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 800 米胸肌梗疯传!玩梗出圈还是模糊作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6:49 3

摘要:2025 年 10 月刷爆全网的 “在肖战 800 米胸肌上醒来”,谁看了不笑?商场巨幅深 V 广告一挂,粉丝直接玩嗨了 —— 漫画里在胸肌上搭帐篷,线下打卡还演 “撞广告牌”,话题单日阅读破亿!可一边是玩梗狂欢,一边也有人问:《小城良方》的刘铮亮,怎么没人聊

2025 年 10 月刷爆全网的 “在肖战 800 米胸肌上醒来”,谁看了不笑?商场巨幅深 V 广告一挂,粉丝直接玩嗨了 —— 漫画里在胸肌上搭帐篷,线下打卡还演 “撞广告牌”,话题单日阅读破亿!可一边是玩梗狂欢,一边也有人问:《小城良方》的刘铮亮,怎么没人聊了?

先把这梗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肖战这波户外广告太会了,深 V 造型把胸肌线条衬得超明显,加上广告牌尺寸大,粉丝直接用 “800 米” 形容这视觉冲击力,调侃 “仿佛能在上面醒来、打滚”。接着粉丝的创意就收不住了:有人画漫画,把胸肌化成 “露营地”;还有人线下打卡时故意飞奔 “撞” 广告牌,后来还衍生出 “肖战提牛奶探望” 的搞笑段子,连 #小城良方# 新剧话题都被带得玩起 “边看剧边触电” 的文案,热闹得不行。

传播起来更夸张:# 在肖战 800 米胸肌上醒来# 一天就破亿阅读,评论区全是 “呼吸不了”“鼻梁要撞高” 的自嘲;普通网友也跟着玩,晒打卡照说 “醒来发现是梦,赶紧去商场看真的”。当然也有质疑的,说 “800 米也太夸张了”,但粉丝立马接梗 “没人真能醒来,因为会缺氧”,把争议又变成了笑点,这波情商也是没谁了。

其实这梗能火,不是没原因的 —— 肖战的身材管理一直在线啊!2025 年米兰时装周的低胸装花絮,胸肌线条就上过热搜;早年活动直拍、居家写真里,偶尔露出来的线条也总被粉丝截图;现在粉丝把海报设成手机壁纸,说 “看到就有动力减肥”,连有孩子的博主都提到,自家娃看到广告牌会喊 “让他抱抱”,这跨年龄层的吸引力也是绝了。

从品牌角度看,这波营销简直赢麻了:本来只是挂广告,结果粉丝主动找打卡点、拍二创,线下流量涨了一大截;话题从 “看广告” 变成 “玩梗”,曝光周期也拉长了,比硬广有效多了。但问题也跟着来:大家都在聊胸肌、玩梗,反而没人提他同期的新剧《小城良方》了 —— 他演的刘铮亮,据说为了贴近角色还特意去体验生活,这种敬业付出,居然没比过一个身材梗受关注,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有人说 “玩梗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可内娱的教训还少吗?多少艺人因为过度聚焦颜值、身材,最后被贴上 “花瓶” 标签,明明有作品也没人看。肖战这边,粉丝玩梗是喜欢的表达,没问题;但要是因为这些娱乐化的话题,盖过了他作为演员的专业付出,那就太可惜了。毕竟,能让艺人走得远的,从来不是 “800 米胸肌” 的梗,而是一个个立得住的角色。

再说了,良性的追星和玩梗,应该是 “梗为作品添彩”,而不是 “梗盖过作品”。比如大家玩完 “胸肌梗”,再去看看《小城良方》里刘铮亮的戏份,聊聊他的演技进步,这不才是双赢吗?既享受了轻松的娱乐氛围,又没忽略他的专业努力,多好。

说到底,“800 米胸肌梗” 的狂欢,本质是粉丝对肖战的喜欢,但这份喜欢要是能多分给角色一点,就更完美了。毕竟,我们记住一个演员,最终还是会因为 “他演的谁谁谁”,而不是 “他有多大的广告牌”。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去打卡过这组广告?玩梗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去看《小城良方》的刘铮亮?你觉得追星该怎么平衡 “玩梗” 和 “关注作品”?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娄娄娱乐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