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能平定太平天国是因为作对了几件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20:14 1

摘要:晚清名臣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之力,组建湘军,最终平定席卷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其成功绝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在这场决定国运的生死搏杀中胜出,关键在于他一生中“作对”了八件大事,这八件事环环相扣,共同构筑了他事业的基石。

晚清名臣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之力,组建湘军,最终平定席卷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其成功绝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在这场决定国运的生死搏杀中胜出,关键在于他一生中“作对”了八件大事,这八件事环环相扣,共同构筑了他事业的基石。

一、杀对一人:石达开——摧毁太平军的军魂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石敢当”,其用兵神勇,威名远播。然而,天京之变后,他因内讧而负气出走,最终在大渡河畔陷入绝境。此时,曾国藩面临一个抉择:是招降还是斩杀?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处死石达开。这一决策,看似残忍,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石达开是太平军残部心中最后的精神图腾,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号召。处死他,等于彻底摧毁了太平军东山再起的军魂与希望,极大地打击了其士气,让清军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了绝对的心理优势。

二、跟对一人:慈禧——获得最高权力的绝对信任

在复杂的晚清政局中,站队是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曾国藩敏锐地洞察到,在“辛酉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将成为清廷的实际掌权者。他选择坚定地支持慈禧,不仅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更在关键时刻(如剿捻、平定西北等)为其分忧。这种忠诚换来了慈禧的绝对信任,使曾国藩的仕途一帆风顺,手握军政大权而无人掣肘。没有慈禧这位“后台”的鼎力支持,湘军的粮饷、人事乃至生存都将面临巨大挑战,更谈不上放手去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三、信对一人:赵烈文——倚为智囊,洞察时局

赵烈文是曾国藩的幕僚,更是他的“心腹”与“军师”。此人虽无显赫官职,却拥有惊人的才智和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他不仅是曾国藩处理军政要务的得力助手,更在关键时刻为其指点迷津。最著名的莫过于他对清朝国运的预言,他精准地断言“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让曾国藩对时局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军事上,赵烈文多次提出关键性建议,如劝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迅速裁撤湘军以自保,避免了“功高震主”的悲剧。对赵烈文的言听计从,体现了曾国藩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智慧。

四、看对一人:左宗棠——化竞争为合力,共擎湘军大旗

左宗棠才华横溢,性格孤傲,与曾国藩早年有过节。但曾国藩并未因此嫉贤妒能,反而看到了左宗棠经世济民的雄才伟略。他力排众议,举荐左宗棠独当一面,组建楚军,为平定战事开辟了第二战场。这种“看对人”的胸襟,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一位强大的盟友,更将湘军的影响力从一支地方武装扩展为一个影响晚清政局的庞大政治军事集团。两人虽有竞争,但大局上始终一致,共同谱写了“同光中兴”的序章。

五、降对一人:韦俊——瓦解敌军,不战而屈人之兵

韦俊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重要将领,镇守武昌。在内部斗争失势后,他面临绝境。曾国藩抓住时机,成功策反韦俊率部投降。这一“降对一人”的举动,堪称神来之笔。韦俊的归顺,不仅让清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武昌、汉阳这两个长江中游的战略重镇,打开了西进的门户,更重要的是,它向太平天国传递了一个信号:其内部已分崩离析,人心思变。这极大地瓦解了太平军的军心,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六、用对一人:曾国荃——家族利刃,攻坚克难

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是湘军中最悍勇的将领,人称“曾铁桶”。他治军严酷,作战勇猛,尤其擅长打攻坚战。曾国藩深知胞弟的性格与能力,将其作为攻克天京这颗最硬钉子的“利刃”来使用。他放手让曾国荃围攻天京两年之久,虽过程残酷,饱受非议,但最终成功攻破太平天国的首都。这体现了曾国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魄力,也展现了家族纽带在战争中的独特凝聚力。

七、请对一人:彭玉麟——水师灵魂,掌控长江命脉

彭玉麟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和统帅,是一位德才兼备、淡泊名利的军事奇才。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长江水道是双方争夺的生命线。曾国藩“三顾茅庐”,请出彭玉麟,委以重任。彭玉麟不负所托,一手打造了强大的湘军水师,彻底控制了长江天险,切断了太平军的物资补给和兵力调动,为陆军的胜利创造了决定性条件。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湘军不可或缺的“水上长城”。

八、算对一人:洪秀全——看透对手的致命弱点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算计对手。曾国藩对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判断极为精准。他深刻洞察到,洪秀全虽有领袖之名,却无雄主之才。定都天京后,洪秀全迅速沉溺于享乐,耽于内斗,错失了挥师北进、直捣京师的黄金时期。曾国藩算准了洪秀全的短视和腐化,判断其政权必然由盛转衰。因此,他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持久战策略,以时间换空间,耐心等待太平天国从内部腐烂。正是基于对对手性格和命运的精准“计算”,曾国藩才能在屡战屡败的困境中坚持下来,最终等到胜利的曙光。

**总结而言**,曾国藩的成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外,他精准地把握了对手洪秀全的弱点,并抓住了石达开、韦俊等关键人物的命运转折点;对内,他赢得了慈禧的信任,团结了左宗棠,重用了曾国荃、彭玉麟等干才,并倚重赵烈文这样的智囊。这“作对八件事”,共同构成了一张精密的成功之网,让这位“中兴名臣”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最终稳操胜券。

来源:小胡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