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到建溪河畔的千年书院,南平,这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文明的根系。19日晚,乘着“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的东风,南平市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学子齐诵《朱子家训》中拉开序幕。
从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到建溪河畔的千年书院,南平,这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文明的根系。19日晚,乘着“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的东风,南平市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学子齐诵《朱子家训》中拉开序幕。
开场节目
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由南平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南平市教育局、南平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现场,国际儒联执委及嘉宾、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嘉宾,省教育厅、市直有关单位领导,以及师生家长代表共800余人参加。同时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厅面向全省师生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210万人次。
去年,首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受到全市人民的喜爱和关注,今年年初,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系列赛事陆续开启,新增亲子组赛、大学生赛等系列赛事。
赛事从初春到深秋,历经县级选拔、市级决赛,最终小学、中学、大中专组共6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
在总决赛必答题环节,“朱熹的《九曲棹歌》中写道:‘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请问哪位诗人曾与朱熹同游九曲溪,也创作武夷棹歌呈与朱熹?”这道题让“身经百战”的选手们也犯了难。
总决赛点评嘉宾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唐宋八大家》等节目嘉宾杨雨现场为选手们解惑,“选项中陆游和辛弃疾都是南宋人,都是朱熹的好朋友,都来过福建,但是同游武夷山九曲、共和十首棹歌的是辛弃疾,他在福建和朱熹往来甚为密切,所以答案是辛弃疾。”另一位点评嘉宾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彭敏老师补充道,“朱熹和辛弃疾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朱熹曾经亲自写过两幅墨宝给辛弃疾,朱熹生日时,辛弃疾也给朱熹写过诗,‘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等句,将朱熹与上古贤君唐尧时期的贤臣相提并论,高度赞扬其学术造诣与清廉节操。这两位文化‘巨人’有着特别有趣的交往。”
总决赛现场,嘉宾点评。
还有关于古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中英翻译题,又让人眼前一亮。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武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的留学生薛秀雅第一次观赛,她特别有感触地说:“学习中文后开始接触古诗词,中英文诗词互译对留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看到大家答题这么积极,感觉参赛的选手都十分优秀!”
去年获得首届“朱子杯”冠亚军的队伍,今年再次在顶峰相见。历经三轮飞花令对决,邵武市小学代表队和中学代表队竟难分伯仲、打成平手。最终,在抢答题和必答题中,邵武市中学代表队更胜一筹,被评为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的冠军。
参赛选手答题
南平第一中学云谷校区八年(5)班学生李承泽已是第三次观赛了。他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来现场,因为能沉浸式感受诗词与朱子文化碰撞的氛围,选手们的精彩对决和评委的深度解读,比屏幕前更有感染力。
最吸引李承泽的环节是飞花令,选手们反应敏捷、出口成诗,每一次接龙都充满惊喜,既考验积累又极具观赏性。
“我也想站上赛场挑战自己,目前我正通过诗词沙龙交流、诗词论述打卡等方式提升自己,希望自己在古典诗词的积累和解读能力上再上一个台阶。”他说。
总决赛现场还邀请到浦城剪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武夷竹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宏星等人携非遗作品,引出飞花令题目关键词。点评嘉宾杨雨表示:“我觉得非遗、自然山水、美食等等,都可以成为不同地方诗意的呈现。孔子说诗可以观,观什么呢?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每个地方的风俗民情山水,包括代代传承下来的非遗,其实都蕴含在诗歌或者是文字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当中,承载着一个地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的圆满举行,让现场许多专家学者称赞不已,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人说道:“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场观赛让我感觉到后生可畏。这样一个成果不是没有原因的,它跟南平的地域、传统、文化积淀都有关系。因为这里是朱子故里,我们只知道朱子是理学家,其实他还是一名伟大诗人。”
获得总决赛冠亚军的队伍都来自邵武,也让朱杰人十分惊喜,他说:“邵武在宋代诞生了著名诗论家严羽,其著作《沧浪诗话》影响深远,至今仍深深熏陶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气质。而武夷山五夫,则是词坛巨匠柳永的故乡,同样是词学发展的重要摇篮。我也期待明年有更多队伍脱颖而出,冲进总决赛。”
现场观赛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田浩十分喜爱中国古诗词,他说:“我的孙子也非常喜欢中国古诗词,古诗词对孩子的教育十分有帮助,相信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因此而受益。”
“两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都是以诗词为媒,朱子文化为特色,传承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第二届在首届的基础上,扩大参与面,让传统文化的活水浸润校园、家庭和社会。”南平市教育局局长杨銮表示,下一步将以校园为基点,持续打造“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品牌,并结合“朱子主题”研学线路,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化”“活化”文章,让更多人懂朱子,爱诗词,为传统文化的教化提供不竭的自驱动力。(张莎/文 张行健/摄)
来源:南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