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最小单位的匠心,是打磨自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16:10 2

摘要:第十二年,TEDxCEIBS带着“以「匠」心雕琢未来”的愿景,开启了2025年度的论坛活动。八位演讲嘉宾中,演员出道的黄圣依还有另一个很特别的身份——中欧EMBA的在读学生。在本次TEDxCEIBS大会中,她以“最小单位的匠心,是打磨自己”为题,分享了自己人生

第十二年,TEDxCEIBS带着“以「匠」心雕琢未来”的愿景,开启了2025年度的论坛活动。八位演讲嘉宾中,演员出道的黄圣依还有另一个很特别的身份——中欧EMBA的在读学生。在本次TEDxCEIBS大会中,她以“最小单位的匠心,是打磨自己”为题,分享了自己人生路上的动人片段,聚光灯下的人生,有星光相伴,也布满荆棘。她的故事,是匠心的多面注解——在争议中蜕变,在热爱中绽放,终以真诚与坚韧雕刻出独属于她的人生底色。本文系黄圣依TEDxCEIBS 2025的演讲内容实录。

十七岁的路口

今天站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讲台上,有些激动也有些熟悉。我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个在上海交大附中图书馆挑灯夜读的自己。那时候我以为,未来的人生会是按部就班的:高考、大学、出国深造,最后回到职场成为一个稳定、体面的“精英女性”。

2000年秋天,我17岁。有一次和妈妈在徐家汇逛商场,一位星探递给了我一张名片。那天阳光很好。没多久,我参加了上海电视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获得冠军,我还记得我人生中第一次接受采访,是申江服务导报的记者王飞珏问过我:“你将来的职业愿望是什么?”我说:“希望从事工商管理。”

17岁时的黄圣依

其实那时我并不懂“商科”是什么。只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外公毕业于清华经济系,母亲是做记者出身,经常接触工商界的朋友,全家人一直希望我走一条看得见终点、走得稳当的路。这个愿望,像一颗被忘在书包里的种子,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发芽,但也始终没有被丢弃。

接过名片那一刻起,我的人生便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数。就像是诗人弗罗斯特写的那样:“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

人生的容错率

后来我从交大附中毕业,在家人的惊讶与不解中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这25年里,我演了五十多部影视剧,参加了上百场演出,登上过耀眼的领奖台,也坠落到过沉默的低谷。从“一滴眼泪”出圈,也在争议和重压中反反复复的自证。

有人说,黄圣依的哑女角色就是她没有话语权的人生隐喻。但其实就我而言,从来没有消失过自我。我只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式成长。这些年来,有些路走偏了,有些决定妥协了,有些选择轻率了,但那又怎样呢?我也开始慢慢理解:人生的容错率,比我们想象中高得多。每一次“错过”,都是在为下一个阶段积累不同的视角。

黄圣依TEDxCEIBS演讲

一年前,我和一位朋友聊天,得知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他说:“你这么多年做过制片人、也管理公司,其实早就应该来商学院读书了。”当时我有些动心,但也犹豫——是不是太晚了?是不是不合适?他只说了一句:“人生有很多版本的你,中欧会帮你找到一个新的坐标。”这句话点醒了我。

17岁时,我错过了商科这条路。现在回头看,我以为走的弯路,其实只是在积累视角,人生转了一轮,再一次回到树林里,我已经看过了人迹罕至的风景,那这次就坦然地踏上了另外一条未曾涉足的路吧。

有人说黄圣依上商学院是不是又要投资了,这并非是一个功利性的决定,我不是为了学位,也不是为了“转型”。我只是想换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跳开原本轨道、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式。演员是表达他人的职业,而我想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

进入中欧的第一学期,我上了一门叫“组织行为学”的课。老师说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不来自强迫,而来自“自主性”,我听得很入迷。

在中欧的学习

某天回家,我发现孩子练琴练得特别烦躁,一直卡在一个规定曲目上怎么也过不了关。我突然想试试这个理论,就和他说:“今天你别练这首了,自己选一段你想弹的曲目弹给妈妈听。”那天他居然坐下去,弹了整整一个小时。结束时他跟我说:“我觉得我好像更喜欢钢琴了。”我意识到,学习管理学,不只是为了管理公司,它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亲子关系,理解自己。

