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大陆方面以“分裂国家罪”,正式对沈伯洋立案侦查,这也是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中,第一个被启动刑事程序的人物。
10月28日,大陆方面以“分裂国家罪”,正式对沈伯洋立案侦查,这也是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中,第一个被启动刑事程序的人物。
这意味着,大陆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谴责或经济制裁上,而是迈出了以法促统的实质一步。
沈伯洋,这位曾高调标榜信息战理论的岛内“台独分子”,终将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那么,沈伯洋到底做了什么?对他的立案调查,又意味着什么?
沈伯洋的名字,近几年在岛内舆论场上并不陌生,他是台北大学的副教授,擅长信息传播和舆论操控。
2018年后,他加入民进党,迅速从学术界转向政治圈,频频出现在各种认知战信息战的公开场合,被视为台独阵营的智囊和操盘手。
他父亲沈士诚的名字,虽然不常被报道,但背后的公司却早已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
2008年,沈士诚成立兆亿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台湾,但业务重心却牢牢扎根大陆,公司最初从浙江进口纺织品和石材,随后扩展到广东、福建,甚至将业务延伸至南美国家厄瓜多尔。
从2009年开始,公司每年与大陆的进出口交易频率超过百次,金额累计超过1亿元人民币。
不仅有水泥、钢材、轮胎等大宗建材,还有来自深圳的电子元件,甚至连自行车配件都能做到月均几十吨的规模。
大陆提供了货源,沈家赚走了利润,这样的合作持续了十多年。
而就在这些年,沈伯洋却逐步在政治立场上走向激进,对大陆政策连番攻击。
在他公开接受美国开放社会基金会135万美元的资助后,还成立了所谓民主实验室,专门研究如何对抗大陆的信息传播。
2021年,他又牵头成立黑熊学院,宣称要培训300万抗中民兵,但搞笑的是,其装备也大多购自大陆电商平台,其中还包括大疆无人机、战术手套、急救包等物资。
从2022年起,黑熊学院的课程缩水,报名人数也在明显减少,有媒体揭露,该机构大量使用大陆制造的产品,而民主实验室则继续接受美方资助,鼓吹所谓大陆威胁论。
与此同时,沈伯洋还成功进入政坛,2024年被列为民进党不分区立委第二顺位。
而这一年,也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3月,大陆开通台独举报平台,沈伯洋高居举报榜首,6月,国台办宣布对兆亿有限公司全面制裁,禁止大陆任何企业与其交易,紧接着大陆海关总署废止其公司登记。
最具标志性的时间点出现在10月14日,沈伯洋被列入第三批台独顽固分子清单,而仅仅过了两周,重庆市公安局便以分裂国家罪对他正式立案侦查,配合央视、台媒同步报道,形成强烈的舆论冲击波。
公安部门公布举报电话与邮箱,相关通缉通告也随之发布,厦门方面更是悬赏通缉其背后团队心战大队的18名成员。
大陆的做法非常明确:不能一边吃着大陆的饭,一边砸大陆的锅。
沈氏家族靠着兆亿公司赚取巨额利润,背后却是沈伯洋在政坛推动台独立法、策划认知战,这样的双面人行为,必然成为整治重点。
更有意思的是,沈士诚本人在2017至2019年间多次被拍到,与大陆一名女子频繁出入深圳某酒店,相关记录也被曝光,引发岛内舆论对其家风的质疑。
夫妻关系、人品操守、商业操作都被摆上了台面,可谓是内外皆失。
兆亿公司在被制裁后,业务陷入瘫痪,库存积压、客户流失、员工离职成为常态,公司曾经依赖的大陆货源被切断,出口路径也被封锁,甚至有消息称其在南美的部分订单已被取消,信誉严重受损。
黑熊学院同样受到牵连,由于大陆制裁的连锁反应,其采购渠道受限,课程内容大幅缩水,报名人数持续下降,曾经高调宣传的全民训练计划也不了了之,岛内舆论更是开始反思其资金来源与背后动机。
2025年6月,大陆对兆亿公司追加经济制裁,彻底切断其在大陆的所有商业往来,从这一刻起,沈伯洋家族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支撑,曾经的台独经济链被彻底斩断。
近日,大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还通过全国性法律将其固定在10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天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国家统一的历史轨迹不可逆转。
大陆的法律、行政、经济、舆论四位一体的打法,已经从封杀进入追责阶段,沈伯洋成为首位被司法系统立案的台独顽固分子,也标志着大陆对台独阵营的打击进入新阶段。
在岛内,民进党仍在为沈伯洋辩护,声称这是政治迫害,而蓝营则借机揭露其双面人行为,有国民党人士指出,沈伯洋曾用中国台湾名义申请大陆出口许可,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在岛内也引发极大争议。
港媒如《大公报》《文汇报》则深挖其家族经济网络,指名道姓点出他如何吃里扒外,而台媒则开始围绕立案消息进行连续报道,将其政治身份、学术背景、家庭丑闻一一揭示。
大陆通过这次行动表明,统一不仅是口号,而是进入了实质步骤,举报机制的铺设,舆情管理的统一,法律程序的启动,已经构成一整套完整的反独工具箱。
信息来源:
2025-10-28 10:01·央视新闻 视频丨公安机关决定对“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立案侦查
来源:观律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