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备受全球艺术市场瞩目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盛事今日于香港佳士得举槌。元代画坛巨擘、“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晚年巅峰之作《江亭山色图》,在“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中,引发了现场及电话委托藏家的激烈竞逐。此幅作品以1800万港元的估价起拍,最终以1.35亿港元的惊人价格落
备受全球艺术市场瞩目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盛事今日于香港佳士得举槌。元代画坛巨擘、“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晚年巅峰之作《江亭山色图》,在“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中,引发了现场及电话委托藏家的激烈竞逐。此幅作品以1800万港元的估价起拍,最终以1.35亿港元的惊人价格落槌,加计佣金后,成交价高达1.5995亿港元(约合1.6亿港元),远超拍前估价(2000万至3000万港元),成为本季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绝对焦点。
此次《江亭山色图》的成功易手,不仅是对倪瓒个人艺术成就的崇高致敬,也再次印证了流传有序、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备的顶级古代书画珍品,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号召力与稳固价值。
拍场直击:从1800万到1.35亿的飞跃
作为本场拍卖图录的领衔之作,《江亭山色图》在开拍前便已吸引了海内外藏家与学界的广泛关注。拍卖于28日下午2时正式开始,当拍卖师宣布第653号拍品《江亭山色图》开始竞价时,现场气氛瞬间凝重。
此作以1800万港元起拍,随即引发多路买家响应,价格迅速攀升,轻松突破3000万港元的最高估价。此后,竞价主要在数位持牌买家之间展开,他们通过现场或电话委托的方式沉着应价,每一次加价都显得果决而坚定。价格在越过8000万港元大关后,竞逐节奏稍有放缓,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减。最终,经过多轮拉锯式的竞价,拍卖师在1.35亿港元的出价上稍作停顿,环视全场后重重落槌。全场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向这件传世杰作的辉煌成交致意。1.5995亿港元的最终成交价,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这件历经六百余年沧桑的画作,续写了新的流传篇章。
画作解析:1368年的“胸中逸气”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他不仅是元代画坛的领军人物,更被后世(尤其是明代董其昌等人)奉为“元四家”之一,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主张,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此次成交的《江亭山色图》(水墨纸本,立轴,81.8 x 33.4 cm)作于1368年(戊申)。这一年,元朝的统治已近尾声,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改元“洪武”。倪瓒在画上题识“戊申三月十日”,仅书干支纪年,不写新朝年号,清晰地展现了他作为元末遗民,一以贯之的远离政治、归隐山水的隐逸处世风格。
在艺术表现上,此作是倪瓒晚年“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的经典范例。画幅近景处,坡石之上几株高树疏朗而立,树下一座空亭静默相对。画中景物的高度简化,尤其是空亭的意象,在中国传统中具有特殊意义。亭,自汉代刘邦曾任“泗水亭长”起,便带有行政功能,而后世逐渐演变为休憩、观景之所。而在倪瓒笔下,“亭”被彻底符号化,它不再具备功能性,而是画家个人心境的投射——一个寄寓漂泊灵魂、观照内心的精神空间,代表了他多年飘泊于太湖一带的“羁旅心迹”。
画幅中段,是大面积的江水留白,以虚代实,营造出浩渺空旷、萧疏简淡的意境。远景则是连绵的层峦,画家以渴笔勾皴,笔法简练而苍劲,山石形态呈现出独特的几何感,展现了倪瓒超越时代的笔墨秩序感与高度克制。这种构图与笔墨,完美诠释了中国文人画的最高理想——描绘的并非眼中山水,而是“胸中逸气”。
流传显赫:从王季迁到怡亲王
中国古代书画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高度,更在于其清晰、显赫的流传历史。《江亭山色图》之所以能拍出天价,其无可挑剔的递藏序列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此作的鉴藏史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画幅左方有倪瓒友人、“躄樵”谢常(14世纪)的题诗,证明了此画在诞生之初即为时人所重。
入清以后,此画先后经由清初书画鉴藏巨擘笪重光(1623-1692)与王鸿绪(1645-1723)递藏,二人的“江上外史”、“笪在辛氏”、“儼齋秘玩”等鉴藏印赫然在目。
至清中期,画作归入皇家宗室,为怡亲王弘晓(1722-1778)所宝藏,钤有“怡親王寶”、“明善堂覽書畫印記”等印,足见其在清代皇室收藏中的尊贵地位。
进入近代,此画流出海外,被二十世纪最具慧眼的中国书画收藏家之一的王季迁(1907-2003)于美洲购得。王季迁的收藏被公认为品质最精,而这件《江亭山色图》更是其藏品中的“扛鼎之作”,代表了他收藏序列中的博物馆级别珍品。
此外,自1956年起,此画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版与展览。从喜龙仁(Osvald Sirén)的《中国绘画》、铃木敬的《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到高居翰(James Cahill)、方闻(Fang Wen)等海外汉学巨擘的权威论著,均有收录。并且,此画曾于1999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艺术家兼收藏家:王季迁家族收藏中国绘画精品展”中领衔展出,其后亦在康奈尔大学、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重要机构展出,学术脉络清晰,流传记录无可辩驳。
市场意义:稀缺性与确定性的胜利
倪瓒的绘画真迹,绝大部分早已被全球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珍藏,流通于私人市场者本就凤毛麟角,而如此幅《江亭山色图》一般,兼具晚年精品、显赫出处、无数出版的杰作,更是数十年难得一遇。
艺术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江亭山色图》的成交,是“稀缺性”与“确定性”的巨大胜利。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资金正在向最顶级的艺术品集中。而这幅作品,其艺术史地位、作者的重要性、无可挑剔的收藏历史以及权威的学术背书,共同构建了其价值的“确定性”。
此次拍卖的成功,不仅为倪瓒的个人作品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整个中国古代书画板块带来了强大的信心。它清晰地表明,真正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高度的文化瑰宝,永远是市场追逐的终极目标。
来源: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