中欧带给我最宝贵的东西,不只是知识,而是一种重新思考世界的方式。我开始思考整个文化产业链的逻辑,开始关注一个项目从内容创意到资本运作、再到社会影响的全链条价值。我开始期待,未来在中欧的平台上,能和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同学合作,碰撞出新的可能。

我愿意用开放的姿态,拥抱未知的世界。

如果没有当年主持人大赛的经历,我不会走进影视圈;如果没有成为母亲,我不会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如果没有走进中欧,我不会重新点燃对知识的热情。看似不相关的角色,最终串联起我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哪怕看似脱节,终将在未来某刻重合,成为你重新出发的起点。

最小单位的匠心

我常会想起看到过的一尊雕塑,名叫《Self-made Man》,翻译过来就是“自我塑造者”——一个人手握锤子和凿子,正从一整块石头中把自己雕刻出来。那时我站在雕塑面前,看了很久。我觉得他雕的不只是他,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是一块石头,而你就是一把凿刀,你必须自己动手去雕出属于你的模样。也许每一凿都很费力,甚至会疼痛。人生中那些我们不愿面对的挣扎、不完美的选择、反复试错与觉知,其实都是在“雕刻自己”。他雕刻的不只是身体,更是“身份”。

雕塑《Self-made Man》

随着年龄在一点点增加,角色或身份在不断地叠加。但无论是演员、老板、制片人,还是女儿、母亲与学生,我都不想用“标签”来替代“我是谁”,那“我是谁”呢?我是不断雕刻自己的那个人,是打破自我、哪怕是在最熟悉的领域也愿意从零开始的人。

这几年在影视剧之外,我尝试了话剧、音乐剧、还以制片人身份投资了短剧,在不同的载体里寻找属于我的表达方式。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是一次打磨;每一次选择之后的回望,都是一次自我完成。

话剧

音乐剧

投资短剧

我所理解的匠心,不是抵达完美,而是在流动中保持雕刻的姿态。把上一段旅程里淬炼出的经验,熔铸到下一个角色中。

很多人说黄圣依心态挺好的,这背后确实离不开我的母亲对我的“锻炼”,她是典型的“嘴硬心软”,表面总是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好,但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她永远是第一个在场、准备好一切的人。就像我决定报考中欧的时候,她一边说:“你这个年纪还折腾什么”,一边却翻出了外公好友杨锡山教授任交大管理学院院长时的著作,还找到了她当年采访中欧首届毕业生的手稿。今天她也坐在台下,希望妈妈给我今天的表现能够打个高分。

对于妈妈的严厉,小时候我会感到很不平。但后来我懂了,她不是不爱,而是爱得太用力。她想让我像雕塑里的人一样能在石中凿出自己的腿,不被他人的语言、看法所禁锢。这种坚持和柔韧,支撑着我走过了许多难熬的时刻。

TEDxCEIBS演讲当天,黄圣依带着妈妈在中欧校园里留影,

背景是中欧标志性的金字塔建筑

今天站在TEDxCEIBS这个演讲台上,我能看见时光长河里浮现的无数个自己:琴键前紧张的少女、红毯上微笑的明星、裹着军大衣熬夜的新人、婴儿床畔哼唱的母亲、案例研讨中举手提问的学生……她们手牵着手,在每一个看似重要的选择面前勇敢迈出一步。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最小单位的匠心,是打磨自己,我们都在一生中不断雕刻自己。有些人用镜头,有些人用公式,有些人用语言,有些人用沉默。但只要你还在雕刻——哪怕很慢,哪怕还没成型——那你就没有放弃。

TEDxCEIBS

TEDxCEIBS是TED官方授权,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学生策展,独立举办的TEDx年度盛会。基于TED的理念——传播有价值的思想,结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西合璧的特色,使得TEDxCEIBS在众多TEDx独立活动中独树一帜。从2013年开始,每年TEDxCEIBS邀请来自商业、科技、文化、艺术、教育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和启迪力量的嘉宾,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精英碰撞思想火花,以前瞻视角诠释社会发展源动力,并借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中国以及全球商界的深远影响力,传播于大众。希望藉由TEDxCEIBS记录思想的轨迹,夯实“中国深度 全球广度”的定位,致力打造深具影响力的思想分享平台!

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稍有删节,图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 | 李钰婷

责编 | 岳顶军

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