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已经拖累到泰国的旅游业和整体经济信心,政府再不发力,怕是要陷进更麻烦的境地。
现在泰国的网络诈骗非常的厉害不光本地人糟心,连国外游客和投资者都犯怵。
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已经拖累到泰国的旅游业和整体经济信心,政府再不发力,怕是要陷进更麻烦的境地。
泰国总理阿努廷最近明确说,必须强化对诈骗的防御能力,还得跟其他国家实时共享情报、跨境协作。
这表态挺实在,毕竟现在诈骗分子都不盯着一国作案,光靠泰国自己根本兜不住。
之前东盟就提过跨境反诈的框架,泰国这次算是跟上了区域节奏,但关键还得看后续能不能落地。
司法部门已经成立了专项委员会,专门查全国的重大诈骗案。
数字经济与社会部更狠,打算把《防范技术犯罪紧急法令》更到第三版,以后允许“白帽黑客”主动出击,打击跨境诈骗的源头,听说4个月内就能生效。
“白帽黑客”这招挺新鲜,之前两版法令都没敢这么干,能补上技术层面的缺口是好事,但得有监管机制跟着,不然技术用偏了,反而可能出新问题。
国家广播和电信委员会也没闲着,11月就要启动SIM卡盒注册制度,没注册的设备根本连不上网。
还要求运营商在边境地区限制通话信号范围,防止邻国的诈骗分子偷用信号作案。
本来想觉得这招会不会太严,后来发现马来西亚年初就这么干过,边境诈骗通话量直接降了四成,看来是有实际效果的,就看泰国运营商能不能配合好,别因为成本问题打折扣。
泰国在国际协作上动作也不少。
本月底要去越南河内签《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之前在日内瓦的各国议会联盟大会上,泰国代表还呼吁全球一起发力。
外交部也确认了,已经准备好跟美国合作,一起瓦解东南亚的跨国诈骗网络。
能主动签公约、找美国搭伙,说明泰国想把反诈范围扩大,但现在东南亚只有5个国家没签这个公约,泰国签了之后,还得真跟周边国家联动,光签字不干事可没用。
诈骗闹得这么凶,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泰国旅游业。
截至10月19日,外国游客数量比去年少了不少,总共才2560万人次。
前9个月更明显,韩国游客直接少了近两成,就剩下110万人次。
清迈酒店协会的人说,虽然四季度韩国高尔夫旅行团没取消,但自由行游客因为担心安全,好多都不订了。
很显然,东北亚游客本来是泰国旅游的主力,这部分人一少,清迈不少中小酒店都快撑不住了,有的还得靠推“安全套餐”吸引客人。
我觉得吧,旅游业受影响不只是游客怕被骗,更重要的是泰国没及时给游客吃“定心丸”。
高端旅行团不怕,是因为他们有固定安排和保障,但普通自由行游客没这底气,只能靠自己规避风险。
要是泰国能多做些针对普通游客的反诈宣传,比如在机场、酒店放提示,说不定能挽回一部分人。
除了旅游业,泰国的经济信心也被诈骗拖累得够呛。
之前有消息说,前副财长沃拉帕克跟柬埔寨的诈骗网络有关联,这一下就让外界开始担心,泰国会不会成了诈骗资金的洗钱地。
泰国央行三季度报告显示,外国直接投资比上季度少了6%还多,不少外资企业都说,怕诈骗和洗钱风险,所以暂时不打算投钱了。
前政府官员扯进诈骗案,这对泰国的公信力打击太大了。
就算泰柬边境因为领土争端关了,暂时减少了泰国当诈骗中转点的风险,但政府没推出针对邻国诈骗园区的具体措施,大家的担忧根本没消除。
搞不清泰国是没能力管,还是不想管,反正外资是不敢轻易冒险了。
泰国工业联合会的人说,边境关闭只是暂时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全国托运人委员会倒提了个实在建议,要从技术、金融、国际协作三方面建长效机制:加快弄异常交易监测系统,联合央行和支付平台拦非法转账;搞公私协作的风险预警系统,帮中小企业提升数字素养;再跟邻国合作堵洗钱通道,让边境贸易透明点。
我觉得这三条建议都说到了点子上,短期打击只能治标,长效机制才能治本。
比如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之前就搞了个反诈监测平台,整合了12家银行的数据,能实时识别异常转账,误判率还特别低,泰国完全可以学着弄一个。
还有中小企业,他们数字素养弱,最容易成诈骗分子的目标,要是能联合Lazada、Shopee这些电商平台搞免费培训,就能帮他们避开不少坑。
毫无疑问,泰国现在反诈是骑虎难下,一边要应对眼前的旅游业下滑和外资流失,一边要建长效机制解决根本问题。
但只要能把这些措施落地,再公开透明地跟外界沟通,比如每月发个反诈进展报告,慢慢就能摆脱“诈骗温床”的标签。
到时候不仅游客会回来,外资也会重新信任泰国,旅游和经济说不定能慢慢回暖,还能给东南亚其他国家做个榜样。
要是泰国光说不做,或者做一半就停,那麻烦就大了。
诈骗分子会更嚣张,游客和外资会跑得更远,到时候再想挽回就难了。
所以说,现在的关键不是想多少招,而是把每一招都做到位,让大家看到泰国反诈的决心和能力。
来源:一年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