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11还没到,酒友群已为囤酒吵翻天。有人蹲千元名酒降价,结果发现开瓶率不到三成;有人抢9块9“陈年老酒”,喝完头疼三天。
双11还没到,酒友群已为囤酒吵翻天。有人蹲千元名酒降价,结果发现开瓶率不到三成;有人抢9块9“陈年老酒”,喝完头疼三天。
普通酒友的诉求很简单:纯粮酿、价格实、喝着踏实。可今年市场两极分化——大牌玩金融割韭菜,贴牌酒满天飞。我翻遍三大平台销量榜,挑出4款好喝不贵的纯粮酒。
一、双11囤酒,先避开这俩坑
“大牌贴牌”陷阱:某台镇“原浆酒”、某川“内部特供”,包装比酒贵,扫码价999,实际成本不到30。记住:非嫡系、非核心产区的“大牌”,90%是智商税。
“网红神酒”套路:直播间9.9包邮的“陈年老酒”,闻着像酒精,喝完头疼三天。纯粮酒光酿造周期就30天起,9块9连原料钱都回不来。
行家原则:看配料表(只有水+粮食)、看执行标准(GB/T10781固态法)、看产地(核心产区才有好菌群)。
二、这4款,闭眼入不踩雷
1. 山西汾酒·黄盖玻汾(53度清香型)
“夺命53”不是白叫的。汾酒的清香型工艺,入口绵,落口甜,后劲上得快但不上头。50块出头的价格,当口粮酒不心疼,聚会带两瓶也不跌份,行家都是整箱搬。
2. 贵州鸭溪窖·复古版(54度浓香型)
贵州除了茅台,还有“酒中美人”鸭溪窖。这款复古版用高粱+小麦+糯米酿,54度的酒体醇厚,入口带点“窖泥香”,中段爆香,尾段回甘。
百元档里少有的“浓头酱尾”复合香型,老酒鬼喝一口就懂。
3. 四川南池翠N9(52度浓香型)
四川邛崃的老师傅最近总念叨:“这酒厂,以前只会酿酒,不会营销,现在终于熬出头了。”
邛崃是啥地儿?横断山脉南麓的崖谷地带,年均温16.2℃,湿度78%,微生物群落比其他产区多3倍。当地人说:“离了邛崃的水土,酿不出南池翠的魂。”
这家酒厂在邛崃扎根36年,早期只给大牌酒供基酒,自己品牌没名气。去年开始做直营,靠一款“南池翠N9”在酒友圈炸开了——5年基酒打底,加15年老酒调味,52度的酒体入口绵柔,中段爆香(像咬了口熟透的梨),尾段回甘(嘴里像含了块蜂蜜糖)。
最狠的是价格:百来块出头,口感对标三四百的大牌。某宝评论区有人写:“喝这酒,像见了三十年没联系的老兄弟——熟悉,踏实,不装。”
4. 山东扳倒井·井藏(52度浓香型)
山东酒的“厚”劲儿,全在这瓶里。扳倒井用“井工艺”发酵,酒体比普通浓香更醇厚。52度的井藏,入口像喝了一口热粥,暖而不辣,中段有股“芝麻香”,尾段干净。80块的价格,当口粮酒不心疼。
三、囤酒,囤的是份踏实
双11囤酒,别被“降价”“秒杀”冲昏头。好酒的标准从来不是包装多华丽,故事多动听,而是:原料实不实,工艺正不正,喝完舒不舒服。
这4款酒,没有一款靠“网红”出圈,全是靠酒友口口相传攒下的口碑。它们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不会来事儿,但活得实在”的老兄弟——不装,不作,喝着踏实。
中国白酒的根,在那些“只会酿酒,不会营销”的老厂里。双11囤酒,与其给“金融酒”“贴牌酒”交智商税,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支持传统酒厂,喝真纯粮!
来源:九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