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抑郁症,都来源于这1种体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6:13 1

摘要:如果常常觉得胸口像堵着一团气,闷得慌,想叹气?或者,一点小事就能让你烦躁半天。可能需要注意一种中医里常提到的状态——肝郁体质。

如果常常觉得胸口像堵着一团气,闷得慌,想叹气?或者,一点小事就能让你烦躁半天。可能需要注意一种中医里常提到的状态——肝郁体质。

虽然不能简单地说80%的抑郁情绪都直接来源于此,但很多现代人持续的低落、焦虑、疲惫不堪,背后往往能看到它的影子。

不过它不是一种病,更像是一种状态。

1、认识肝郁体质

在中医的观念里,“肝”不仅仅是我们身体里的那个解毒器官,它更被看作管理情绪流动、疏通全身气机(可以理解为能量运行)的“指挥官”。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能量(气)像河流一样需要顺畅流淌。当这条“情绪之河”因为压力、憋屈、长期不开心等原因被堵住了,就像河道里堆满了乱石树枝,水流就会变得缓慢、淤塞,甚至泛滥成灾。这就是“肝气郁结”的核心状态——“堵”。

身体也会随之发生一些状态:

胸闷、两胁(肋骨下缘)胀痛,喜欢长叹气才舒服点。

咽喉感觉有东西堵着,咳不出咽不下(中医叫“梅核气”)。

容易烦躁、发脾气,或者相反,情绪低落,莫名想哭。

胃口不好,或者消化不好,容易胀气、打嗝。

睡眠差,入睡困难,多梦,尤其是凌晨1-3点容易醒。

女性可能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2、肝郁了,为什么感觉像“抑郁”?

当肝气长期郁结,“堵”得太厉害,会发生什么呢?

“堵”久了生“火”(肝郁化火):在身体里,就是那股憋着的“气”郁而化热,变成“火”。这时人就特别容易急躁易怒,一点就着,口干口苦,眼睛干涩,甚至头痛头晕。

“堵”久了耗伤气血:在身体里,气长期不通畅,会影响身体生成和运输气血(能量和养分)的能力。气血不足了,人就容易疲惫不堪,做什么都没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脸色暗淡,感觉“被掏空”。这种持续的、深度的疲惫感和无意义感,与抑郁情绪低落的状态非常相似。

“堵”久了波及全身:肝气郁结这个“堵点”不解决,会影响全身的“交通网”:

影响到“脾”(消化系统):导致胃口差、腹胀、大便不规律(或干或稀)。

影响到“心”(神志):导致心神不宁,失眠多梦,注意力难以集中,加重焦虑和低落感。

影响到“肺”(呼吸系统):加重胸闷、气短、爱叹气的感觉。

所以说,长期的肝气郁结,会逐渐蔓延生长,带来一系列身心俱疲的感受,这些感受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类似持续低落、焦虑、无望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情绪”的重要来源之一。

3、给肝郁体质的日常调节建议

知道了问题的核心在于“堵”,那么“疏通”就是关键。

让情绪有“出口”,别总憋着:

说出来/写出来:找信任的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发仅自己可见的社交动态。把心里的“疙瘩”倒出来。

哭出来:难过时,允许自己哭一场,眼泪也是很好的排解方式。

动起来:快走、慢跑、瑜伽、八段锦、甚至只是拉伸。运动能促进身体气血循环,帮助“郁气”散开。尤其推荐多做扩胸运动、伸展两胁的动作。

按摩“消气穴”:感觉胸闷、胁胀时,可以按揉: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用指腹或手掌根轻柔打圈按揉。

太冲穴:脚背,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向上,摸到凹陷处。这是肝经的重要“出气口”,感觉烦躁时用力按揉(有酸胀感)几分钟。

敲打胆经:大腿外侧裤缝的位置,从上到下轻轻敲打,帮助疏通肝胆经。

泡脚/热敷:睡前用温热的水泡泡脚,或者用暖水袋热敷一下小腹、后腰,温暖有助于气血流通。

少吃“添堵”的:油腻、油炸、甜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生湿生热,加重郁堵。生冷寒凉的食物也要少吃,避免进一步阻滞气机。

常吃“顺气”的:陈皮、玫瑰花(泡水喝)、山楂、白萝卜、绿叶蔬菜(如芹菜、菠菜)、柑橘类水果(适量)。这些食物都有助于行气、解郁。

调整心态,放过自己:

练习“不较劲”:有些事情尽力就好,不必强求完美,允许自己和他人有“瑕疵”。

培养“慢”习惯: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放慢吃饭速度、留点时间发发呆,对抗无意识的紧张和焦虑。

接触大自然:定期去公园、郊外走走,看看绿色,感受阳光和微风,自然的能量有助于开阔心胸。

来源:中医范军铭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