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墨西哥、英国或印度尼西亚的应用商店里,一个名叫Cici的AI聊天助手登顶榜单。
TikTok之后,字节跳动用隐形的方式,在全球布下一盘大棋。
在墨西哥、英国或印度尼西亚的应用商店里,一个名叫Cici的AI聊天助手登顶榜单。
它非常友好,免费帮你解数学题、生成图片。
聊起天来又聪明又体贴。
但几乎没人知道,这个应用背后,是中国科技巨头字节跳动。
这完全不像TikTok进军全球的大张旗鼓,而是默默出海。
字节跳动没有选择硬碰硬,它换了一套打法。
并且在新兴市场海岸线上,成功登陆。
Cici爆款开路
没有张扬的宣传,也没有依靠品牌的光环。
这个应用如何在三个月内,挤进多国下载榜前20?
但结果是Cici做到了。
根据权威数据机构Sensor Tower的报告,Cici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和英国等市场,占据着谷歌商店免费应用下载榜的前列。
在墨西哥,它甚至连续一周霸占榜首。
这份成绩单,足以让任何行业侧目。
那么,有什么秘密武器?
原来是字节跳动最擅长的、也是最接地气的精准营销。
如果你在TikTok上刷到过Cici的推广视频,它的广告词简单直接到极致。
“免费”、“能解数学题”、“你的AI学习伙伴”,这足以吸引大部分用户。
免费的东西谁不喜欢呢?即便它又瑕疵又如何呢?
这恰恰击中了对价格敏感、又有帮助需求的普通用户。
在TikTok上,Cici的官方账号已积累了约12.3万粉丝。
大量带有 #Ciciai 标签的赞助视频,由本地创作者传播。
这是新品牌获得当地人们信任的快捷路径。
这种打法,字节跳动在TikTok的增长期就已玩得炉火纯青。
如今在AI领域再次复刻,效果依然显著。
隐身的智慧与拿来的务实
如果说大量的市场推广是“术”,那么Cici的选择,体现字节跳动AI出海的道。
这是极具实用的智慧。
首先,品牌主动隐身。
你在Cici的应用和官网上,几乎找不到与字节跳动相关的痕迹。
它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AI工具。
这么做,绝非多此一举。
在当前国际环境,带有“中国标签”的科技应用,可能面临额外的审查和用户疑虑。
尤其是涉及数据和AI的领域。
Cici的隐身术,巧妙地规避了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
用户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产品本身。
它到底好不好用?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一个应用能纯粹靠体验赢得市场,它来自哪里已经不重要了。
这让AI产品赢得公平竞争环境。
其次,是技术的拿来主义。
Cici在最核心的文本生成能力上,并没有使用字节自家的豆包大模型。
而是选择整合OpenAI的GPT和Google的Gemini。
这一招看似为人作嫁衣裳,实则高明。
它背后是极其务实的考量,快速抢占市场和控制成本与验证模式。
豆包模型在英文理解和本地化上,很难追平顶尖水平。
反而不如直接采用目前用户体验最好的技术,用最快的速度抓住用户。
时间,是出海战役中最宝贵的资源。
探索期,直接调用成熟API,远比自研并维护一个同等水平的模型成本更低。
这能让团队更专注于产品体验和用户增长,先跑通商业模式(PMF)。
这就是“用空间换时间”策略。
靠“借来的引擎”把飞机飞起来,占领市场高地。
等到时机成熟,再换上自家研发的“发动机”也不迟。
编织AI产品生态
字节跳动的这招,化解了硬碰硬的尴尬。
字节跳动避开高手林立、战况最激烈的中美市场。
而是选择了墨西哥、东南亚、英国等作为突破口。
这些市场共同特点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年轻人口多,对免费且好用的工具需求旺盛。
同时,AI应用的竞争格局相对蓝海。
更重要的是,TikTok在这些地区拥有巨大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
为Cici的冷启动提供了绝佳的跳板。
因此Cici的初步成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一个Cici的成功,或许是单点突破。但字节跳动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它正在海外市场,复制其在国内最擅长的矩阵化,构建AI产品生态系统。
同时,字节跳动在海外又悄然上线了一款名为“Dreamina AI”的创意应用。
如果说Cici是贴心的助手,那么Dreamina AI就是才华横溢的创意工作室。
根据产品介绍,Dreamina AI主打六大功能。
形象创造、设计海报、视频创作、智能参考、智能编辑和获取灵感。
它覆盖从图像到文字设计、视频、编辑的全链路创意需求。
既能让普通用户玩创意,也能帮专业创作者提效率。
它表明,字节跳动正在海外系统性地布局AI应用。
针对对话助手(Cici)、教育(Gauth)、影像编辑(Hypic)、创意生成(Dreamina) 等不同场景,推出专门的产品。
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非凡产研”发布的2025年8月AI百强榜,字节系应用(Hypic、Cici、Gauth)在出海AI App的月活跃用户(MAU)Top 10中,占据了约41%的份额。
这是几个独立产品的成功,更是字节跳动强大的体系化运营能力。
统一的买量策略、跨应用的流量互导、以及成熟的产品迭代方法论。
它们不是单打独斗的游击队,而是协同作战的集团军。
逻辑与挑战
从“非凡产研”的报告中,发现更深刻的趋势。
这也揭示了字节的高明之处。
成功的出海AI产品,构建了一个“跨端增长飞轮”。
以同样表现优异的SeaArt为例,在Web端用社区和作品吸引用户,制造声量。
月访问量甚至超3000万。
然后在App端,用更便捷的创作和导出工具承接需求。
形成“被看见 → 去创作 → 再被看见”的良性循环。
字节的AI应用矩阵,本质上是构建一个更大的飞轮。
用户可能因为写作业需要而下载Gauth,因为社交需要而使用Hypic编辑图片,因为创意需求而打开Dreamina。
而Cici可能成为他们日常查询的通用入口。
这些应用之间潜在的导流与协同,将构成一个强大的生态护城河。
然而,字节跳动的AI出海战略,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它要直面Google、Meta、OpenAI等全球巨头的竞争,这些公司拥有技术、资金和品牌的全面优势。
长期依赖第三方大模型,终究存在成本和可控性的风险。
何时以及如何将核心能力迁移到自研模型上,是一个关键的战略决策。
随着用户规模扩大,任何来自“隐身”品牌的数据处理行为,都可能引来全球监管机构更严格的审查。
凭借“隐身品牌、借力技术、矩阵出击”的务实路径,字节跳动完成了出海第一步。
它避开风暴中心,选择风平浪静,极具潜力的航线。
用借来的帆船先出发,同时默默打造更坚固的龙骨。
或许,这是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的缩影。
低调、灵活、利用全球资源,专注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
最终真正留住用户的,永远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字节跳动的这盘AI大棋,下一步会落在哪里,后续将持续关注。
来源:八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