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任性退货吗?电商平台屏蔽高退货人群引争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8 16:04 2

摘要:2025年5月,平台悄然上线"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在服饰行业掀起波澜。该功能允许商家在付费推广时,对"异常退款人群"(如退货空包、运单造假)及"高退款人群"(近90天退款率超平台均值3倍且退货量大的用户)进行限流或完全屏蔽,旨在降低商家运营损耗。目前,该功能

电商治理风向突变:试水"高退款屏蔽"功能引争议
——服饰商家减负与消费者权益的博弈战

2025年5月,平台悄然上线"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在服饰行业掀起波澜。该功能允许商家在付费推广时,对"异常退款人群"(如退货空包、运单造假)及"高退款人群"(近90天退款率超平台均值3倍且退货量大的用户)进行限流或完全屏蔽,旨在降低商家运营损耗。目前,该功能仅面向天猫、淘宝服饰类商家开放,尚处内测阶段。

高退货率困境:运费险的双刃剑效应
服饰行业长期受困于高退货率,女装直播退货率甚至高达80%-90%。多位商家指出,运费险的普及加剧了退货乱象。消费者零成本退货催生了"试穿师""退单代操作"等灰色产业链,部分用户甚至通过虚构退货理由套取运费险补贴。为应对成本压力,超三成服饰商家已主动取消运费险服务。女装品牌创始人算过一笔账:单笔退货订单需承担15元隐性成本,若月销千万、退货率40%,损失将超百万。

平台治理转向:从"仅退款"到"筛选用户"
此次功能上线被视为电商平台治理策略的转折点。2024年,"仅退款"政策因助长"羊毛党"而饱受诟病,今年4月,淘宝、京东等平台全面取消该政策,将售后决策权交还商家。如今,"高退款屏蔽"功能进一步将治理矛头指向用户端,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平衡生态。有商家反馈,启用功能后推广成本下降50%,成交率显著提升。

争议焦点:误判风险与权责边界
尽管商家称该功能为"及时雨",消费者权益隐忧随之浮现。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平台未明确界定标准或提供申诉渠道,可能构成对选择权与隐私权的侵害。例如,因尺码偏差、色差等合理原因退货的用户,或被算法误贴"高风险"标签,导致全平台消费受限。此外,平台将标签判定权下放商家,被质疑脱离监管责任,形成"算法黑箱"。

行业反思:治本之策何在?
专家认为,单纯屏蔽用户仅是权宜之计。长期来看,需构建双向信用评价体系,引入虚拟试衣技术提升购物准确性,同时强化商品质量审核与物流追踪机制。淘宝同步推出的"真实体验分"系统,试图通过用户反馈影响商品曝光,或为破局尝试。

这场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三角博弈,折射出存量竞争时代商业生态的深层矛盾。当流量红利消退,如何在效率与公平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平台治理的核心命题。

来源:视界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