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前行!德国莱茵金属与洛克希德合资建厂加速欧洲导弹生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16:30 2

摘要:德国防务企业莱茵金属(Rheinmetall)与美国航空航天巨头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宣布计划成立合资企业,旨在欧洲生产包括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和爱国者PAC-3在内的先进导弹系统——这一举措凸显了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

德国防务企业莱茵金属(Rheinmetall)与美国航空航天巨头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宣布计划成立合资企业,旨在欧洲生产包括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和爱国者PAC-3在内的先进导弹系统——这一举措凸显了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欧洲对精确制导弹药和防空系统激增的需求所做出的战略回应,也是全球防务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

随着美国正努力应对满足盟友需求的制造能力有限的问题,此举旨在打造欧洲导弹生产的“核心竞争力中心”。目前莱茵金属正就持有合资企业60%的股份进行谈判,这一合作标志着跨大西洋防务合作的关键转变。

在欧洲实现本地化生产的决定,反映出该地区防务部门对战略自主的更广泛推动。莱茵金属首席执行官阿尔明·帕珀格(Armin Papperger)表示,合资企业旨在解决关键供应链瓶颈问题,这些瓶颈使欧洲国家等待重要防务系统长达数年之久。帕珀格强调:“有时从美国购买一架飞机需要等待十年——这太久了。”他强调了建立地区生产能力的紧迫性。

该计划尚待美德两国政府批准,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生产火箭发动机,2027年开始生产导弹,并有望在2029-2030年全面扩大生产规模。该合资企业每年的销售额可能高达50亿欧元,有望成为欧洲防务工业基础的基石。

那么它将具体生产哪些武器呢?!合资厂将聚焦洛马手上的先进导弹系统,也即ATACMS与爱国者PAC-3 MSE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

作为西方军火库中最先进的导弹系统之一,ATACMS是一种地对地弹道导弹,专为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纵深打击而设计。它的射程可达306公里,有效载荷约170公斤,使用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实现精确打击。这种导弹通常从M142高机动性火炮火箭系统(HIMARS)或M270多管火箭发射系统(MLRS)发射,在近期的俄乌冲突中已证明了其有效性。

例如,在乌克兰,ATACMS的打击目标包括俄罗斯的指挥所和后勤枢纽,展示了该系统打击前线后方敌方行动的能力。其支持单一弹头和集束弹药的多功能性,使其成为面临复杂战场威胁的国家的关键资产。

爱国者(导弹分段增强型)

与此同时,爱国者PAC-3 MSE代表了防空和导弹防御技术的巅峰。与早期依赖近炸引信弹头的爱国者型号不同,PAC-3 MSE采用“动能撞击杀伤”拦截器,利用动能摧毁来袭威胁。该系统射程约22英里(约35公里),能够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先进飞机,是综合防空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AN/MPQ-65雷达能够同时跟踪多达100个目标,提供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而导弹的紧凑设计使发射装置能够携带多达16枚拦截器。

PAC-3 MSE已在多个战场经受实战考验,包括在沙特阿拉伯拦截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以及在乌克兰击落俄罗斯高超音速“匕首”(Kinzhal)导弹。根据美国2025财年预算,每枚拦截器的成本约为420万美元,PAC-3 MSE是一种高需求的高价值资产。

欧洲防务格局的重塑

自2022年俄乌战争开打以来,欧洲大陆一直在重新评估其防务态势。北约成员国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如德国承诺达到或超过联盟规定的GDP 2%的目标。像“欧洲重整军备”(REARM Europe)这样的倡议强调了建立强大工业基础以维持长期冲突的必要性。莱茵金属作为火炮和装甲车辆的领先供应商,凭借其在欧洲广泛的市场准入,已成为这一努力的关键参与者。洛克希德·马丁凭借其在导弹技术方面的全球专业知识,与莱茵金属的地区影响力形成互补,这种协同效应可能会重塑欧洲防务格局。

合资企业还计划生产其他弹药,如制导多管火箭发射系统(GMLRS)、“地狱火”(Hellfire)导弹和联合空对地导弹(JAGM),预计每年对ATACMS的需求为600-800枚,GMLRS为2500枚,PAC-3拦截器为250-300枚。

从历史上看,ATACMS和爱国者系统在塑造现代战争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爱国者系统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首次崭露头角,当时它拦截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尽管早期型号在精度方面面临挑战。随后的升级,最终推出PAC-3 MSE,使其成为美国及盟友防空的基石。ATACMS于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在同一场冲突中首次投入战斗,对伊拉克目标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最近,其在乌克兰的使用凸显了其在对抗“近等对手”中的重要性。

这些系统是为应对高超音速导弹和先进电子战等新兴威胁而发展起来的,这推动了对增加生产能力的需求。

挑战与不确定性

莱茵金属与洛克希德·马丁的合作建立在跨大西洋合作的历史基础上。莱茵金属已经是洛克希德F-35项目的主要承包商,计划从2025年7月开始在其德国韦泽(Weeze)工厂生产400个中央机身部分。这种高端航空航天制造经验使莱茵金属有能力应对导弹生产的复杂性。然而,此前的合资项目,如F-35项目,曾面临延误和成本超支的问题,这引发了人们对新计划可行性的质疑。

需要美德政府批准给该计划增加了另一层不确定性,对PAC-3 MSE等系统的美国组件的依赖可能会削弱欧洲的工业自主目标。合资企业对欧洲的关注反映了机遇和必要性共同驱动的战略考量。美国面临自身的生产限制,难以满足盟友对导弹的需求。洛克希德·马丁位于阿肯色州卡姆登的工厂2024年生产了500多枚PAC-3 MSE拦截弹,比2023年增加了30%,并计划在2025年再增加20%,但仍面临压力。通过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欧洲,美国可以缓解国内压力,同时加强北约的东翼。

对德国而言,这一合作符合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的“时代转折”(Zeitenwende)政策,该政策将防务现代化列为优先事项。莱茵金属最近的财务表现——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46%,达到23.05亿欧元——凸显了其领导这一努力的能力。

该合资企业对更广泛的欧洲防务市场也有影响。像MBDA这样的欧洲财团(生产“流星”和“风暴阴影”等导弹)可能会面临来自莱茵金属-洛克希德联盟的更大竞争。这可能会加剧欧洲防务工业内部的紧张关系,因为国家利益往往与集体目标相冲突。

随着莱茵金属-洛克希德·马丁合作的成形,其对全球安全的影响将取决于执行情况。该合资企业代表了加强欧洲防务能力的大胆举措,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欧洲能否在自主与联盟承诺之间取得平衡的质疑。这一计划能否实现承诺的导弹生产激增,还是会屈服于困扰类似项目的官僚和技术障碍?目前,跨大西洋联盟押注于一个欧洲能够更强大地站起来、用威慑新兴威胁的工具武装自己的未来。

来源:军迷战情室一点号

相关推荐