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耕+数智治理:肥城乔界首村的生态与经济双赢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15:22 1

摘要:金秋十月,山东肥城安临站镇乔界首村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如绿绸带般缠绕山间,新播下的小麦种子在湿润的土壤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片曾被村民称为“种啥都不长”的荒坡地,如今已蜕变为生态与效益双赢的“聚宝盆”。

金秋十月,山东肥城安临站镇乔界首村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如绿绸带般缠绕山间,新播下的小麦种子在湿润的土壤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片曾被村民称为“种啥都不长”的荒坡地,如今已蜕变为生态与效益双赢的“聚宝盆”。

绿水青山映小村 刘影 摄

“以前这片地全是砂石,雨天泥浆横流,晴天杂草疯长,种一季玉米连本钱都收不回。”村民乔学常蹲在田埂上,指着脚下的梯田回忆道。由于地势陡峭、土层瘠薄,乔界首村坡地长期处于“雨天冲、晴天旱、种啥啥跑”的困境,生态脆弱与经济滞后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拦路虎”。

面对难题,安临站镇积极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聚焦坡改梯、小型水利配套、发展产业“三同步”治理,镇村全力推动贫瘠坡地变身增收“宝地”。

在不破坏原生地貌的前提下,安临站镇根据乔界首村山地地形,开展科学规划设计,稳步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该项目累计修建石坎梯田100亩,这些整齐坚固的石坎如同给坡地穿上了“新衣”,有效拦截雨水、固定土壤,昔日“雨天泥流满坡”的景象一去不返,实现“向坡地要效益”的治理目标。

光有梯田还不够,“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山地灌溉难题,项目同步推进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新建蓄水池2座,总容积达230立方米,并在山间铺设输水管道2500米,将蓄水池与梯田紧密连接,形成“梯田保土、池库蓄水、管网灌溉”的闭环系统,让每一寸耕地都能及时喝上“解渴水”。

有了水源,乔界首村聚焦高效节水,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覆盖面积达到100亩。据测算,相较传统漫灌,该滴灌系统可节水60%,化肥利用率提升75%,真正实现“精准补水、高效施肥”。

“现在浇1亩地只用25分钟,省水一半以上,省出来的时间我去合作社务工,每天还能多挣80块。”村民刘凤英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滴灌阀门,一边算起了经济账。

生态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乔界首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托改造后土壤透气性好、排水便利的优势,发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近百亩。

“项目完成后预计亩均收益可由原来的600元增至850元,村集体年增收2万余元,昔日的‘三跑田’真正变成了‘三保田’。”乔界首村党支部书记乔洪良说。

“接下来,安临站镇将立足乔界首村‘梯田+节水+特色种植’模式,推动坡耕地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为乡村振兴夯实绿色发展和持续增收的双重基础。”安临站镇副镇长姬芳慧说。

乔界首村的蜕变印证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当梯田的涟漪在山间荡漾,当滴灌的水珠滋润着希望,这片土地正以绿色为底色,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来源:肥城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