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11月10日是特朗普公布的关税休战协议截止日,11月10日之后,美方是否会延长关税休战协议,继续让关税战暂时处于“冷却”状态,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几日,外界高度关注中美两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经贸谈判,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经济预期,也会深刻影响到2026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从股民的角度出发,则直接影响本周的市场行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此次谈判取得一定成果,至少达成了一个框架。
对于此次会谈,中方代表团成员李成钢用两句话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这两个用词准确的传达了目前谈判的情况,那就是谈判有进展,但道路依然曲折。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两国写好了“填空题”,接下来就看双方怎么填。
对于此次会谈的成果,我们结合双方代表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出一些似乎值得期待的方面,中美两国有望在近一段时间内达成一个阶段性的协议,暂时缓和贸易争端。
由于11月10日是特朗普公布的关税休战协议截止日,11月10日之后,美方是否会延长关税休战协议,继续让关税战暂时处于“冷却”状态,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于这一点,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10月26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从此次会谈结果来看,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最终取决于元首的决定。”他进一步表示:“我们一直按季度处理关税问题,双方对此已达成一致。”
如果结合贝森特的这个表述来看,似乎两国在延长关税休战协议方面态度比较一致,支持用“问题后置”的方式推动两国继续展开交流。
让关税处于“休战”状态,可以避免两国贸易问题升级,促使双方在气氛相对温和的状态下展开会谈。毕竟中美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如果谈判可以拿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逐渐减少分歧,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但贝森特的表述也留有余地,他提到最终取决于总统的决定。言外之意就是特朗普接下来的态度是关键,因为在月底举行的APEC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有可能见面。
对于这次会谈,中方代表团成员李成钢一方面强调了“美方强硬”和“中方坚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中方对谈判的基本共识,那就是“中方愿意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为两国经贸关系更稳定、更健康的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这个表述说明,这次会谈的气氛相对比较放松,似乎给两国领导人会面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过最终两国领导人是否会在APEC峰会期间见面,依然存在变数。
对于此次吉隆坡谈判涉及到的具体方面,稀土与大豆采购问题依然是双方关注的主要方面。这两个方面也是中美两国目前可以进行协商的方面,谈判难度要小于芯片问题和关税问题。
由于美国在9月底突然扩大了出口管制范围,将数千家中国企业列入了管制清单,阻断了相关中国企业获得美国技术与零部件的供应。为此,中国方面在10月9日宣布了新的全球稀土及高性能磁材出口和技术管制措施。
这次管制的范围涉及到了开采、冶炼、磁材制造、金属冶炼、二次回收利用等具体技术,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应。
这些稀土和相关技术正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半导体和工业机器人方面,它们都是决定未来大国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在军事方面,导弹、军用无人机、有人驾驶战斗机和潜艇零部件都需要稀土。在民用方面,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手机和电脑,都需要稀土去制造关键的芯片。
而中国稀土目前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稀土在采矿端的比重约占全球市场的70%,在精炼端的比重约占全球市场的85%,并直接生产了全球90%的精炼稀土及稀土磁铁。
而且在个别尖端技术和军事应用中,中国稀土几乎占据全球相关市场近100%的比重,一旦中国停止出口,其他国家几乎找不到任何替代供应方。
所以美国方面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延缓新一轮稀土管控政策的落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吉隆坡会谈后明确提到,如果谈判取得进展,预计中国可能会把实施稀土矿物和磁铁管控的政策推迟一年。但对于该说法,中方尚未证实,也没有回应。
对于大豆方面,美国的态度十分明确,即中国必须采购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因为就在两周前的10月14日,特朗普公开指责中国“蓄意不购买”美国大豆,转而采购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
为此,美方考虑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产品。
美方之所以如此重视大豆,关键就在于美国农民非常依赖对华出口,而且美国农民也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群体。甚至连贝森特本人,也拥有价值高达2500万美元的农田,长期种植大豆,是一位“豆农”。
数据显示,在2023年和2024年,中国曾经购买了美国一半以上大豆,但到了今年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为0,这让美国豆农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所以稀土和大豆是双方谈判的主要具体物项。
表面上看,两国正在围绕稀土、大豆、港口税等具体问题互相博弈,但最终的目标并不在于这些具体方面,而是要解决最根本的利益冲突。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封锁,是最大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科技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影响。至于关税问题,反而是其次。
对于美国来说,他们的核心问题是能否改变态度,放弃和中国博弈的冷战思维,转而同中国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和有效治理。说白了,就是放弃霸权战略,承认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所以对于中美来说,这些关键问题很难解决,但我们必须坚持走在解决的路上。结合此次吉隆坡会谈来看,中美两国至少达成了一个框架,那就是要推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继续增加矛盾,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接下来就看月底的韩国APEC峰会,如果双方领导人会面,或许会有新的进展。
来源:心内科医师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