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4架私人飞机,美国的别墅能防炮弹,孔祥熙的儿子多有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20:09 1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长岛富人区,一架私人飞机稳稳落在了草坪上。孔令侃走下舷梯,身后保镖提着装满文件的皮箱,这是他每周从曼哈顿回别墅的固定场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长岛富人区,一架私人飞机稳稳落在了草坪上。孔令侃走下舷梯,身后保镖提着装满文件的皮箱,这是他每周从曼哈顿回别墅的固定场景。

作为孔祥熙的长子,他手里握着4架私人飞机、3栋能防炮弹的别墅,银行存款得普通人数几辈子才能数得清。

可他从来没正经上过班,那他这些钱到底是怎么来的?毋庸置疑,这和他呢个当财政部长的爹必然是有关系的,那他自己有啥过人之处吗?

孔令侃1916年出生时,父亲孔祥熙已经是民国政坛的“财神爷”了,后来还当上财政部长。母亲宋霭龄是宋家三姐妹里最会算账的,早把钱权互换的门道摸得透透的。

据《民国财政史》记载,孔家的钱来得直白又霸道,他家管着财政部和中央银行,随便改个外汇政策,就能把老百姓的银元换成自己的金条。

他家甚至还借着抗战的名义“代购”军用物资,1941年一批钢材采购,光回扣就吞了不少,具体数额没在档案里明说,但当时有官员举报孔家吃差价。

他家还在上海、香港开了扬子公司、长江公司,表面做贸易,实则是靠着特权低价套购紧俏货,再高价卖给市场。

在这样的家里,孔令侃从小就没缺过钱。据《民国豪门生活纪实》,他10岁的零花钱,比普通工人一年挣的还多。

15岁时,父亲随手就把上海的一处商铺转给他当玩具。家里的管家后来回忆,少爷的书房里,翡翠摆件比书本还多,金条都是论箱放的。

这种钱当纸花的日子,让他早早就觉得靠家里办事天经地义。

1933年他去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仗着家族背景,直接让学校把宿舍楼的一层清空当自己的住处。

吃饭嫌食堂难吃,每天派专车从家里送八菜一汤,连同学都私下都说惹不起他,他爹一句话就能停学校的款。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认识了不少富商子弟,后来这些人也基本上都成了他做生意的帮手。

1939年,23岁的孔令侃在母亲的牌局上,认识了40岁的白兰花。她是富商盛升颐的姨太太,也是母亲的牌友,两人很快就走到一起。

据《孔祥熙家族档案》记载,孔祥熙夫妇一开始坚决反对,觉得两人差17岁,还当过别人的姨太,丢孔家的脸,可孔令侃不管,直接带着白兰花去了美国,在马尼拉办了婚礼。

他没想到,这场逆伦婚姻反而帮了他。白兰花常年混社交圈,最会拉拢人脉,到美国后,她带着孔令侃参加各种酒会,把宋美龄在美国的闺蜜都变成了她的座上宾。

1942年宋美龄访美,直接让孔令侃当代表团秘书长,这个看起来没实权的职位,却能让他直接接触美国政商大佬,尤其是军火商,为后来做军火生意铺了路。

这边孔令侃在美搭关系,那边孔祥熙早给他留了赚钱的路子。1940年,孔祥熙把中央信托局的香港业务交给了儿子,让他负责战时物资采购。

据《中央信托局档案》记载,1941年孔令侃采购一批军用钢材,明明美国厂商报价每吨20美元,他却按每吨28美元跟国民政府报销,中间的差价全进了自己口袋。

当时有官员看不过去,就写信举报孔令侃吃回扣,可信递到孔祥熙手里就没了下文。后来有人问孔令侃不怕被查吗,他只笑了笑,有爹当财政部长,有姨母宋美龄撑腰,谁敢查他?

