬间。
“您知道的,妈就是爱唠叨。”这句轻描淡写的抱怨背后,站着渴望被需要的苍老灵魂。他们不是真的计较窗帘该用浅蓝还是米白,只是害怕发现自己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就像孩童用哭闹索取关注,迟暮之人只能用绵密的话语编织安全感,每个音节都在叩击着“我还重要吗”的生命之问。
周末陪父母逛菜市场的那个清晨,张明远忽然读懂了唠叨的深意。母亲站在活蹦乱跳的鲜鱼前犹豫许久,最终买下他知道最爱吃的鲈鱼;
父亲执意要把挑选青菜的技巧传授给他,布满皱纹的手指着最嫩的那几株。原来所有的叮咛都是未说出口的爱,那些看似冗余的关心,不过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牵挂。
真正的孝道,或许是学会在疾风骤雨般的唠叨里,听清春风化雨般的温柔。
当我们放下手机认真回应每一句问询,当我们把不耐烦换成耐心的眼神,那些飘散在空中的话语就会落地生根,长成遮阴纳凉的亲情之树。毕竟,能有人长久地唠叨着要你添衣吃饭,本身就是生命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知味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