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永远想不到,网购一件99元的连衣裙背后藏着多少暗战——平台忙着屏蔽“高危用户”,商家含泪关闭运费险,消费者抱怨退货越来越难。这场因“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引发的争议,撕开了电商行业最隐秘的伤疤:女装类目超80%的退货率,正在压垮中小商家。
你永远想不到,网购一件99元的连衣裙背后藏着多少暗战——平台忙着屏蔽“高危用户”,商家含泪关闭运费险,消费者抱怨退货越来越难。这场因“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引发的争议,撕开了电商行业最隐秘的伤疤:女装类目超80%的退货率,正在压垮中小商家。
5月中旬,淘宝悄然上线“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剑指服饰类目中的异常退款行为。根据规则,两类人群将被标记:
异常退款人群:存在退货空包裹、虚假运单、恶意索赔等行为的用户;
高退款人群:过去90天退款率超过平台均值3倍,且退货量大的用户。
被纳入名单的消费者,将在商品推广链路中被“隐形”——商家投放的直通车、引力魔方等广告不会展示给这些用户,相当于被剥夺了“被种草”的权利。
某女装店运营总监向记者展示后台数据:启用该功能一周后,店铺退款率从65%降至52%,但成交额同步下跌15%。“这是在用流量换利润,我们还在观望效果。”
二、退货率触目惊心:每10件女装7件被退回
行业报告揭露的真相更残酷:
36氪研究院数据显示,女装直播退货率普遍达80%,部分商家甚至高达90%;
男装类目稍好,但30%-40%的退货率仍让商家如履薄冰;
网经社监测发现,2024年一季度女装退货件数同比激增37%。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档口老板王女士算了一笔账:
“一件售价129元的衬衫,进货价50元,快递和包装成本8元。如果被退货,二次销售需再花6元熨烫整理,实际利润只剩15元。但10件里有7件被退回,等于白忙活。”
三、运费险:从“护身符”到“催命符”
这场退货风暴的源头,指向电商平台力推多年的运费险。
运费险的双面效应:
消费者视角:0元退货,降低决策成本;
商家视角:催生“七天无理由退换”变“七天免费试穿”,养出专业“羊毛党”。
女装品牌茵曼创始人方建华曾公开痛陈:
“有人同一款式拍下5个尺码,试穿后全部退回;有人旅游前下单10套衣服,旅行结束批量退货。每单退货商家净亏15元,月销千万的店铺,退货成本能吃掉百万利润。”
压力之下,商家开始“断臂求生”——
头部品牌率先取消运费险,某知名女装旗舰店页面标注“本店不投保退货运费险”;
中小商家设置隐形门槛:退货率超30%的用户自动拉黑,收货地址在“职业退货师”聚集地的订单不予发货。
四、黑产猖獗:职业退货师月入过万的秘密
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上,活跃着一群特殊“职业选手”:
套路1:运费险薅羊毛
购买10件单价9.9元包邮商品,利用运费险每单赚取6-8元差价,月入超万元;
专挑“退货包运费”商家下手,通过批量退货套取运费补贴。
套路2:退货掉包术
将低价商品装入高价商品包装退回,某案例中,有人用19元T恤冒充599元连衣裙退货;
利用“七天无理由”规则,退回已穿洗过的衣物,导致商家无法二次销售。
平台与商家的反制措施也在升级:
阿里安全团队上线“退货验货”功能,要求高价值商品必须上传拆箱视频;
部分商家使用防拆扣、防盗标签,退货时发现破损即拒收。
五、消费者困局:诚信用户为何“躺枪”?
新规引发的最大争议,在于可能误伤正常消费者:
案例1:上海白领李女士因购买5件不同尺码连衣裙试穿后退回4件,被系统判定为“高退款人群”,从此无法享受新品预售、限时折扣等权益;
案例2:广州大学生小陈因多次购买瑕疵品维权,账号被多家店铺拉入黑名单,页面显示“该商品不支持在当前地址销售”。
法律界人士指出:“平台有权制定经营规则,但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隐形屏蔽’可能导致用户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剥夺选择权,存在法律风险。”
六、未来出路:平衡之术如何修炼?
这场混战中没有绝对赢家,但一些创新尝试值得关注:
尝试1:分级运费险
某平台试点“信用运费险”,诚信用户享0.5元/单低保费,高频退货者保费涨至3元/单;
引入“退货冷静期”,24小时内取消退货可返还保费。
尝试2:AR试衣技术
女装品牌“虚拟衣橱”上线3D体感试衣,用户上传身高体重数据即可预览穿搭效果,试用店铺退货率下降22%;
直播电商引入AI尺码助手,通过历史购买数据智能推荐尺码,减少因尺码问题导致的退货。
尝试3:定向流量池
为高客单、低退货人群打造专属商品池,提供更高品质和售后服务;
建立“白名单”制度,诚信用户可提前解锁限量款、设计师联名款。
【结语】
当“七天无理由退货”变成“无限次免费试穿”,当运费险从保障工具沦为套利工具,这场由退货引发的战争早已超出商业博弈的范畴。淘宝的“屏蔽新规”或许只是开始,如何在保护商家权益与维护消费者体验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电商行业的下一个必修课。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下一次点击“退货”按钮时,或许该多想三秒:这件衣服,真的非退不可吗?
来源:爱喝芋泥奶茶的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