1945年小本子投降,上海留下大量无主资产,有仓库里的汽车、西药,还有工厂里的机器。孔令侃瞅准机会,赶紧注册了扬子公司,派手下抢先一步把这些资产全“收”了过来。

据《上海商业档案》记载,他把一辆二手军用卡车以新车价格卖给国民政府,把过期的西药重新包装卖给医院,短短半年间赚的盆满钵满。

那时候的扬子公司,在上海没人敢惹。商店里缺的棉纱、老百姓抢着买的粮食,他家仓库里堆得满满的。

别人拿不到的进口商品配额,他一个电话就能搞定。有商户想跟他抢生意,没过几天就被税务局查账,最后只能关门,谁都知道,惹扬子公司,就是惹孔家。

1948年,国民政府推行金圆券改革,强制老百姓把黄金、外币换成金圆券,还规定不能囤货。可孔令侃根本不当回事,让扬子公司连夜把棉纱、粮食、布匹全藏进仓库。

据《上海商业档案》记载,当时上海一半的紧俏物资都在他手里,老百姓排队抢粮的时候,他的仓库里还堆着够上海人吃三个月的大米。

这事很快传到了蒋经国耳朵里,他当时正在上海“打老虎”,专门查囤货的富商,直接带人封了扬子公司的仓库。

可孔令侃一点不慌,一个电话打给了宋美龄。据《蒋经国日记》1948年10月记载,宋美龄连夜飞上海,跟他谈了一晚上,第二天蒋经国就撤了封条,只让扬子公司交了点罚款了事。

后来有人问蒋经国为啥不查到底,他没说话,谁都清楚,孔家是蒋介石的钱袋子,动孔令侃,就是动蒋介石的根基。

1949年国民党败退湾湾前,孔令侃早就开始往美国转移资产。据《孔令侃晚年生活纪实》记载,他用4架私人飞机运珠宝字画,其中2架是蒋介石送的“美龄号”同款。

光从上海运到纽约的贵金属,就装了十几个大箱子,具体数量没在档案里记载,只知道当时海关人员不敢检查。

等解放军进上海时,扬子公司的仓库早就空了,孔令侃也已经在纽约住下。他买了3栋别墅,每栋都装了防弹玻璃和钢板墙壁,连门窗都用的是防炮弹的材料。

他怕有人找他算囤货发国难财的账,也怕被国民党内部的人卸磨杀驴。

到美国后,孔令侃没再做什么大生意,只靠手里的房产、股票赚钱。据《纽约房产档案》记载,他在曼哈顿有5栋写字楼,每月租金就有50万美元,足够他养8个保镖、雇6个佣人。

平时他很少出门,要么在别墅里看字画,要么去华尔街的银行查账,身边除了白兰花,没什么亲人。

1992年,76岁的孔令侃在纽约公寓去世。他没子女,遗嘱里把所有财产都留给了白兰花。2003年白兰花去世后,把部分字画拿去苏富比拍卖了。

据拍卖记录,一幅明代仇英的《仕女图》就拍了1200万美元。这些钱,全是孔令侃当年靠特权赚来的“国难财”

最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不是孔令侃多有钱,是他的钱来得太损。

1941年他倒卖军用钢材时,前线士兵还穿着单衣打仗,1948年他囤粮抬价时,上海老百姓要排队一整晚才能买到半袋发霉的米。他坐着私人飞机在美国兜风时,还有人因为换不到外汇,连出国治病的钱都没有。

别人赚钱靠本事,他靠爹的财政部长身份拿项目,靠宋美龄的关系摆平麻烦,连发国难财都没人敢管。

这种“靠特权踩在老百姓头上赚钱”的日子,成了他财富的底色。

结语

白兰花去世后,除了留给亲戚的部分财产,剩下的字画、珠宝全被拍卖。那幅1200万美元的仇英《仕女图》,最后被一个华人富商买走。

孔令侃的4架私人飞机,早就报废拆解,只剩下3栋防弹别墅还在纽约长岛,成了旅游时能远远看到的豪门遗迹。

有人说,孔令侃的钱全是喝老百姓的血来的,活该被骂。也有人说,在那个钱权不分的年代,换谁有孔家的背景,都会这么做。

说实话,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毕竟孔家在疯狂敛财的时候,不是还有爱国人士在捐钱捐物吗?大家觉得呢?

来源:替我自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