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向来被调侃“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表面看国内根基稳固,实则强硬外壳下全是软肋。只要找对方向戳中痛处,这位看似强势的政客瞬间就会露怯,而加拿大这次就扮演了那个“戳穿皇帝新衣的小孩”。
文I李Lin环球
编辑I李Lin环球
前言
最近特朗普突然对加拿大“痛下杀手”,又是中断贸易又是加征10% 关税,一副恼羞成怒的模样。
不少人觉得这事儿新鲜,其实背后藏着特朗普摆不平的焦虑,所谓的 “赢学大厦”,早就被加拿大戳破了一角。
特朗普怒怼加拿大
特朗普向来被调侃“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表面看国内根基稳固,实则强硬外壳下全是软肋。只要找对方向戳中痛处,这位看似强势的政客瞬间就会露怯,而加拿大这次就扮演了那个“戳穿皇帝新衣的小孩”。
不过从贸易结构来看,加拿大后续大概率会先妥协。
特朗普作妖前,加拿大每年对美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美国对加贸易额3000多亿美元,加拿大长期处于顺差状态,对美国的依赖度远超美国对加拿大的需求。
这种天然的不对等,让美国在博弈中手握主动权,即便加拿大暂时占了舆论上风,最终也不得不低头。
但这并不妨碍这次事件撕开特朗普的 “遮羞布”,让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操作暴露无遗。
特朗普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核心原因有两点。首先加拿大的反击没走寻常路,既没跟他讲道理,也没像他那样靠撒泼带偏舆论,而是搬出了特朗普最崇拜的里根总统。
里根早就明确说过,关税是有害的,这可不是空口白话,而是基于基本经济规律的判断。
加拿大在这个时候,把里根的反对关税言论做成广告,还在美国重要娱乐赛事上循环播放,这可真是戳中了特朗普的死穴。
特朗普一直以 “里根第二” 自居,办公室里挂着里根的大幅画像,政策也处处模仿里根。如今 “偶像” 的声音公开反对自己的核心政策,等于直接否定了他的政治理念,他能不破防才怪。
更让特朗普焦虑的是关税政策的法律争议。巡回法庭已经判定这项政策非法,最高法的最终裁决即将在 11 月出炉。即便最高法判其违宪,特朗普大概率也能靠总统行政令继续推行,毕竟 1000 多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已经到手,退回这笔钱也不会动摇他的决心。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关税本身,而在于连锁反应。特朗普当下有一堆官司要打,从自身诉讼到驱逐非法移民,从要求高校驱逐 LGBT 群体到起诉奥巴马叛国,这些案件最终都会落到最高法。
目前最高法的共和党任命大法官以 6:3 占优,要是关税这件事上大法官们不站在他这边,就会打破 “司法背书” 的默契,后续其他案件的推进可能会受阻。
更不妙的是,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显现。美国失业率开始上升,物价持续上涨,贸易成本飙升,海关混乱不堪。这些问题虽然不全是关税导致的 —— 从 2018 年开始,美国经济就进入了下行周期,疫情更是加剧了困境 —— 但关税无疑是雪上加霜。
整个美国上下都在回避根本问题,靠降息这类 “止痛药” 掩盖经济结构的恶化,就像剜肉补疮,治标不治本。
特朗普心里清楚,一旦危机爆发,这口黑锅大概率会扣在他头上,他的 “赢学” 神话也会彻底崩塌。所以他对加拿大下狠手,本质上是心虚的表现,想通过 “杀鸡儆猴” 阻止其他人效仿,可这种高压手段根本拦不住趋势。
就连经济界也在施压,伯南克、耶伦联合 50 多位经济学家向最高法提交意见,要求取消关税,理由是这项政策只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混乱,毫无益处。内忧外患之下,特朗普的处境已经危如累卵。
他的救赎之道,被寄托在了即将到来的 APEC 会议上。会前特朗普奔赴日本,显然是想从这块 “肥肉” 身上敲竹杠。日本已经摆出欢迎姿态,就看特朗普能不能让日本乖乖交出几十年的积蓄,填补美国的财务窟窿。
毕竟特朗普接手的本就是个烂摊子。拜登执政四年,明知自己大概率没有第二个任期,甚至可能死在任上,就疯狂透支美国国力,把能花的钱都花出去,能批的款都批出去,故意给继任者留下财务窟窿。
特朗普 1 月份上台时,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千疮百孔的局面,加征关税其实是他的无奈之举,不收关税,政府可能早就破产了。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敲竹杠失败,美国的危机就会近在咫尺;要是成功,日本就得吞下苦果。这两头堵的局面,注定有一方要倒霉。
结语
特朗普对加拿大的雷霆手段,看似是强者的反击,实则是焦虑到极致的虚张声势。
他的强硬外壳被加拿大戳破,司法背书的底气摇摇欲坠,经济困境日益凸显,只能寄希望于在日本身上捞一笔来续命。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如何,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后续的发展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夙夜玖歌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