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在南宋当神探,有哪些必读书目?受众多影视剧影响,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宋慈的《洗冤集录》开创了法医学的先河,却少有人了解,与之交相辉映的还有一部刑侦奇书——《棠阴比事》。如果说《洗冤集录》是一部“鉴证实录”,那么《棠阴比事》则更像一部“推理心法”。它不侧重于验尸解
本 文 约 3700 字
阅 读 需 要 11 分 钟
想在南宋当神探,有哪些必读书目?受众多影视剧影响,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宋慈的《洗冤集录》开创了法医学的先河,却少有人了解,与之交相辉映的还有一部刑侦奇书——《棠阴比事》。如果说《洗冤集录》是一部“鉴证实录”,那么《棠阴比事》则更像一部“推理心法”。它不侧重于验尸解毒等技术环节,而专注于展现如何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在纷繁的线索中洞察真相,堪称中国古代的“侦探术”指南。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断狱甘棠——《棠阴比事》的前世今生
《棠阴比事》是由南宋学者桂万荣编著的法医刑侦学著作,全文共收录了144个宋代及以前的典型司法案例,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刑侦与法医学知识。《棠阴比事》的题目典出《诗经·召南·甘棠》,传说周朝的召公在棠梨树下审案决狱,召公断案秉公执法,明察秋毫,因而“棠阴”便被后人用来比喻公正清明的司法环境。“比事”顾名思义即为“类比案例”的含义,指通过对比类似案件的法律量刑和审判逻辑,形成可参照的判例标准,颇有些今日欧美海洋法系中的“判例”功能。
《召伯甘棠图》,道光二十七年邑人武澄得此图,勒之于石碑,置于周公庙召公殿前。来源/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桂万荣选择编著《棠阴比事》这样一部法医刑侦学著作,与他的仕宦经历和个人抱负息息相关。桂万荣字梦协,是今天浙江省慈溪人,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高中进士,任余干县县尉,负责治安、捕盗等事务,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一线刑侦经验。
开禧三年(1207),桂万荣任江西余干县县尉期间,赴饶州府时遇到了典狱官孙起予,两人谈论起刑狱司法之事。孙起予表示,典狱官执掌民众生死,甚至关系到国运长久,比执掌其他的工作更需严谨持重。之后孙起予谈起一桩案例——本地有官吏被杀,直至傍晚未缉捕到凶手。不料捕快却很快抓来一名叫俞达的凶犯,此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另外还有三名共犯,也都认罪。然而,唯独他对这个结果尚存疑问,便提请暂缓行刑,又广泛地搜集情报,积极侦破。果然不久后,将名叫龚立的真凶捕获。孙起予由此感叹如果不是自己坚持重新侦破此案,那么必然导致“横致四无辜于死地,衔冤千古,咎将谁执!”。孙起予的经历也打动了桂万荣,他在《棠阴比事》的序言中写道:
万荣闻之,瞿然敛衽,因叹吾夫子三绝韦编,特着其议狱缓死之象于中孚,而古之君子亦尽心于一成不可变者,公其有焉。
《棠阴比事》序言,元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嘉定元年(1208),桂万荣在余干县县尉任职期满,调任建康司理参军,便开始着手编纂《棠阴比事》。桂万荣在编纂过程中主要借鉴了同时期的另外两部法医刑侦学著作《疑狱集》和《折狱龟鉴》,日后《棠阴比事》《折狱龟鉴》和《洗冤集录》也被并称为宋代三大刑狱著作。
古代仵作勘验影视剧场景。来源/电视剧《朝雪录》
桂万荣寄希望于通过编纂《棠阴比事》来推广法医刑侦学知识,提高一线办案人员的破案能力,从而减少冤案的发生。端平元年(1234),桂万荣因功被擢升为尚右郎官,得以觐见宋理宗。在奏对中,宋理宗对《棠阴比事》和桂万荣的断案能力给予了高度肯定:
朕尝见卿所编棠阴比事,知卿听讼决能审克。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为宋理宗坐像,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棠阴比事》由此得以重刊,进一步传播开来,名扬海外,风靡朝鲜和日本。但随着宋末和元末的两次社会动荡,《棠阴比事》逐渐被冷落遗忘。直到明景泰年间,卸任的左副都御史吴讷将它作了改编,题目仍是“棠阴比事”,但原书的案例却被删掉近半,并且重新以“刑狱轻重”为序加以编排,再补上由吴讷本人另选的案例50则,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成为今天通行的版本。
抽丝剥茧——《棠阴比事》的断案之道
《棠阴比事》作为一部法医刑侦学著作,在文学写作上也颇具艺术性,每个案例用四言作标题,题目一律是主谓短语,概括性强,72联韵语前后对偶押韵,易记易诵。桂万荣在《疑狱集》和《折狱龟鉴》的基础上对不少案例根据主旨需要作了不同程度的润色,还替原文作了简要的注解,100多个案例中大的有谋逆大案,小的有邻里纠纷,都不是简单地搬用史料或者袭用前人著作;案例有长有短,长的达300多字,如《崇龟认刀》,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犹如精彩的侦破小说,短的只有30几个字,不过尺幅之中也有波澜,同样扣人心弦。
