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神秘烂尾楼,柳京饭店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6:59 1

摘要:其建筑体积据称是埃及吉萨大金字塔的两倍,楼高330米,设计为105层,规划有超过三千间客房。在平壤相对低矮的建筑群中,它犹如一座现代奇观,意图向世界宣告一个国家的雄心。

在朝鲜首都平壤的城市中心,一座庞然巨物沉默地耸立于天际,它是这个国家最为矛盾的地标,柳京饭店。

其建筑体积据称是埃及吉萨大金字塔的两倍,楼高330米,设计为105层,规划有超过三千间客房。在平壤相对低矮的建筑群中,它犹如一座现代奇观,意图向世界宣告一个国家的雄心。

然而数十年来,它并未迎来任何一位国际宾客,反而因其坎坷的命运,被外界冠以“世界最大烂尾楼”之名,成为一道凝固在时间里的独特风景,默默诉说着朝鲜与国际社会交织着希望与失落的复杂故事。

这座建筑的传奇始于1987年。当时朝鲜政府期望打造一座能媲美西方摩天大楼的豪华饭店,用以接待国际游客与商务人士,并作为展示国家实力的象征。

然而项目前期仅筹集到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严重的资金短缺迫使原定于1989年开业的目标首次落空,竣工日期被推迟至1992年。

1991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剧变,苏联的解体给严重依赖其经济援助的朝鲜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失去了稳定的外部输血,柳京饭店的工程进度雪上加霜。

一个关键难题是建材短缺,此前项目高度依赖进口的优质钢材。在外汇枯竭的窘境下,工程团队被迫放弃钢结构,转而全面采用自重极大的钢筋混凝土。

这一材料替换带来了连锁的技术挑战。

混凝土结构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存在先天劣势。为了实现330米的既定高度,朝鲜的设计师们采取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方案,将三座呈三角形状的塔楼在中心拼接,形成一个稳固的“Y”形结构。

这一设计从力学上分散了荷载,并且保证了从平壤市区的任何一个方向望去,建筑都能呈现出相对规整的立面。

尽管如此关于其地基存在不均匀沉降风险的内部消息始终不绝于耳。

1992年柳京饭店的主体结构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宣告完工。但这只是一个混凝土空壳的胜利,没有窗户,没有内部管线,没有装修。

在此后的十六年里,这座灰白色的巨塔如同一个被遗弃的巨人,内部是裸露的钢筋和水泥。

它静静地矗立,成为西方媒体眼中“亚洲第一烂尾楼”的绝佳例证。

转机似乎出现在2008年。埃及电信巨头奥拉斯科姆电信公司与朝鲜达成一项价值约4亿美元的协议,奥拉斯科姆获得在朝鲜独家运营3G网络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需要投资完成柳京饭店的后续建设。

2009年奥拉斯科姆的工程团队开始进驻。

他们为这座沉寂多年的建筑安装了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加装了部分电梯系统,并在顶层规划了旋转餐厅。

到2011年当玻璃幕墙全部安装完毕时,柳京饭店在夜晚的灯光下仿佛一座准备就绪的现代殿堂。

然而表面的进展无法掩盖内在的矛盾。当奥拉斯科姆公司试图将在朝鲜赚取的利润汇出境外时,遭遇了朝鲜严格外汇管制政策的阻碍。

谈判最终破裂,奥拉斯科姆公司在失望中退出。此时大楼仅完成了外部装饰,内部依旧是毛坯状态,凌乱不堪。

柳京饭店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12年德国凯宾斯基酒店集团曾宣布计划接手并将其打造为朝鲜第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

但在初步沟通后,团队遇到了包括政治风险、运营自主权在内的一系列难以逾越的障碍,最终合作意向无疾而终。

2016年奥拉斯科姆公司因无法将累计高达6.9亿美元的利润转移出境,被迫选择将部分资金再次投入这个他们一度放弃的项目。

2018年柳京饭店的外墙加装了一块巨大的LED显示屏,用于在夜间播放宣传影片和灯光秀。

但这闪烁的霓虹,距离饭店真正全面投入运营,依然显得遥不可及。

为了给大型项目筹措资金,有报道称朝鲜政府秘密开设了一些面向外国人的灰色产业,例如赌场。

然而由于朝鲜社会整体的封闭性,外界对其内部真实的财政状况和项目决策过程知之甚少。柳京饭店的正式开业日期,至今仍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谜题。

如今柳京饭店依然屹立在平壤。它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它见证了冷战结束后的国际震荡,承载了一个民族渴望被世界认可却又深陷于自力更生困境的复杂心态。

从破土动工时的雄心万丈,到与外部资本合作中的摩擦与隔阂,它的每一寸混凝土都烙印着朝鲜过去数十年的历史轨迹。

这座沉默的巨人,以其未完成的状态,持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等待着被真正唤醒的那一天,或者,它将永远作为一座未完成的纪念碑,矗立在半岛的北方。

来源:溪说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