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年,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禁止将金鱼养在弯曲的鱼缸里。提案者认为,金鱼透过弯曲的鱼缸所看到的世界是扭曲变形的,并非真实的世界,因此对金鱼来说这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2004年,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禁止将金鱼养在弯曲的鱼缸里。提案者认为,金鱼透过弯曲的鱼缸所看到的世界是扭曲变形的,并非真实的世界,因此对金鱼来说这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或许你会认为,这样的法令是胡扯,不过大物理学家霍金认为,处在弯曲鱼缸中的金鱼,物体是沿着曲线运动的,并非我们所熟识的直线运动,即它们和我们看到的世界确实不同。但是,如果金鱼有人类的智慧,也可以总结出一套适用它们世界的物理定律,同样可以精确地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换言之,金鱼看到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金鱼的故事很好地呈现了,霍金提出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实在论”认为,存在着一个真实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的各种性质是确定的,并不受观察者的影响。
“实在论”完全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我们以此来认识世界和与世界互动。不过,量子力学的发展告诉我们,通过“实在论”来认识或理解世界,是不靠谱的。
根据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也称为“测不准原理”或“不确定关系”,在量子系统中,不可能同时精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具体来说,如果我们试图以极高的精度测量粒子的位置,那么我们对其速度的测量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测量过程本身会对粒子的状态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只能以概率的形式被描述。这种不确定性不是由于测量手段不够先进造成的,而是粒子固有的性质。或许可以理解成,在观测之前,粒子根本就不存在速度、位置等客观性质。
你可能会反驳上面的科学论证,你看到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呀——“实在论”。你看到的世界确实没有错,只不过你所看见的是建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也是就是霍金提出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该怎样理解呢?我们有句俗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体现了“依赖模型的实在论”。我们的认知过程受到大脑结构的影响,我们所见的一切有可能只是大脑构建的心理图像,而非真正的客观实在。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会随着模型的改变而改变的,在不同的模型中,“物自体”会有不同的特征,我们看到的是现象。“物自体”无法言说,甚至无法观察。
从心理学上分析,每个人的“依赖模型”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我们在各自形状不一的鱼缸里,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了。因此,每个人必然有“偏见”。所以,人要不断学习,尝试着让自己跳出自己的鱼缸去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
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模型,比如心理学上的潜意识、ABC理论,商业世界中的4P、五力模型等等等等,有了它们,我们可以在不同“依赖模型”下,参透“实在论”。
请注意,追问一个模型是不是真实是没有意义的,只要这个模型跟我们的观测相符就可以了。还有一个重要点是,你怎样去超越自己的“依赖模型”,或许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吾丧我”。
来源:暴躁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