《棠阴比事》目录,元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棠阴比事》收录的司法案例中蕴含着古代丰富的司法技艺和司法文化理念,如在审讯中对犯人察言观色,采取反复诘问、分别讯问等手段。《杜亚疑酒》一案中,杜亚在出镇扬州时,一户有钱人家的儿子状告继母要用毒酒毒害自己,杜亚在审问时诘问酒从何来?继母说是儿媳妇拿酒壶倒的。杜亚便对这个告官的人说:“是你媳妇拿的酒壶,你怎么能诬告你的母亲呢?”于是将夫妻二人分开审问,果然两人的供词自相矛盾,最终真相大白,是夫妻同谋要毒害继母。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为宋代绿釉剔刻花卉纹执壶,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搜集证据的方法上,《棠阴比事》中记载了颇多采用诈术让人犯不打自招的故事,令人拍手叫绝。如《御史失状》一案中,御史在明知李靖是被诬告的情况下,请求与告发者一同前往调查。在半路上,御史假称丢失诉状,十分惊恐,于是乞求告发者再写一份诉状,经过比对,与原来的状所载不一样,由此揭破了告发者的诬告行径。与之相较,《薛绢互争》的案例更为经典,并在后世衍生出了诸多版本。《薛绢互争》讲的是西汉时,有个人拿着一匹绢去集市上售卖,路上正巧下雨,就把绢展开避雨,而后有一人至,请求庇护,这人就和他一起披着。等到雨过天晴将要分别的时候,后来者忽然变脸,称这匹绢是自己的,二人因此告到太守薛宣处,请求决断。薛宣听了二人的供词后,命令将绢一分为二给予两人后便分别释放,并暗中派遣吏员骑马前去追赶,探听二人对判案结果的态度。后者来称颂薛宣的恩德,事主则大呼冤枉,薛宣于是将二人追回,由此戳穿了后来者的谎言。
西汉“长寿绣”绛红绢。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蜚声海外——《棠阴比事》的日本之旅
荷兰知名汉学家高罗佩一生痴迷中国古典侦探小说,尤其对《狄公案》和《棠阴比事》情有独钟。1950年,高罗佩在借鉴《狄公案》和《棠阴比事》的基础上,创作了《迷宫案》,又名《狄仁杰奇案》,是“大唐狄公案”系列中最早的中文版,也是高罗佩唯一自译为中文的小说。《迷宫案》在情节设置和破案手法中,不难看出《棠阴比事》中《司空省书》《从事函首》和《德裕模金》案的影子。高罗佩在出版了《迷宫案》后,也相继完成了对《狄公案》和《棠阴比事》的英译工作,由此《棠阴比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高罗佩与他的书房,摄于1945年7月30日。来源/维基百科
事实上,《棠阴比事》在传向欧美前,早在明清时期便通过朝鲜传入日本,并迅速风靡朝野,成为德川幕府时期脍炙人口的刑侦小说。1619年,江户初期的日本儒学家林罗山将朝鲜版的《棠阴比事》誊写为日文,成为《棠阴比事》在日本正式传播的开端。《棠阴比事》的传入迅速引起了执政的德川家的重视,德川御三家之一的“纪伊藩”藩主德川赖宣即请林罗山为《棠阴比事》注解,著成《棠阴比事谚解》,成为德川赖宣治理藩内的重要参考。
《棠阴比事》写本,朝鲜刊本,林羅山手校手跋本。来源/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江户时期日本民众对《棠阴比事》的追捧更是丝毫不亚于今天海内外读者对《名侦探柯南》的热爱。江户时期的通俗小说家井原西鹤在其1688年出版的小说《新可笑记》中刻画了一个将工作丢在一边而沉迷于替人写诉状打官司的木匠形象:
“那个木匠不再把养家糊口的直角曲尺和水平尺当回事,反而不分早晚地思量官司,把《棠阴比事》等书枕在头下,连梦里也不曾忘记。”
可见《棠阴比事》在彼时日本民众间的风靡程度。
受到《棠阴比事》的影响,江户时期的日本通俗小说家也开始尝试创作类似题材的法医刑侦小说,如《板仓政要》《镰仓比事》及《日本桃阴比事》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上文中《新可笑记》作者井原西鹤创作的《本朝樱阴比事》,他在开篇即写道:
夫,大唐之花,当属甘棠,周朝召伯避暑甘棠树荫下,听民诉讼。东瀛之花,当推樱花,繁茂的樱树树荫之下,自古人们纵情吟唱和歌。
《本朝樱阴比事》。来源/日本国立国文学研究资料馆
除了题目的呼应外,在内容和写法上,井原西鹤也完全仿照了《棠阴比事》的模式,讲述京城判官如何破解京城及其周边地区离奇案件,或如何解决邻里纠纷以及量刑的故事。可以说,在近代欧美侦探小说传入日本前,《棠阴比事》毫无疑问就是江户时代日本最火的“名侦探柯南”。
结语
《棠阴比事》的问世与流传代表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司法正义的朴素追求,尽管书中所倡导的“良吏”司法带有一定的人治色彩,但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更加珍贵。亦如桂万荣在序言中期待出现的“棠阴着明教,棘林无夜哭”景象,正是一代一代司法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参考文献:
①桂万荣编,宋道初译注:《棠阴比事》,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②丁鑫:《中司法技艺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③周瑛:《论中国公案作品《棠阴比事》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④张恒:《论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理念——以为中心的考察》,《秦智》2022年第12期。
⑤胡旻:《高罗佩小说对的改进和重写》,《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