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有钱不消费,这说法正确吗?看完真相,我沉默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7:59 1

摘要:这是一则引爆大众情绪的核心话题,老百姓“有钱不消费”,这个说法究竟站不站得住?

这是一则引爆大众情绪的核心话题,老百姓“有钱不消费”,这个说法究竟站不站得住?

问题根本不在“老百姓不愿消费”,而是“老百姓真没钱”!

那储蓄数据呢?不是一年飙出几十万亿吗?但问题在于,这笔钱是谁的?

这两年银行储蓄确实眼看着猛涨。2023年、2024年连续每年新增储蓄都超过了十几万亿元。

但问题是,这些钱不是“全民共享”的成果,而是被极少数人掌握。

根据多个研究和银行内部数据测算,真正在大额攒钱的中国人,只占总人口的5%-10%,甚至更少!90%甚至95%的老百姓,不仅没有“暴涨的存款”,反而是银行账户空空如也。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大多数人,其实是“想花没钱花”?

我看不仅仅是这个教训,更是一个警示,“储蓄大国”的背后,是消费力下沉、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问题正在加剧。

谁在捂紧钱包?不是富人,是低收入者

一个做快递的、跑外卖的、或者出租车司机问问,他们一个月赚多少?4000块到6000块之间,差不多就贴着生存线。

一家三口人想出去旅游一次,哪怕就是去个长隆、珠海海洋世界?门票、车费、住宿、餐饮,少说也得三五千块。

这不就是一月的工资吗?还能谈什么消费、刺激?不是他们不上路,是实在开不起车。

再看看农村,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从没出过远门,从未坐过高铁飞机,你说他们有钱躺着不花?根本没得可花。

中国并不缺有钱人,他们车库塞满豪车,遍地飞旅行打卡。他们消费欲望不仅满足了,甚至已经“百无聊赖”。这1%的人,他们的需求,已经不是拉动经济的关键了。

我们的问题是,怎么让中低收入人群有信心、敢花钱、愿消费?

不是超市缺人气是钱包太瘪,不是商场没有产品而是消费者心头没底,不是老百姓懒得消费是现实让他们“只敢生存”。

若90%的人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再多的“消费政策”有何意义?

很多人喊着“发放消费券”,这是一个相对可控的短期刺激法子。

但你别指望靠几百块钱的消费券,就能重启整个经济引擎。

真正要做的,是反过来思考,消费不是目的,消费是结果。

一个人敢买房,敢换车,敢带孩子去旅游,是因为他信,明年收入比今年还多。

问题是,这样的信心,现在的人还有吗?

一个出租司机月入4000,他怎么敢花钱?

一个物业保安担心明年择业难,他面对双十一的公告牌,只会默默滑手机,看看不敢点“付款”。

所以从根本上说,解决消费低迷的核心在两个字,就业。

就业稳了收入才稳,收入稳了,消费才起得来,消费起来了,形成循环,经济才真正有后劲。

发完消费券,然后呢?靠谁拉起这条链?

别再指望国企撑起全部员工岗位了。

说到底,真正能带动就业的,还是民营经济。

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不是什么超级科技巨头,而是无数个敢投资、能就业的中小企业。

他们一动,投资带动基建上游,招人拉动周边配套,员工有收入才敢消费,消费又推动企业扩张,形成上升循环。

这才是中国经济真正该走的路。

不是天天盯着大资本的存款数据,而是实实在在推进 结构性减税、放开民营资本进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和扩岗。

“老百姓有钱不消费”,这话是错得离谱。

问题根本在于,大多数人压根没钱!

真要谈“刺激消费”,请先别忘了:你要先把他们的饭碗端稳、钱包装满、信心提上来。否则一切只是空谈。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老孙健康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